[摘 要] 本文運用調查法對我國商業跆拳道俱樂部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通過走訪多家跆拳道館經營者,并根據對跆拳道俱樂部經營方面的資料查閱和自己的個人經驗,提出促進俱樂部發展的合理化建議,旨在促進跆拳道俱樂部在我市迅速健康的發展。
[ 關鍵詞 ] 武漢市 跆拳道俱樂部 現狀 對策
跆拳道以其濃厚的異國文化特征以及較高的觀賞性和實用性,博得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尤其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跆拳道隊獲得首枚奧運會金牌后,跆拳道運動在中國各省市迅速發展。據資料顯示,2007年在我國就有百萬人參加不同形式的跆拳道學習,面對日益增多的鍛煉人群和雨后春筍般林立的跆拳道館,高校跆拳道運動的發展顯得有些冷清。
一、 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對武漢體育學院、武漢大學、湖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職業技術學院5所大學共計1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與研究。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為研究工作提供了充實的素材;(2)專家訪談法。針對本研究內容,向高校跆拳道教練員等專家、領導咨詢,尋求政策、智力支持,為以后高校跆拳道的發展提供幫助;(3)問卷調查法。對武漢市各高校進行問卷調查,多渠道多角度把握不同主體的觀點態度和需求,以更好了解跆拳道在高校中的發展現狀。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為98%,有效問卷97份,有效率為97%;(4)現場調查法。通過實地考察各高校大學生,了解他們對跆拳道的認識;(5)數理統計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相應的統計處理.
二、 研究結果與分析
1.跆拳道在高校發展的現狀分析。(1)武漢市大學生對跆拳道的興趣分析。對跆拳道很感興趣和較感興趣的大學生人數占61.8%,沒有興趣的占16.5%,在調查中與沒有興趣的同學進行交談,了解到大多書學生認為跆拳道需要較強的耐力和爆發力,對身體條件要求很高,雖然他們被該項目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彩的表演所吸引,但對自己融入其中卻顯得信心不足;(2)武漢市大學生參與跆拳道運動的動機分析。大學生中為了防身健體參加跆拳道鍛煉的人占41.2%,為了磨練意志參與跆拳道鍛煉的人占32.2%,為了趕時髦參與跆拳道鍛煉的人占5.1%,因喜歡而參與跆拳道鍛煉的人占11.3%,其他方面的原因占7.2%。可見選擇防身健體和磨練意志的學生占了73.4%,應該說這個群體是相對穩定的,所以教師應把重點放在轉變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意識上,讓他們能了解跆拳道的價值,從而變成真正的跆拳道愛好者;(3)對跆拳道認識的分析。90.7%的學生基本了解跆拳道,參加過跆拳道學習的占18.5%,有80.4%的學生認可在體育課中開設跆拳道課,武漢市部分高校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開設了跆拳道選修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跆拳道課程的開設必將成為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必然趨勢;(4)高校學生對跆拳道教學內容的選擇。喜歡跆拳道精神的占26.8%,喜歡腿法的占29.9%,喜歡實戰占10.3%,喜歡特技表演的占12.3%,喜歡品勢和手法的占11.4%。通過對學生喜好的調查,為高校跆拳道課程內容的選擇提供了依據。
2.跆拳道課程普及課程評價體系。(1) 武漢市高校跆拳道課的開課情況。90.7%的學生認為可以在高校開設跆拳道課程,但事實上,武漢市高校只有少數學校開設了跆拳道課,且形式與普通體育課一樣,教學內容多、課時少,未把跆拳道精神內涵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該課程的教學不能充分展現跆拳道的“道”文化和育人優勢;(2)武漢市高校拳道課程的評價體系。現在高校跆拳道課程的考核是以跆拳道技術動作的好壞為主要評價依據,結合出勤率做出的最終評價。筆者認為,教師主觀評價很大程度上不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限制了跆拳道運動在高校的持續開展。
三、制約跆拳道在高校發展的因素
1.高校未開設跆拳道課程,或課程設置不合理。武漢市開展跆拳道課程的高校較少,且存在教材不合實際、內容多、學時少、師資力量缺乏等現象;因此在課程時間、學時計劃、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應用等方面都有待于改進和完善.
2.專業場地、器材匱乏,師資力量薄弱。跆拳道是赤腳在跆拳道訓練墊上進行健身鍛煉的一種項目.武漢市高校中專業器材、場地匱乏,一些難度較高、觀賞性較強的動作很難見到。調查結果表明,武漢市高校跆拳道專業教師嚴重缺乏,大部分都是從武術或散打教師中轉過來的,沒有進行過較系統的跆拳道培訓,對文化內涵理解不夠深刻,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高校跆拳道運動的發展。
3. 其他原因。經濟狀況是制約學生參與跆拳道學習的另一重要因素。另外,大學生認為將來就業壓力較大,學業較重,沒有時間參與,也是原因之一。
四、建議
1.師資力量直接決定著辦學的水平建議學校與體育局達成協議,把優秀的跆拳道退役運動員引進來,成為高校高水平跆拳道運動隊的專業教練,從而促進高校跆拳道的發展.
2.強化學歷培訓,應采取自學考試、函授教育、定向委培等學習方式,促進我國普通高校跆拳道教練員學歷的提升。
3.在高校教學中采取“俱樂部”式的教學模式,高校跆拳道俱樂可以實行“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即課內、課外兩者有機的結合,在教學上體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和諧統一。
4.面對高校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有著強烈學習愿望的學生,我們應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普及和提高武漢市高校跆拳道運動。
參考文獻:
[1]曾慶國.廣東高校跆拳道選項課的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2,9(4):81-82.
[2]高沽倫,郝招.普通高校跆拳道俱樂部教學改革研究[J].武術教學,2006,3(3):55.
[3]王曉娟.普通高校課內外一體化武術俱樂部的運行機制[J].科教縱橫,2007(1):238-239.
[4]賈健康.高校跆拳道俱樂部教學思路探討[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2)
[5]晉天,張曉曼.高校跆拳道選項課的可行性與分析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8(4)
[6]楊明.湖北省高校跆拳道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襄樊學院學報,200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