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本文中,筆者首先對國庫集中能夠支付的涵義進行闡述,然后對我國基層國庫集中支付在運行的現狀和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應對這些問題的措施。
[ 關鍵詞 ] 國庫集中支付 涵義 現狀 問題 措施
一、國庫集中支付的涵義
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指的是一種支付方式,這種支付方式以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和規范支出撥付方式為途徑,以國庫和代理銀行為媒介,將資金撥付給收款人。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涵義:
第一、將各單位在商業銀行開設的賬戶取消,集中各單位的財政預算資金于各級財政部門的單一賬戶中,此賬戶是各級財政部門在中央銀行或者經批準的國有商業銀行中開設的,也就是說,財政資金不再撥付給各單位分散保管而是由各級財政部門統一保管。
第二、財政和國庫部門設立了國庫分戶賬和分類賬戶,設立依據支出部門和資金的性質,從而使各支出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得到反映,以保證核算的準確性。
第三、各單位在批準的預算項目和額度內,根據自己履行職能的需要自行決定購買的商品、勞務供應、用款單位,支出發生后,商品、勞務供應者、用款單位所需要的費用直接由國庫單一賬戶進行支付。
綜上所述,國庫集中支付是一種監控制度,它監控著預算非配、資金撥付、資金使用、銀行清算、資金到達商品和勞務供應者賬戶的全過程。
二、在基層國庫集中支付運行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支付流程過于復雜
通常,要有二十多個環節在項目或者資金產生到支付這一階段中,一旦在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整體的工作效率受到影響。以政府采購項目支付為例,通常,政府采購用款計劃需要經過三家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使用,這三家指的是業務處室、政府采購和國庫。在審核、支付等等環節上都會產生一些不可預料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導致預算單位資金到賬的及時性,使工作的進行和資金的使用的效率都會受到影響。
此外,財政資金具有復雜性,這一性質使得多個清算賬戶設置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中,增加了涉及的代理銀行,形成較多的清算環節,導致在各個賬戶間頻繁地調動資金,增大了十幾操作的難度,減慢了制度速度,直接影響了支付的效率,從而使各相關單位和部門的工作量人為的被加大。
2.資金支付過程中發生退款業務時,增加了國庫資金管理難度
資金審核通過后需要對資金進行撥付,在撥付過程中由于人為的失誤等原因而將收款單位的賬戶號碼或者賬戶名稱填寫錯誤從而出現的資金支出錯誤,依據財務制度,這種情況下,資金將會被退回財政直接支付賬戶,即財政零余額賬戶和財政授權支付賬戶,即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中,然而在實際中已經發生的財務資金是無法退回到零余額賬戶中的,因為零余額賬戶具有一個特殊的性質,這個特殊的性質就是“只許出不許進”。所以,當上述狀況出現時,為了方便預算單位處理,代理銀行會開設一個臨時賬戶,將退回的資金暫時掛存于此賬戶中。雖然這種賬戶避免了一些不必發生的麻煩,然而這種方法將財政資金寄存于第三方賬戶上,且此賬戶既不是財政國庫也不是付款人賬戶,使財政資金的安全受到了威脅。
3.會計信息反映不夠真實
反映事業單位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一個重要信息平臺,是會計信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當前社會廣泛質疑著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使事業單位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可執行性嚴重地受到了影響。例如在有的事業單位中,存在對現金的坐收坐支現象,有力事業單位對支出虛列,甚至有的事業單位對資金進行體外循環,嚴重地使國庫集中制度制度的監督監管作用受到了影響,如同虛設一般。
4.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第一、支付模式觀念的轉變
在事業單位中,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實行的是傳統分散支付模式,相關操作人員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操作習慣和觀念。作為新生事物的國庫集中支付模式,需要較高的信息技術,但是一些財務人員在這方面的素質較低,同時還有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存在于當前的信息系統的操作中,從而影響了一些財務人員的情緒,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的快速發展受到了阻礙。并且,某些事業或者某些事業單位中的某些部門的既得利益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過程中受到了影響,也會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順利推行受到影響。
第二、在理解和認識上不到位
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政策的理解上,有的單位和有的財務人員存在著理解、認識的錯誤,在執行過程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使制度的貫徹和落實受到影響。依照規定,財務人員有責任對本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依照財經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進行監督和審核,但是,在現實工作中,預算單位中的財務人員有相當一部分連最起碼的財務制度和會計科目都不懂,更不用提更深層次的財務工作,使得財務經辦人難以落實,大大的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難度增加。
5.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通常,基層預算單位是以月為單位進行資金計劃,對每個月的資金計劃進行均衡安排,國庫集中支付也是根據此計劃進行資金的皮膚、授權、支付,一旦遇到突發事件,會導致資金鏈的鍛煉,預算單位中缺乏多余的資金來應付突發事件,從而產生不必要的損失。
三、應對措施
1.完善預算管理體制
第一、使建設部門預算改革相配套的法制化進程加強。在我國,雖然部門預算的改革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了,然而由于沒有及時、嚴厲地對不嚴格執行部門預算的行為進行懲罰,導致與部門預算相配套的預算編制、法律、法規、制度的執行效果得不到保證。因而,應該盡快地使部門預算改革的法制化建設加強,從而達到預期的部門預算改革的效果。
第二、為了達到使預算編制的時間提前,使預算編制水平提高的目的,財政部門應該提前預算編制和審批的時間,使編制在年前做好,批復在年初得到確定。
第三、使預算工作的能動性和科學性得到強化。加強觀念的轉變,以預算單位自身的特點與實際情況為依據,逐步轉變在部門預算編制改革中的編報方法,以主動編制預算變為被動編制預算,使部門預算的范圍擴大化,使定員定額的標準科學化、符合實際化,使預算支出科目的體系不斷地得打改進和完善,促進預算科學化。
第四、使收支兩天的改革進一步的深化,將預算外資金統一納入預算統籌進行考慮,這些預算外資金主要針對的是可以納入預算管理范圍之內的預算外資金。
2.加快人員引進,加強業務培訓
第一、基層國庫支付中心和預算單位領導要重視對相關人員的引進、培養和提拔,要針對國庫業務的特點去鍛煉和培養人才,采取獎懲措施激勵他們熱愛本職崗位。
第二、注重整體素質的培養,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培訓,并鼓勵自學鉆研,促進他們全面掌握國庫集中支付的基本業務和專用軟件操作,努力造就一支思想過硬、業務全面、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較高的分析能力和政策水平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新形勢下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發展的需要。
3.優化支付程序,簡化清算環節
第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辦法,對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方式進行規范優化。按照財政資金性質的不同,對工資、政府采購及單項的專項資金規定必須采取直接支付的方式,擴大直接支付的范圍,提高國庫集中支付中直接支付所占的比例。同時,從量上規定授權支付的范圍。凡超出授權支付范圍的支出,一律由財政直接支付。
第二、進一步規范和簡化用款計劃審批程序,特別是簡化財政內部的用款計劃審批環節;進一步縮短財政部門的審批時限,盡量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審批,保證單位及時用款;建議基層預算單位不再按季分月申報基本支出用款計劃,每月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根據預算單位基本支出預算指標按月均衡撥付,自動平均下達授權支付用款額度;構建財、稅、庫、行一體化網絡。在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實時監督的保障措施基礎上,在財政部門、國庫支付部門、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之間建立財政支付信息網絡系統.加速資金運行速度.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國庫集中支付是有效管理財政資金的科學制度,是規范資金使用、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在改革的推進當中,要逐漸摸索,趨利避害,將這一制度逐步充實和完善,確保改革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 李勇:淺議國庫支付應注意的問題 [J]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2)
[2] 趙海霞: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J]. 中國集體經濟,2009,(15)
[3] 劉永光,雎愛霞:基層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情況及監管重點與對策 [J]. 內蒙古統計,2010,(01):18-20
[4] 魯川: 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攀枝花市為例 [J] 攀枝花學院學報,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