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央銀行承擔金融穩定職責,是由于它作為“貸款人”的地位、負責監管貨幣市場、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管理者、維護者等等多種因素決定的。銀行、證券、保險三家專業性監管機構對于各自的監督管理機構的合法穩健都負有法定的職責。但是,由于他們的監管范圍的局限性和缺乏相應的資源,最終導致每一家都很難以從整體角度上來承擔起整個金融業的穩健運行和金融市場能夠高效有序平穩運轉的重大職責。
[ 關鍵詞 ] 金融穩定 金融危機 銀行職能 維護 配合
在近些年來持續的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許多發達國家和世界組織都對如何完善現有的金融穩定框架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盡管我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的影響很有限,但是這也讓我們認識到穩定整體框架的演進是極其必要的,中央銀行做好維護金融穩定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全球金融危機
2007年開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其實是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所引起的。這場危機之所以會這樣大規模的爆發,主要原因就是在于當時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美聯儲忽略了信用擴張和資產價格的發展過快。從2000年到2005年,美國此時長期處于低利率時期,而由于信用的增長速度過快,最終導致了資產價格的飛速上漲,與此同時還造成消費和投資的虛假繁榮,使整個金融體系處于泡沫經濟之中。于是,當加息力度加大,貸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困難的時候,于是就造成了金融機構破產關閉、股市劇烈震蕩、實體經濟下降,最終影響了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此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有一部分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金融職能不明確,也由于中央銀行行使的“最后貸款人”的職責沒有相關的法律支持。于是在出現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央銀行的救助缺乏法律保護。這樣就使得在此次金融危機初期,有很多的大型的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后,不能夠得到及時的救助,而不得不強制進入破產程序,這就給社會和公眾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中央銀行維護公眾利益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二、我國中央銀行的職能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國家中央銀行職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從此,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以法律形式被確定下來。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正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職責為:
(1)起草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完善有關金融機構運行規則;發布與履行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
(2)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3)監督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
(4)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
(5)確定人民幣匯率政策;維護合理的人民幣匯率水平;實施外匯管理;持有、管理和經營國家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
(6)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7)經理國庫。
(8)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支付結算規則,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
(9)制定和組織實施金融業綜合統計制度,負責數據匯總和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
(10)組織協調國家反洗錢工作,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承擔反洗錢的資金監測職責。
(11)管理信貸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12)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從事有關國際金融活動。
(13)按照有關規定從事金融業務活動。
(14)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央行職能與金融穩定的關系
中央銀行對每個金融機構都會設定監測的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央行可以對每個金融機構是否能夠穩健的運行進行觀測,最終實現國家的金融穩定。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監測一般都可以借鑒金融監管當局所建立的“CAMELS”指標體系進行,這個指標體系一共包括資本充足率、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對市場的靈敏程度、流動性、管理水平及內控等等六個方面,并且分別設置每一個指標在這個體系之中所占的不同的權重,以定量為主通過打分的方式觀測每個金融機構的營運狀況是否有序進行。而如果某個金融機構是量化得分在60分以下時,中央銀行就會建議金融監管當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金融機構在整個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風險,以確保其保持穩健的運營。我國銀行業根據實際情況而制定的存款保險制度,可以有效的防范道德風險、穩定整個金融體系、防止由于個別有問題銀行倒閉而對健康的銀行帶來的擠兌沖擊,進而維護整個國家金融體系的長期穩定。由此可見,央行的職能與我國的金融穩定是密不可分的。
參考文獻:
[1] 劉麗巍: 當代中央銀行體制[M].世界趨勢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人民出版,2007
[2] 謝利 郝巧亮: 財政與金融[M].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3] 解川波: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M].北京: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4] 萬解秋 貝政新 陳作章:中央銀行概論[M].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5] 李世宏: 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職能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