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商業區是一個城市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雖然每個城市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不同,但就城市商業的發展來看,所走的道路主要有兩條:一是自然形成,二是有計劃的開發。本文就廈門中山路和明發商業廣場的生成和現狀探討這兩種商業模式各自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商業區的發展提出一點意見。
[ 關鍵詞 ] 城市商業空間 廈門中山路 明發商業廣場 商圈
一、商圈的形成
在中國,傳統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商業開放空間模式是“街”或“街”十“場”的混合形態。所謂商圈,是指以商店所在地為中心,沿著一定的方向和距離擴展的,能吸顧客的范圍。
二、 區位概況
廈門位于中國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廈門乃閩南金三角的核心,處于輻射力、吸引力強大的中心地位。
五大商圈
中山路商圈—— 最知名的百年老街
中山路商圈作為廈門商業的發源地,歷史悠久并且緊跟時代跳動的脈搏,始終站在廈門特區經濟發展的最前沿。
火車站商圈——最時尚的主題商業
走時尚主題性商業路線,打造地上、地下聯體商業,規劃地下商業街連接貫通整個火車站商圈,突破交通因素制約。
SM商圈 ——最立體的大型購物中心
扼守著廈門進出島兩大交通主干道嘉禾路、仙岳路,6層的立體商業規劃,獨特的地理位置,適中的商業體量,最早的ShoppingMall倡導者。
東部商圈——最社區化的商業中心
以島內東部瑞景、前埔大型社區為依托,走大社區型商業路線。 填補了東部片區大型商業的空白,極大程度提升東部商業價值。
三、案例研究
以中山路和明發商業廣場進行案例分析研究,分析探討二者組構特征,檢驗其公共空間組織的功能合理性,從而得出一些關于商業空間設計的建議。
1. 中山路現狀分析
中山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山路是一條直接通向大海的商業街。它直指鼓浪嶼,形成一條旅游觀光線路。它是廈門名副其實的“城市名片”。
(1)優勢 中山商圈除了與生俱來的區位優勢,還有獨特的人文積淀,體現出廈門商業兼容并茂、開拓進取的風格;
(2)困境 近年中山路由于一些先天缺陷在新興商業體的沖擊下漸漸失色。
①業態同質化成發展瓶頸。中山路上大部分商鋪都以服裝、首飾和茶葉為主,商鋪類型的同質化十分嚴重;商業街區的行業最合理的結構應是‘三足鼎立’式結構——即購物40%,餐飲30%,休閑娛樂30%。而目前中山路街區餐飲業、賓館酒店業、文化娛樂業等在中山路的比重低,僅占1.34%,餐飲業、酒吧等娛樂休閑場所少之又少,竟不足1%;②新興商業區沖擊 客流量急劇減少。隨著廈門市民居住區域的擴大,中山路這個老市區的中心地帶對于新市區的一些市民來說,早已成了邊緣地帶,在新商圈出現之后,中山路由此不再續寫其作為廈門全體市民購物中心的歷史,而只能與其他商圈“平起平坐”;③附屬設施不健全 交通擁擠。由于中山路及其附近片區,主要交通路線較少,再加上原本的道路寬度不夠,周邊近距離除了鷺江道以及思明路沒有其他街道可以分散人流,疏散交通,導致中山路及其周邊商區十分擁擠。
(3)應對措施 。盡管面臨困境,但談到未來的發展,中山路商圈依舊是一塊閃光的黃金,社會各界對中山路商圈的發展前景也十分看好。
①由單純的商業街向綜合商業區轉型 老店的翻新,一系列新商城的崛起對中山路單一的業態形成了有效的補充。中山路應該逐漸超越了單一業態,形成豐富多樣的商業內涵;②市政規劃 激活中山路。中華城等周邊商業廣場的興建不僅可以停車壓力,也為中山路向綜合商業街的轉型提供了契機。
2. 關于明發商業廣場的現狀分析
明發商業廣場是蓮坂舊城改造催生的商業項目,位于廈門市中心旺地,西面和南面分別接臨主要城市干道嘉禾路、蓮前路與蓮坂轉盤相對。屬于“城市中心型”購物中心。
(1)優勢。與其他商業中心不同,明發商業廣場采用的是中國傳統步行街區與西方室內購物中心相結合的模式。功能上以購物、旅游、休閑、游樂四大體系為主導,同時涵蓋超市、百貨、大型餐飲、大型游樂等多種經營業態。
(2)困境。作為一個目前全球最大的市中心商業MALL,明發商業廣場對于整個行業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冷冷清清的廣場、街道以及悠閑的店員映射出一個落寞的購物中心。
① 市政道路規劃。區位條件如此優越為何人流都進不來,主要原因是隔著城市兩大主干道嘉禾路與蓮前大道,這兩條干道都是雙向8車道,車流量大,人流由此被隔斷。綜上因素,明發商業廣場雖有好的區位,卻缺乏順位的商業動線;② 政府硬規。政府硬規里該地塊必須建設純商業,導致商業規模達到40萬平方米。對廈門消費能力的錯誤估計,一律貪大,違背商業規律,導致了今天的失敗;③ 高售價與高租金的矛盾。據了解明發商業廣場獨立店的銷售單價高額, 1層平均每平7、8萬元,地下1層每平2、3萬元,而高租金高經營成本已經把大部分商家阻擋在外;④ 總平規劃的缺陷。據采訪了解,眾多顧客反映進明發就像逛迷宮,走道、分岔口多,這樣的購物環境使消費者望而卻步。
四、總結
在我們進行商業空間設計時, 與城市結合、 以人為本的原則是不變的,同時力求最大范圍地為創造舒適的購物環境,塑造鮮明的城市風格做出貢獻,為市民提供一個成功的休閑活動空間。
參考文獻:
[1] 王晶晶 高力峰: 探討購物中心建筑設計——以廈門明發商業廣場為例 [J].中國青年建筑師,2007(5): 59,61.
[2]沈勁宇:淺析Mall設計與城市公共空間 [J].安徽建筑,2006(3):22,23.
[3]李艷偉 孫榮 李兵營 劉書梅:關于青島市中心商務區建設的若干建議 [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06(5):56,57.
[4] 白光潤:城市商業區位診斷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6(6):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