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是我國金融業(yè)的主體,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多年來為支持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做出重要貢獻。目前,四家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吸收了65%的居民儲蓄,承擔著全社會80%的支付結算服務,貸款占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56%,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資金供應者。在全部銀行業(yè)資產中,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約占60%;在國有重點企業(yè)貸款中,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約占80%。在我國利率市場化趨勢不可改變的形式下,作為我國金融市場最主要力量的國有商業(yè)銀行應該從戰(zhàn)略的高度上積極、主動應對這種變化,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一、建立股份制現代金融企業(yè),為應對利率市場化提供制度保障
1.產權制度的創(chuàng)新,能使國有銀行合理運用資本市場充實其資本總量,彌補資本金不足的問題
銀行資本金是決定其經營實力和支付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長期以來,在利率管制的條件下,國有銀行處于壟斷地位,而且得到政府的行政“保護”,資本金是否充足并不重要,幾乎是沒有增補資本金的制度,形成目前國有銀行普遍存在著資本金不足、抗風險能力低下、內控機制不健全、產權制度改革滯后和不良資產比例過高的狀況。加入WTO以后,國有銀行作為國家經濟的主體,其經營也將全部市場化,包括利率市場化,經營的成敗直接涉及到社會和公眾的利益。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利率的走向是難以預測的,資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著抵御金融風險能力的強弱。為有足夠能力抵御市場化經營所帶來的風險,國有銀行必須及早解決資本金的補充問題。它不僅是保證國有銀行正常經營活動、應付偶發(fā)性“擠提”的需要,而且是維護存款人正當利益和公眾對銀行信心的需要。
2.產權制度的創(chuàng)新,能使國有銀行按現代企業(yè)制度重建經營管理體系,解決長期積累下來的資產問題和效益問題,從而推動我國銀行業(yè)盡快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從根本上轉換經營機制,建立規(guī)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嚴明的內部權責制度,形成良好的財務約束和內在風險防范機制,建立良好的財務基礎和嚴格的財務標準。通過股份制改造,使國有銀行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國有商業(yè)銀行股份制改造的核心是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國有商業(yè)銀行通過治理結構的變革,實現向國有控股的現代先進商業(yè)銀行的轉變,從資本結構、經營戰(zhàn)略、組織機構體系、評價考核方法、激勵約束機制、員工職業(yè)價值等銀行內部治理的方方面面,強化與利潤目標和資產質量目標的直接關聯性,借用資本市場環(huán)境來理順融資關系與渠道,并由其評價企業(yè)的市場價值與發(fā)展前景,最終把國有商業(yè)銀行辦成資本結構豐富、治理結構現代化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國有銀行的公司治理改革將采取總體規(guī)劃、重點實施、分步推進的方法,借鑒國際先進銀行的最優(yōu)實踐并遵循資本市場要求穩(wěn)步推進。
二、積極推進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國有銀行應按照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在銀行整體戰(zhàn)略的框架內,積極推進利率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以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經營風險。
1.建立高效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體系
按照現代金融企業(yè)制度,建立由董事會對風險管理負最終責任,首席風險官和風險管理委員會為管理核心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實現垂直化管理,確保風險管理政策能夠迅速有效的得以實施貫徹,有效控制和防范包括利率風險在內的各種經營風險。
其中,在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市場風險管理部門,其主要負責其擬定全行的利率政策,管理全行的利率工作,對全行的資產負債進行全面的利率敏感性管理,確定外部、內部利率,確定總行對分支機構的利率授權。
2.實行以利率風險為中心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
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和利率風險管理,首先要確立利率風險管理在資產負債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宗旨是為商業(yè)銀行提供一個可以為其接受的風險和報酬之間的配置比例,最大限度地增加凈利息收入,而各種風險因素最終是通過利率機制的傳導來影響資產負債的利率收入的。因此,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中最重要一點就是利率的風險管理。西方銀行經驗表明,利率風險管理在資產負債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監(jiān)測、識別并預測利率的變化走勢,對所有計息的資產和負債按利率結構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調整資產負債管理方案,從而大幅度提高組合分析效率,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以有利于降低利率風險,增加銀行凈利息收入。
3.確立規(guī)范的利率風險管理基本流程
利率風險管理流程分為利率風險的識別、測量、處理、評價四個階段。利率風險識別是指運用各種手段確定風險的來源、性質和發(fā)生時間。對常規(guī)風險,可以事前找出對利率風險影響敏感的經營參數,確立其敏感系數以允許波動范圍,據此采取常規(guī)性防范措施。對法規(guī)、政策、不可抗力等不確定性因素后續(xù)風險測量和處理就顯得格外重要;利率風險測量是指衡量風險的大小或風險發(fā)生的頻率和幅度。風險測量中需要的原始資料應盡量從會計報表中獲取;利率風險處理,是指在風險發(fā)生前或發(fā)生后運用各種措施降低風險發(fā)生的機率或幅度,或化解風險造成的不利影響,通常采取承擔、回避、補償、分散、轉移等處理方法;利率風險評價是指對前三個步驟的評價,通過科學的評價可以了解風險管理的效果,糾正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偏差,確立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點。
參 考 文 獻:
[l]Warren J. Samuels,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 p931-933,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
[2]Gordon Tullock ,Public Choice,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 pllll-1115,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
[3] 陳建華:《金融監(jiān)管有效性研究》,2002,中國金融出版社
[4] 陳建華:《香港金融的發(fā)展及其未來趨勢》,2001,經濟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