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加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科學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新學科之一。中國自成為WTO的成員以來,第三方物流企業不僅面臨著“外來市場”的沖擊,而且也潛在著巨大的市場,同時還存在的很多較為滯后的傳統的模式和理念,本文通過對我國第三方物流現狀進行分析,針對發展的癥結,本文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 關鍵詞 ] 第三方物流 SWT模型 EDI
一、 第三方物流市場現狀
研究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發展趨勢首先了解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現狀,隨著中國成為WTO的成員,西方先進的物流業的也充斥著中國的物流市場,特別是第三方物流市場在物流業中首當其沖,嫁接了西方先進而又成熟的理念和文化,然而一些帶有行業特色的問題也在這些城市中普遍存的。下面是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在當前的一些特征。
1.第三方物流市場的整體實力較弱
中國市場上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眾多,但單個企業規模都不大,本土物流服務品牌的實力不強。據統計2008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再上升3%;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場的比重達到23%。 (如圖表1)
目前,中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超過60000家,單單天津市就有上千家,但大部分企業是作坊式的小家族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管理和服務水平不高的弱點。據統計,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中國物流企業只有3家,中國最大的物流企業中國外運集團2007年的主營業務收入是526億元,與物流發達國家相比相差20個百分點。可見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現狀與國際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了。
2.內部管理缺乏嚴密的制度和機制
國內眾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內部缺乏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國內物流業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人才管理機制是“兩條腿走路”,一是正式制度的硬性約束,二是由建立在核心績效變量上的診斷體系實現的結果型控制。這種約束控制對于公司正常運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經營實踐中,由于制度規范的漏洞和診斷控制體系對過程的失控,造成公司損失的案例層出不窮。建立明確統一、符合社會責任要求的組織道德倫理體系和價值觀,實現軟性約束和控制的目的。提倡軟性約束,通過這種做法去不斷完善并提供軟性約束的價值觀,通過建立在行為動機之上的自我控制約束來彌補剛性制度體系的不足。
3.服務水平與客戶的要求有一定的距離
相當程度上,中國物流速度和供應鏈管理的效率目前還無法與發達國家比較,物流服務模式落后與物流服務水平不高導致一些跨國企業在物流配送環節遭遇困境,尤其是高端的物流需求、特色物流需求滿足率不高。物流服務外包在中國企業中依然不普遍,物流設備使用率低、不專業的操作造成貨物破損、遞送延誤的問題有所改善,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仍然明顯。這也是制約中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的又一瓶頸,有待與提高 。
二、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趨勢
1.管理團隊素質 的不斷提高
中國當代第三方物流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行業要進步、企業要發展,需要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在運用物流技術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同時現代的第三方物流要求有高素質的管理團隊與之相適應。他們應該在為顧客提供最滿意的服務方面達成共識,樹立與顧客達到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的思想。團隊素質的是企業發展的根基,有效人力的投入是發展的關鍵。
2.物流提供商和分銷商之間的協作增加
隨著全球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增長,物流服務提供商發現客戶變得越來越挑剔。過去一套標準的服務就能滿足需求,而如今復雜的供應鏈卻常常要求他們能提供客戶化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承諾IT投資和與其客戶協同合作成為物流服務提供商贏得市場的關鍵。客戶越來越高的要求使兩個曾是競爭對手的角色物流提供商和電子分銷商結為合作伙伴。
3.服務內容越來越變的復雜多樣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展,客戶對供應鏈和物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僅希望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能開發出先進軟件,部署全球的ERP和EDI系統,還能創建簡單標準的IT接口,自動提交海關和出口申報單證,并能對全球各地的倉庫實行JIT交貨。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為客戶提供基礎性的服務(如:運輸、存儲等)的同時,積極向客戶提供定制化的,多樣的增值服務。
4.配送網絡建設漸進完善
企業選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重要標準,是看企業產品的目標市場是否在物流提供商品的網絡范圍之內,并且網絡要適應企業目標市場的動態增長。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目標市場已經延伸到全國甚至是全球,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在配送網絡方面,能夠給客戶更多的選擇。
三、 發展第三方物流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加強網點建設
信息化與否是衡量現代物流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物流市場從國內擴展到國際,能否有四通八達的網絡愈發重要。企業要雙管齊下抓網絡建設: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形網絡,若企業規模大、業務多,可自建經營網點;若僅有零星業務,可考慮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和共用網點;還可以與大客戶合資或合作,共建網點。
2. 實行集約化經營
在市場經濟中,一切要靠實力說話。只有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才有可靠的資信保證,才能取信于人。若要適應入世后激烈競爭需要,必須打破業務范圍、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業,鼓勵強強聯合,組建跨區域的大型集團,而且只有兼并聯合,才能合理配置資源和健全經營網絡,才有可能延伸觸角至海外,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3.利用“SWT模型”明確目標定位方向
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有著各自的優勢與劣勢認真分析自身所在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結合自身條件進行戰略性的分析,SWT(優勢、劣勢、目標)分析法比較適用,SWT分析法是根據SWOT分析法基本原理而得出的(如圖表1所示),現介紹如下:
企業結合自身條件企業性質和所在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定位所屬類型,從而分析自身優勢和劣勢,最后明確定位發展方向及目標。如:站在傳統運輸企業的角度分析,現中國傳統的運輸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擁有全國性的運輸網絡和許多運輸和倉儲資產;與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良好,這是我們的優勢。然而還存在著冗余人員比例高,效率較低;而且比較注重內部的企業文化而不是以客戶和績效為導向。這是傳統運輸企業轉型而來的物流企業的當前的特征,根據這一特征我們的近期目標就是借用廣泛的網絡和資產優勢加速物流增長;通過重組以增加功能、提高效率。
4.實施人才戰略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與物流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僅是裝備、技術、資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和知識上的差距。要解決目前專業物流人才缺乏的問題,較好的辦法是加強物流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加快物流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運作規律、并有開拓精神的人才隊伍。
綜上所述,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物流也在逐步全球化、專業化,我國第三方物流的迅猛發展亦是必然的趨勢,從而確定好發展策略至關重要,在供應商、自身、客戶三者各有厲害,然而關鍵是加強自身企業的管理,提高物流質量,做供應商的好客戶、做客戶的好供應商。本文只是對當前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發展作了簡單的探析,現實中物流的發展最后的癥結筆者認為是各個物流參與者的利益的分配,好的各方關系可以建立然而在利益面前就很難以維持了,所以未來第三方物流研究的應是物流利益的分配,使得付出和所得趨于合理,這有待多方專家學者和現實的經營者來探討研究,在物流成本投入和所得收益中上找到一個各方均能滿意的平衡點。
參考文獻:
[1]胡松評:企業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 2000.56-57
[2] 王寅娜:關于物流管理專業[N] . 中國水運報 2006-10 12—13
[3] 林慧丹:現代物流管理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6-1 70—85
[4]駱溫平:谷中華第三方物流教程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2 80—91
[5]劉濟潯:國際物流的三個核心[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14期).66—68
[6]李偉:物流案例http://www.logisticsland.cn/ LogisticsCase3356.html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