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較DP、NP、EP三種含鉑化療方案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和毒副反應。方法 75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為三組,分別給予DP方案(多西他賽+順鉑)、NP方案(長春瑞濱+順鉑)和EP方案(足葉乙甙+順鉑)治療觀察近期療效及毒副反應。結果DP組、NP組、EP組的有效率分別為42.31%、41.38%、15.00%,DP和NP組療效明顯好于EP組(P<0.05)。NP組白細胞減少發生率明顯高于其它兩組(P<0.05)。結論DP和N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療效優于EP方案。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 順鉑; 多西他賽; 長春瑞濱; 足葉乙甙; 化療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31-02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在我國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給生命健康帶來極大威脅。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的80%,由于病變早期無明顯特異癥狀,發現時已失去手術機會。化療是基本的、主要治療方法。順鉑聯合多西他賽、長春瑞濱和足葉乙甙都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我們對75例未經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別給予DP、NP、EP方案治療,比較三種化療方案的療效和毒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未經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共75例,年齡33~73歲,中位年齡53歲。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或細胞學診斷,有可測量評價的病變,Karnofsky(KPS)評分60以上,預期生存期3個月以上。治療前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及胸部X線檢查基本正常。化療前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75例患者分為DP組、NP組、EP組三組。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各組均用順鉑(齊魯制藥公司)25mg/m2,靜滴,d1~3。TP組加用多西他賽(多帕菲,齊魯制藥公司)40mg/m2,靜滴,d1、d8,治療前常規口服地塞米松預處理;NP組加用長春瑞濱(蓋諾,江蘇豪森藥業股份公司)30mg/m2,靜滴,d1、d8;EP組加用足葉乙甙(VP-16)0.1,靜滴 ,d1~5。21d為一個周期,化療2周期后對可測量病灶進行療效判定。化療前均靜注雷莫司瓊6mg止吐治療,化療期間給予保肝治療,每周期復查肝腎功及血常規。
1.3 療效判定
采用WHO標準(1981年):完全緩解(CR),可測量的病變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可測量的病變縮小≥50%;無變化(NC),腫塊縮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過25%;進展(PD),一個或多個病變增大25%以上或出現新病變。以CR + PR為總有效率(RR),毒副反應按WHO抗癌藥物毒性反應標準分為Ⅰ~Ⅳ級進行評定[1]。
1.4 統計學處理
均利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結果進行χ2檢驗(確切概率法),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近期療效
全部75例患者CR3例,PR23例,NC37例,PD12例。總有效率為34.67%,DP組、NP組、EP組的有效率分別為42.31%、41.38%、15.00%,其中DP組、NP組療效明顯好于EP 組(P 均<0.05),DP組稍好于NP組,但無統計學差異。從不同病理分型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療效果看,鱗癌好于腺癌,Ⅲb期好于Ⅳ期,但各組均無統計學差異,見表2。
2.2 毒副反應
三組化療方案的毒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和骨髓抑制。各種毒性均以Ⅰ~Ⅱ度反應為主。NP、DP和EP三組的Ⅰ~Ⅳ度的白細胞下降分別為72.41%、38.46%和30.00% ,NP組明顯高于DP組和EP組(P<0.05),經過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細胞治療后恢復,無嚴重感染發生。三組化療方案的血小板下降、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和肝腎功損傷無統計學差異(P>0.05),經對癥治療后并不影響繼續化療,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靶向藥物治療成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熱點,并且取得了明顯效果,但靶向藥物治療費用昂貴,大多數患者不能接受,化療仍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最主要治療方法,DP、NP、EP三種含鉑化療方案在2009NCCN指南中國版中均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本實驗中DP和NP方案有效率分別為42.31%和41.38%,高于EP方案15.00%,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可靠方案。DP方案中的多西他賽作用機理與紫杉醇相同,在細胞增殖周期中可促進微管蛋白裝配成微管,誘導形成無功能微管并且使其不能解聚,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起到了抗腫瘤的作用[2]。將細胞阻斷于M期,是細胞周期性藥物。由于多西他賽可能發生鈉水潴留及嚴重的過敏反應,應用前需口服大劑量地塞米松,可能造成血糖升高,對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慎用,監測血糖,加大降糖藥物劑量。本實驗中DP方案為兩周方案,其血液學毒性較低。 Schuette等[3]報道了患者接受多西他賽每周方案與3周方案相比,緩解率與每周方案類似,每周方案的毒性反應明顯小于3周方案。本實驗中未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NP方案中長春瑞濱是長春堿類抗腫瘤藥物,它通過阻止微管蛋白的聚合形成微管和誘導微管解聚,使紡綞體不能形成,細胞停止于分裂中期,從而阻止癌細胞分裂繁殖[4],是細胞周期性藥物。本實驗NP方案有效率為41.38%,有報道為43%[5],高于DP方案,但無統計學差異,明顯優于EP方案,有統計學差異。我科治療的患者常規給予頸靜脈中心導管留置給藥,均未發生靜脈炎,故未比較三種方案的靜脈炎的發生率。許多文獻中長春瑞濱的靜脈炎發生率明顯高于多西他賽和足葉乙甙。在長春瑞濱后靜脈注入地塞米松及生理鹽水,可以減輕靜脈炎和降低其發生率。本實驗中EP方案的有效率要低于其他兩組,但其血液學毒性及靜脈炎較其它兩組低,費用也明顯低于其他兩組,因此在年老體弱的患者中安全性較高,也為經濟條件差的患者提供了較好選擇。
近年來腫瘤的規范化綜合的個體化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腫瘤治療包含了臨床因素的個體化治療,我們根據不同的臨床特點,選擇恰當的化療方案,能夠使患者更為受益。
[參考文獻]
[1] 孫燕,石遠凱. 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42-105.
[2] 姜日花,李玉林,孫晶,等. 多西他賽與依托泊苷抑制血管肉瘤細胞株ISOS-l 增殖的對比研究[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5,24(3):169- 173.
[3] SchuetteW,Nagel S,Blankenburg T,et al. Phase III study of second -line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weekly compared with 3-weekly docetaxel[J]. J Clin Oncol,2005,23(33):8389- 8395.
[4] 潘啟超. 長春堿類的新進展- 失碳長春堿[J]. 癌癥,1996,15(3):228- 231.
[5] 張湘茹,孫燕,孔維紅,等. 去甲長春花堿加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42例[J]. 中華腫瘤雜志,1998,20(1):60-62.
(收稿日期: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