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腫瘤患者并發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方法 采集200例腫瘤患者不同標本進行肺炎克雷伯菌培養及藥物敏感實驗。結果 200例腫瘤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86例,主要集中在干診病房和內科病房(占66.28%),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復方新諾明、四環素耐藥性高,其中氨芐西林耐藥性高達89.53%。結論 肺炎克雷伯菌在并發感染的腫瘤患者中感染率較高,主要分布在干診病房和內科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耐藥性最高,臨床治療需參考藥敏實驗結果選用敏感性較高的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等藥物。
[關鍵詞] 肺炎克雷伯菌; 腫瘤;臨床分布;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 R378.9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112-02
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隨著各種治療手段的應用,腫瘤患者的壽命得以延長,但是腫瘤患者并發感染的現象仍非常普遍。近幾年來肺炎克雷伯菌在院內感染的比例及耐藥性呈明顯上升趨勢;本文對2009年4月1日~2009年11月30日遼寧省腫瘤醫院收治的腫瘤患者分離到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臨床分布及藥敏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來源
選取2009年4月1日~2009年11月30日收治的腫瘤患者,其中200例住院期間出現不同的并發感染的癥狀。患者男117例,女83例;年齡19~90歲,平均62歲。其中172例患者出現咳嗽、咳痰,痰多黏稠、不易咳出,97例痰呈白色,75例痰呈磚紅色或深棕色;96例患者發熱,40例體溫>38℃,38例伴有寒戰;37例患者伴有胸悶、氣急;71例患者肺部可聞及干濕性 ■ 音。200例患者中112例外周血白細胞>10×109/L和(或)中性粒細胞>70%;96例胸部X線示炎性浸潤性病變。
1.2 標本采集
按無菌操作采集標本,立即轉種培養基。200例腫瘤患者采集標本中痰液標本162例(81%),咽拭子7例(3.5%),血液標本6例(3%),分泌物6例(3%),尿液標本5例(2.5%),胸水4例(2%),腹水2例(1%),其他標本8例(4%)。
1.3 檢查方法
細菌培養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所有菌株均以常規方法鑒定到種。質控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25922。藥敏實驗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藥敏紙片均為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產品,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1]進行操作和判斷結果。
2 結果
2.1 臨床分布
200例腫瘤患者中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病例為86例。其中內科19例(22.09%),放療科9例(10.47%),干診病房38例(44.19%),胸外科3例(3.49%),腸外科2例(2.33%),胃外科4例(4.65%),神經外科1例(1.15%),婦外科4例(4.65%),中醫科6例(6.98%)。
2.2 藥敏實驗結果
86株肺炎克雷伯菌對部分抗生素的藥物敏感實驗,其中氨芐西林S 3例,I 6例,R77例(89.53%);四環素S 47例,I 12例,R 27例(31.40%);復方新諾明S 46例,I 14例,R 26例(30.23%);頭孢唑啉S 63例,R 23例(26.74%);頭孢克洛S 60例,I 5例,R 21例(24.42%);哌拉西林S 61例,I 6例,R 19例(22.09%);頭孢呋新S 66例,I 5例,R 15例(17.44%);慶大霉素S 71例,I 1例,R 14例(16.28%);左氧氟沙星S 70例,I 6例,R 10例(11.63%);氨曲南S 68例,I 14例,R 4例(4.65%);丁胺卡那S 83例,R 3例(3.49%)(注:S為敏感,I為中介,R為耐藥)。
3 討論
肺炎克雷伯菌俗稱肺炎桿菌,為革蘭陰性粗短桿菌,該菌存在于正常人的腸道、呼吸道以及水和谷物上,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或使用免疫抑制劑和長期應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時,可成為對人致病性較強的重要的條件致病菌和醫源性感染菌。對于腫瘤患者而言,在治療過程中發生感染性并發癥的現象非常普遍,有的甚至成為死亡的直接原因。引起感染的原因很多,除惡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外,在治療過程中手術、放化療也不同程度的破壞著機體的免疫防御機制。抗腫瘤藥物的應用對骨髓造血功能具有極強的抑制作用,使血液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等急劇減少,皮膚、黏膜的屏障作用受到損害,細菌更易侵入機體。有資料顯示,化療后發生感染的危險性與粒細胞減少程度及持續時間呈正相關[2]。腫瘤患者由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并發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比例逐年上升。該菌的檢出率一直位居遼寧省腫瘤醫院革蘭陰性(G-)桿菌檢出的前三位,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86例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腫瘤患者臨床分布可見,感染該菌的腫瘤患者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干診病房和內科病房,占66.28%。由于這些科室住院患者普遍年齡較大,通常伴有心、肺、腎等內科慢性疾患,此類患者住院時間長,常有接受多種藥物治療和有創性診療操作的病史,機體免疫功能極度低下,成為肺炎克雷伯菌引發醫院內感染的易感人群。因此,對這些科室送檢的痰液、尿液、血液及分泌物等標本更應加強肺炎克雷伯菌監測。
我們選取11種常用抗生素,對分離得到的86株肺炎克雷伯菌株進行藥物敏感實驗,結果顯示肺炎克雷伯桿菌對氨芐西林、復方新諾明、四環素耐藥性高,其中氨芐西林耐藥性高達89.53%。考慮與肺炎克雷伯菌產生β-內酰胺酶,特別是超廣譜β-內酰胺酶有關,有資料顯示,在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所有菌株中,以肺炎克雷伯菌發生率為最高,占75%左右[3]。而超廣譜β-內酰胺酶不僅可水解青霉素類,同時可水解頭孢類及單環類抗生素,但可以被β-內酰胺酶抑制劑抑制。藥物敏感實驗顯示菌株對頭孢呋新、丁胺卡那、氨曲南、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敏感性較高,可作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候選藥品。對于臨床上考慮為肺炎克雷伯桿菌感染的腫瘤患者,可選用二、三代頭孢菌素治療,特別是三代頭孢菌素。但對于三代頭孢菌素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例,宜選用含有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藥物。
隨著肺炎克雷伯菌耐藥菌株的日漸增多,就會出現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藥情況。因此,臨床對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療不能單憑主觀和經驗用藥,選擇藥物時要參考藥敏動態,考慮本地區耐藥菌株的存在,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Performance stan- 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 Four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Wayne,Pennsulvania:NCCLS,2004:1-159.
[2] 鄭應馨,崔立新,云濤,等. 腫瘤醫院常見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抗菌藥應用對策[J]. 中國現代實用醫學雜志,2005,5(4):47-48.
[3] Hobson RP,Mzckenze FM,Gould IX. An outbreak of muluply resistant klehsie pneumoma in the grampian region of scotland[J]. J Hosp Infect,2006,33(4):249-252.
(收稿日期:201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