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碘伏聯合達克寧栓治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門診檢查診斷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患者80例,年齡25~45歲,隨機分為碘伏聯合達克寧栓組和達克寧栓組,每組各40例。試驗組每日予2‰碘伏溶液沖洗陰道1次并將達克寧栓1片(每枚含400mg硝酸咪康唑)放置于陰道深部,連續3d;對照組予達克寧栓1片每日1次,放置于陰道深部,連續3d。觀察用藥后2周、1個月、2個月臨床癥狀的改善、病原體轉陰以及復發率等情況。結果 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8.3%和95.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個月后復查復發率分別為5.1%和13.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碘伏聯合達克寧栓治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用藥方法簡單,且經濟、安全、療程短、復發率低,臨床上宜推廣使用。
[關鍵詞] 碘伏; 達克寧栓;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中圖分類號] R711.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158-02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炎癥,多由白假絲酵母菌感染所致,它是一種條件致病菌,當陰道內環境改變、糖原增多、酸度增高時,白假絲酵母菌可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容易復發,且難以根治[1]。我院于2009年1~12月應用碘伏聯合達克寧栓治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例均為門診就診的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患者,年齡25~45歲,平均35歲,均為非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無糖尿病及肝、腎、血液系統疾病,無碘過敏史。
1.2 診斷標準
(1)明顯自覺癥狀:外陰、陰道瘙癢或燒灼感,白帶增多、豆渣樣。(2)典型的體征:可見白色稠厚陰道分泌物,呈凝乳或豆渣樣,外陰、陰道皮膚黏膜充血,有的外陰呈濕疹樣變、陰道黏膜上附有白色塊狀物。(3)陰道分泌物涂片:顯微鏡下找到典型菌絲及芽孢[2]。
1.3 用藥方法
陰道沖洗器消毒后,內裝2‰碘伏溶液100mL備用。試驗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窺器撐開陰道,用備好的沖洗器中的碘伏溶液沖洗陰道。沖洗完畢,取下窺器,讓患者仰臥10min以充分消毒吸收。每天沖洗陰道1次,并將達克寧栓1片(每枚含400mg硝酸咪康唑)放置于陰道深部,連續3d;對照組予達克寧栓1片每日1次放置陰道深部,連續3d。3d為1個療程,用藥同時囑患者將內衣褲用開水煮沸消毒,在陽光下晾曬。用藥期間禁性生活。
1.4 療效判斷標準
(1)治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鏡檢(-);(2)有效:大部分癥狀及體征消失,鏡檢(-);(3)無效:癥狀及體征未減輕或加重,鏡檢(+);(4)復發:治療后1個月復查再次出現癥狀、體征,鏡檢(+)。
1.5 隨訪
分別于治療后2周、1個月、2個月各復查1次臨床癥狀、體征,并做鏡檢。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2周復查,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復發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復查,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40例患者僅1例用藥后局部灼熱感,停用后自然消失。
3 討論
碘與表面活性劑結合成碘伏后,其所含的表面活性成分能改變溶液對物體的浸潤性,具有協助碘伏穿透有機物的作用,并能乳化脂肪,加強碘的殺菌作用。因此能使真菌細胞壁層蛋白構型改變造成膜通透性增加,碘伏繼續滲入,繼而造成線粒體破壞,呼吸酶抑制,發生能量代謝障礙,直接氧化和鹵化胞漿內物質,破壞細胞內結構,DNA復制和轉錄障礙,引起芽孢腫脹、變形、凹陷或局部破損,并可引起殼質層與皮質層通透屏障的破壞,導致DPA、DNA、RNA等漏出。碘伏還引起菌體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乳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的活性下降,影響遺傳信息的傳遞及蛋白質的合成,造成真菌細胞的最終死亡。它除具有I2和HOI的殺菌作用以外,又由于表面活性劑的承載和助溶作用,使殺菌成分長久充分接觸被作用表面,達到徹底殺菌的效果。
碘伏易揮發,應密封避光保存。所用溶液應現用現配,以防有效碘揮發而降低殺菌效果。碘伏有低腐蝕性,應用時注意濃度不宜太高,用蒸餾水或純凈水配成25倍濃度沖洗陰道,既能起到殺菌作用,又不會損傷陰道黏膜。碘伏價格便宜,用千分之二碘伏溶液治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季永軍. 凱妮汀治療妊娠合并外陰陰道假絲酵母病臨床觀察[J]. 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9,6(6):12.
[2] 樂杰. 婦產科學[M]. 第6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59.
(收稿日期: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