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肛周膿腫是肛腸科臨床常見疾病,多繼發于肛周皮膚感染、損傷、肛裂、內痔、藥物注射、骶尾骨髓炎等。本文對臨床中遇到的1例異物(魚刺)致肛周膿腫的病例進行報道和討論。
[關鍵詞] 肛周膿腫; 魚刺
[中圖分類號] R65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98-01
肛周膿腫是指直腸肛管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發展成為的膿腫,多繼發于肛周皮膚感染、損傷、肛裂、內痔、藥物注射、骶尾骨髓炎等。按其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分為肛門旁皮下膿腫、坐骨直腸窩膿腫、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直腸后間隙膿腫等。本病是肛腸科臨床常見疾病,占外科疾病的3%~5%,占肛腸疾病的8%~25%[1]。筆者就魚刺致肛周膿腫1例進行報道和討論。
1 病案資料
葛某,男,53歲,因“肛門脹痛不適5d”入院。入院查體:體溫37.3℃,可觸及左側約4cm×3cm、右側2cm×2cm大小的皮下腫塊,有波動感,局部皮膚深紅,壓痛,膚溫高。查血常規:WBC 11.3×1012/L,N%為89%。予以骶麻下膿腫切排引流術。術中雙側膿腫共引出約90mL膿性液。術中探查發現,雙側膿腔在肛管后間隙成馬蹄形貫通;在左側膿腔中探到面積約2.5cm×0.1cm的魚刺狀異物。術后予以抗炎補液支持治療。
術后追問病史,患者有長期便秘史,8d前吃魚時不慎吞下魚刺。
2 病案討論
異物進入肛門直腸的途徑主要有:(1)從口腔入:絕大多數為正常飲食時誤食入,常見的異物有骨刺、牙簽、魚鉤、義齒、瓜子殼、果核等,這一比例達到65%[2]。(2)從肛門入:因被他人傷害,塞入木棒、酒瓶等;因自虐、自慰自己塞入自慰器、鋼筆、石子等;目前由于自慰致肛門直腸異物有增多的趨勢。(3)醫源性:主要為手術遺留,如縫針、紗條等。(4)其他。
本案例患者因魚刺致肛周膿腫,屬肛門直腸異物所致的肛周膿腫。推斷患者在吃魚時不慎咽下的魚刺運行到直腸下端時嵌入肛竇或腸黏膜;而患者因便秘用力排便時,隨著糞便的擠壓、推移,魚刺刺入肛周組織,繼發感染,形成肛周膿腫。
筆者在查閱1989以來公開發表的文獻后發現,關于直腸肛門異物所致的肛周膿腫的報道并不在少數。異物多為誤食入,包括骨刺、棗核、魚鉤、辣椒籽。其特點為異物較為尖銳,能刺入肛周組織。有1例蟯蟲所致的肛周膿腫則較為少見。
對于醫務人員來說,應提高工作責任心,在對患者的診治過程中應對其病史進行詳細的問診,以免漏掉任何有意義的病情資料。
[參考文獻]
[1] 丁義江. 肛周膿腫和肛瘺的病因病理[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5.
[2] 覃宗升,張尤亮,陳漢桔,等. 直腸異物的特點及其診治和預防(附3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 廣西醫學,2006,28(5):725-726.
(收稿日期: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