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自控硬膜外鎮痛和氧化亞氮吸入法分娩鎮痛的效果及對產婦、新生兒的影響。方法 選擇產程中自愿接受分娩鎮痛的初產婦200例,按隨機和自愿的原則分為自控硬膜外鎮痛組(A組)和氧化亞氮吸入組(B組);另選擇同期條件相同、未采用任何鎮痛措施的初產婦100例(C組)。A組于產程活躍期給予硬膜外麻醉,接自控鎮痛泵采用小劑量羅哌卡因加芬太尼,B組產婦于活躍期給予吸入含50%氧化亞氮和50%氧氣的混合氣體。結果 兩組在鎮痛效果方面均較C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第一產程宮口開全速度、產婦分娩方式、產后出血率、胎兒宮內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自控硬膜外鎮痛和氧化亞氮吸入法均有較好的鎮痛效果,是目前較理想的分娩鎮痛的方法,可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分娩鎮痛方法。
[關鍵詞] 鎮痛; 分娩; 硬膜外; 氧化亞氮
[中圖分類號] R6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139-02
隨著要求行分娩鎮痛產婦的增多,我院于2000年開始,相繼開展氧化亞氮吸入及自控硬膜外鎮痛,并對兩種分娩鎮痛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2月~2009年2月在我院分娩初產婦300例,年齡21~36歲。單胎頭位、足月妊娠,無陰道分娩禁忌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內外科合并癥;要求無痛分娩而無禁忌證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A組100例予以羅哌卡因、芬太尼行腰硬聯合麻醉分娩鎮痛,B組100例行氧化亞氮吸入分娩鎮痛。以同期未加干預、自然臨產未實施分娩鎮痛的100例產婦作對照組(C組)。3組產婦在年齡、產次、孕周產科疾病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鎮痛方法
A組產婦有規律宮縮,宮口開大3~4cm,產婦取左側臥位,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包,經L2~3或L2~4間隙行硬膜外穿刺,向頭方向置管3.5cm并留置管,回抽無血和腦脊液的情況下,于子宮收縮間期通過膜外管一次向硬膜外腔注入首劑0.2%羅哌卡因10mL,繼之接產婦自控鎮痛泵以6mL/h速率持續給予0.1%羅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硬膜外維持,PCA每5分鐘3mL,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產婦可根據宮縮疼痛的程度而自行給藥以持續鎮痛效果,宮口開全時停止泵藥。B組產婦在活躍期使用帶自動控制活瓣閥的面罩,吸入含50%氧化亞氮與50%氧氣的混合氣體,流量為(0~15)L/min,指導產婦自持面罩扣于口鼻,在每次宮縮開始前20~30s做深呼吸數次,當產痛消失時摘下面罩,如此反復至宮口開全。C組產婦未采用任何鎮痛措施。嚴密觀察產婦血壓、心率變化,用胎兒監護儀連續或間斷觀察宮縮及胎心率,同時觀察鎮痛效果、產程進展、分娩方式、不良反應、產后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并做好記錄。
1.3 鎮痛評定標準
按WHO最新規定的疼痛分級法分為4級。0級(無痛):無疼痛感或稍感不適;Ⅰ級(輕痛):腰腹部輕微的酸脹痛,不影響休息;Ⅱ級(中痛):自覺疼痛無改善但尚能忍受,影響休息;Ⅲ級(重痛):腰腹部劇烈疼痛不能忍受;0級、I級計為有效,Ⅱ級、Ⅲ級計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學分析軟件包進行處理,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 結果
2.1 產婦分娩鎮痛效果比較
A組分娩鎮痛有效率為98.00%,B組分娩鎮痛有效率為74.00%,C組分娩鎮痛有效率為49.00%。A、B組有效率明顯高于C組,A組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χ2=23.920,P=0.0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其他項目比較
第一產程宮口開全速度比較,A組速度較B、C組快,但三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的產后2h出血均在100~400m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分娩使產婦處于一種應激的狀態,在恐懼疼痛的同時還擔心胎兒的情況。恐懼的心理可使人體提高對疼痛的敏感性,使大腦皮質的痛閾值降低,傳入的微弱疼痛信號也會感知為劇烈的疼痛,當刺激強烈時則感到的是不能忍受。由于個體差異的不同,每人對疼痛的感覺也不同。產婦中大約有50%在分娩時感覺劇烈疼痛,難以忍受,35%的產婦對疼痛可以忍受;僅有15%的產婦分娩時感覺輕微的疼痛。因此,分娩鎮痛成為產婦和醫務人員非常關注的問題。
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一般不影響子宮收縮,并有縮短第一產程的作用。硬膜外分娩可以阻斷交感神經,減輕母體循環的后負荷。自控硬膜外鎮痛起效快,產婦可以根據自己感知的疼痛程度,自行追加鎮痛藥物,使得鎮痛效果確實。羅哌卡因是一種新型長效酰胺類局麻藥,是第一個人工合成的純單-S型對映體的局麻藥物(心血管的副作用主要由R型引起);對心血管和中樞神經毒性低[1]。硬膜外分娩鎮痛,無明顯運動神經阻滯,保證了正常的子宮收縮力,對產程無明顯延長,所需的藥量明顯少于手術麻醉的藥量,對胎兒的呼吸及長期的神經行為是無明顯影響的[2];可有效減輕產婦分娩疼痛和緊張、焦慮情緒,增強自然分娩信心,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宮產率。而且萬一自然分娩失敗,還可繼續用于剖宮產術的麻醉,是一種較好的分娩鎮痛方法。
氧化亞氮是一種無色、略帶甜味的惰性氣體,是毒性最小的吸入性鎮痛麻醉劑。氧化亞氮是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及神經沖動的傳導,從而改變離子通道的通透性而產生藥理作用[3]。臨床實踐證明,吸入10次或吸入45s即可達到接近最大鎮痛效果的吸入濃度。氧化亞氮吸入分娩鎮痛方法簡便可行,要領易于掌握,效果可靠。產婦在助產士的指導下按宮縮情況間斷吸入,停用后作用消失快;氧化亞氮不刺激呼吸道,產婦于產程中可保持清醒,能與醫務人員配合。由于氧化亞氮吸入鎮痛起效快,應隨時觀察不良反應。
羅哌卡因加小劑量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鎮痛較氧化亞氮吸入法鎮痛效果可靠,易被產婦接受,值得基層醫院臨床推廣。自控硬膜外鎮痛和氧化亞氮吸入法均有較好的鎮痛效果,是目前較理想的分娩鎮痛的方法,可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分娩鎮痛方法。
[參考文獻]
[1] 繆江波,于剛,英成光,等. 3種不同鎮痛方法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療前沿,2008,3(20):61-62.
[2] 劉啟瑞,陳萍,李萍. 三種分娩鎮痛方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分析[J]. 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0,17(5):268-230.
[3] 梁桂玲,梁寧安. 硬膜外鎮痛和笑氣吸入鎮痛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23(2):299-300.
(收稿日期: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