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鹽酸溴己新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107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鹽酸溴己新,觀察其臨床療效。結果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在臨床癥狀緩解、肺部體征消失、縮短住院時間及總有效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未發現不良反應。結論 鹽酸溴己新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療效滿意。
[關鍵詞] 毛細支氣管炎; 鹽酸溴己新
[中圖分類號] R5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134-02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嬰幼兒較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見于1~6個月的小嬰兒,以喘憋、三凹征和氣促為主要臨床特點。我院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鹽酸溴己新治療毛細支氣管炎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9月~2009年8月我院兒科病房收治的符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1]患兒107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5例,對照組52例,兩組病人均有咳嗽、氣促、喘憋、三凹征、肺部哮鳴音及濕啰音,兩組間性別、年齡、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抗感染、平喘、霧化、吸痰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鹽酸溴己新注射液(江西科倫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1046,規格100mL/瓶,每瓶含鹽酸溴己新4mg)靜脈滴注。用量:<6個月,予25mL/d;6個月~1歲,予(25~50)mL/d;>1歲,予25mL/d;療程5~7d。觀察比較兩組咳嗽緩解、肺部啰音減少、消失,縮短住院時間及總有效率。
1.3 療效評價標準
(1)顯效:用藥3d內咳嗽、喘憋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呼吸平穩,肺部啰音消失或明顯減少。(2)有效:用藥4d后咳嗽、喘憋癥狀明顯減輕,精神狀況好轉。(3)無效:用藥4d后臨床癥狀及體癥無改善或反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數據均以(χ±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體征減輕及消失、縮短住院時間比較(表1)
2.2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表2)
2.3 副反應
兩組病例均未發現藥物不良反應。
3 討論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期較常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以病毒為主,尤其是RSV最常見。病原主要侵犯直徑75~300μm的毛細支氣管,表現為上皮細胞壞死和周圍淋巴細胞侵潤、黏膜下充血、水腫和腺體增生,黏液分泌增多,病變會造成毛細支氣管管腔狹窄、甚至堵塞。且該年齡段患兒呼吸道相對狹窄,更易導致肺氣腫和肺不張。炎癥還可波及肺泡、肺泡壁及肺間質,出現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故臨床癥狀如肺炎,且喘憋更著,嚴重者出現低氧血癥及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合并心衰、呼衰等并發癥,危及生命。
鹽酸溴己新屬黏液調節劑,可直接作用于支氣管腺體,促使黏液分泌細胞的溶酶體釋出,可使痰中的粘多糖纖維分化和斷裂,還可抑制黏液腺和杯狀細胞中酸性糖蛋白合成,導致痰液粘度降低易于咯出。此外,也使痰液中的酸性粘多糖成分之一唾液酸含量減少,降低痰液粘度。主要作用于氣管、支氣管黏膜的腺體的黏液產生細胞,使之分泌粘滯性較低的小分子粘蛋白,并使氣管、支氣管分泌的流變學特性恢復正常,粘痰減少,痰液稀釋易于咯出。其驅痰作用尚與其促進呼吸道黏膜的纖毛運動及具有惡心性驅痰作用有關[2]。鹽酸溴己新主要活性代謝產物之一鹽酸氨溴索為稀化痰液祛痰藥。鹽酸氨溴索與小支氣管及肺組織有高度親和力,能使痰液的粘性及彈性正常化,改善黏液纖毛運輸系統功能,加強纖毛擺動,易于痰液排出,從而緩解氣道阻塞,改善通氣,同時還有抗氧化,抑制炎癥介質,松弛氣管平滑肌,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合成等多種藥理作用[3]。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在臨床癥狀緩解、肺部體征消失、縮短住院時間及總有效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未發現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褚福棠. 實用兒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199-1201.
[2] 萬瑞香,隋忠國,李自普. 新編兒科藥物學[M]. 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9.
[3] 姚臻. 急性毛細支氣管炎的藥物治療進展[J]. 華夏醫學,2006,19(4):829.
(收稿日期: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