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長托寧、阿托品術前給藥在小兒氯胺酮麻醉中對循環功能的影響及抑制呼吸道分泌物的效果。方法 60例2~7歲手術患兒隨機均分為長托寧組(A組)和阿托品組(B組),兩組均于術前30min分別肌注長托寧和阿托品;均行氯胺酮麻醉,記錄各個時點的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及體溫,并比較口腔內分泌物、面色、皮膚、口干等情況。結果 術前給藥后B組心率明顯增快,血壓升高(P<0.05),A組血壓、心率基本不變;氯胺酮麻醉后,B組心率增快,血壓顯著升高(P<0.01),A組血壓、心率雖有所上升,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體溫輕度變化,B組體溫升高明顯(P<0.05)。兩組均有很好的抑制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結論 長托寧具有穩定心率、血壓的作用和影響體溫小的特點,更適合用作小兒氯胺酮全身麻醉的術前用藥。
[關鍵詞] 長托寧; 阿托品; 小兒麻醉; 術前給藥; 氯胺酮
[中圖分類號] R61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82-01
長托寧抗腺體分泌效果好[1]。氯胺酮具有優良的鎮靜鎮痛作用[2]。本文觀察長托寧在小兒氯胺酮麻醉中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2008~2009年ASAⅠ~Ⅱ級小兒手術患者60例,隨機均分為長托寧組(A組)和阿托品組(B組)。
1.2 麻醉方法
A、B組分別于術前30min肌注長托寧(0.01mg/kg)和阿托品(0.01mg/kg),監測30min后入室。先單次靜脈注射氯胺酮2.0 mg/kg負荷量,再使用微量泵輸注1.0%氯胺酮(2.0~4.0)mg/(kg·h),維持麻醉。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給藥前(T0)、給藥后5min(T1)、給藥后15min(T2)、給氯胺酮后5min(T3)、氯胺酮后15min(T4)、術畢(T5)時的MAP、HR、SpO2、T的變化及顏面潮紅、鎮靜程度。并測量給藥前、給藥后30min及術后1h時的唾液分泌量。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內和組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體重、手術時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指標比較
長托寧組在術前用藥后血壓、心率變化與基礎值無顯著性差異。阿托品組在術前用藥后血壓升高、心率增快(P<0.05)。氯胺酮麻醉后,長托寧組心率、血壓雖有所上升,但差異無顯著性。阿托品組心率增快、血壓升高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SpO2各時點無顯著性差別。在室溫和濕度相對恒定的情況下,A組各時點體溫有輕度變化,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組在T1、T2、T3時逐漸升高,T2、T3時與T0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有1例顏面潮紅。
2.3 腺體分泌量的變化
兩組患兒給藥后腺體分泌均明顯減少,長托寧組抑制的更顯著,持續的時間也更長。
3 討論
氯胺酮在小兒麻醉中廣泛使用;但是它可使血壓升高,心率增快而加大心肌負荷;此外還引起唾液腺及氣管內腺體分泌物增加,增加了氣道阻塞的危險性,容易誘發喉痙攣和支氣管痙攣。阿托品是常用的麻醉前用藥,其抑制腺體分泌的同時也會引起心率增快和血壓升高。該不良反應會和氯胺酮的心血管興奮作用發生協同效應,嚴重時可導致心律失常。在本研究中,阿托品組患兒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的事實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態。
長托寧主要選擇性地作用于M1、M3受體,對M2受體無明顯作用;避免了協同強化氯胺酮所致的加快心率、升高血壓的不良反應。其作用機制可能在于抑制大腦皮層,調節自主神經使交感神經恢復常態[3],本文也證實了這點。長托寧組給藥后,血壓和心率基本穩定。氯胺酮麻醉后,阿托品組心率增快、血壓增高明顯;長托寧組心率、血壓也有所升高,但無顯著性差異。長托寧和阿托品都很好地減少了腺體分泌,但是長托寧的作用時間更長;同時,長托寧具有一定的中樞鎮靜作用。有文章研究還發現長托寧具有一定術后鎮痛作用,這都有效防止了氯胺酮麻醉后的躁動現象。
綜上所述,將長托寧作為小兒氯胺酮麻醉的術前用藥,可減少氯胺酮的不良反應,是一種較理想的麻醉前用藥。
[參考文獻]
[1] 陳伯鑾. 臨床麻醉藥理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42-346.
[2] 顧振論,卞春莆,張銀娣. 醫學藥理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51-53.
[3] 楊國棟. 微循環障礙與莨菪類藥物的臨床應用[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523.
(收稿日期: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