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對比全麻和硬腰聯合麻醉應用于子癇前期剖宮產手術的效果。方法 82例子癇前期產婦分為GA組和CSEA組,觀察兩種麻醉方法效果、起效時間及對新生兒的影響。結果 兩組的麻醉效果優良率均高,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GA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到新生兒娩出時間短于CSEA組(P<0.05);新生兒Apgar評分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GA組血壓在術后拔管時統計學意義升高(P<0.05)。結論 兩種麻醉均適用子癇前期剖宮產,而硬腰聯合麻醉對產婦血壓的影響更小。
[關鍵詞] 子癇前期; 剖宮產; 全麻; 硬腰聯合麻醉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78-02
子癇是妊娠20周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特殊表現,在妊娠前發生的子癇適宜在麻醉下行剖宮產,以保證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我科對比全麻和硬腰聯合麻醉應用于妊娠前子癇剖宮產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患子癇前期、擇期行剖宮產的ASAⅠ~Ⅱ級產婦82例。納入標準:符合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1],自愿接受剖宮產,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心功能2級以上者、循環障礙疾病患者、敗血癥或菌血癥患者、凝血機制障礙者、顱內壓高者。
1.2 分組
82例隨機分為GA(全麻)組和CSEA(腰硬聯合麻醉)組。GA組40例,年齡23~37(29.4±4.1)歲,體重46~88(67.3±6.5)kg,平均孕次(1.3±0.7)次,孕周35~39(36.6±2.8)周,ASAⅠ級23例,Ⅱ級19例。CSEA組42例,年齡23~39(28.9±6.2)歲,體重47~86(66.2±7.1)kg,平均孕次(1.7±0.8)次,孕周34~39(35.9±2.7)周,ASAⅠ級24例,Ⅱ級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常規處理 兩組均予常規吸氧,監測心電圖、心率、血壓、脈搏及血氧飽和度,術前常規解痙、降壓、鎮靜、改善宮內缺氧治療,產前發生子癇產婦用25%甘露醇250mL靜滴降低顱內壓。
1.3.2 麻醉方法 GA組產婦先靜脈注射芬太尼2.0μg/kg、異丙酚1.5mg/kg及維庫溴胺0.08mg/kg,并給予氣管插管,予異氟烷吸入直至手術結束。CSEA組經L3~4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27G腰穿針,刺至蛛網膜下腔即刻緩慢勻速注入0.5%布比卡因1.8~2mL,退出腰穿刺,然后由硬膜外穿刺針向頭端置入導管,改平臥位保持15°~30°左傾,調節麻醉上界平面T6以下,根據麻醉程度適量追加2%利多卡因。
1.4 觀察指標
麻醉效果評定標準:優:患者無痛,肌松良好,未加任何輔助藥,血壓波動范圍在基礎值10%以內;良:基本無痛,肌松可,有輕微牽拉反應,或血壓波動范圍在基礎值10%~20%以內,不需藥物干預;差:牽拉痛,肌松欠佳,需加輔助藥完成手術,或血壓波動范圍超過基礎值20%,需藥物干預。觀察麻醉起效時間、麻醉開始到新生兒娩出時間及新生兒娩出后1min、5min時Apgar評分;取術前、術中取新生兒時、手術結束拔管時的血壓、脈搏值比較。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11.0處理,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1)麻醉效果:CSEA組優27例(64.29%),良14例(33.33%),差1例(2.38%),優良率97.62%;GA組優26例(65.00%),良13例(32.50%),差1例(2.50%),優良率97.50%,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2)GA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開始到新生兒娩出時間短于CSEA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均在8分以上,娩出后1min及 5min評分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3)血流動力學變化:GA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在手術前、取新生兒時均無顯著變化,術后拔管時升高,較前有統計學差異(P<0.05)。心率在手術前、新生兒取出時、術后拔管時無統計學差異(P>0.05)。CSEA組手術前血壓、心率在手術前、取新生兒時、術后拔管時均無顯著變化(P>0.05)。新生兒娩出時血壓組間比較,GA組高于CSEA組(P<0.05)。
3 討論
麻醉下為子癇前期的產婦行剖宮產手術需顧及產婦與新生兒的安全,要求麻醉方法起效快,肌松好,鎮痛完善,對呼吸循環影響小,維持血壓平穩,以避免加重因子癇產婦給新生兒的影響[2]。國內報道產前子癇產婦采用全身麻醉是可行的,常規劑量全麻藥物對新生兒安全[3]。本研究中產婦用全麻與腰麻心電圖均未出現異常,血氧飽和度下降不明顯,提示這兩種方法均安全。全麻組40例子癇前期應用全麻的產婦麻醉效果好,新生兒娩出后1min及5min Apgar評分8分以上,提示全麻對子癇前期產婦安全有效。硬腰聯合麻醉具有起效快、用藥量少、麻醉效果好、對循環和呼吸干擾相對較小等優點[4]。
本研究中全麻麻醉起效時間更快,麻醉開始到新生兒娩出時間更短,但兩組新生兒1min及5min 評分無統計學差異。就產婦手術前后血流動力學比較而言,CA組在術后拔管時普遍血壓升高,新生兒娩出時血壓較手術前血壓有統計學差異的升高,而CSEA組血壓無明顯變化,兩組手術前、新生兒取出時、拔管時心率均無統計學差異,均在安全范圍。提示硬腰聯合麻醉對產婦血壓、心率的影響小,不易引起子癇發作,對產婦更加有利。
4 結論
全麻和硬腰聯合麻醉應用于子癇前期產婦的剖宮產均能達到良好麻醉效果,且對新生兒安全,但硬腰聯合麻醉對產婦血壓的影響更小,更適合子癇前期的剖腹產手術。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17.
[2] 毛文虹,李樹人. 2516例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的臨床總結[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6,16:459-462.
[3] 李寶萍. 全身麻醉在產前子癇剖腹產術中的應用[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8):81.
[4] 余小明. 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09,6(1):52.
(收稿日期:201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