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48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均予西醫常規處理,實驗組加用注射用燈盞花素靜滴并配合針灸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副作用。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Upro)、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均明顯下降,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顯效率(32.1%)、總有效率(85.7%)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綜合療法與單純西藥治療相比,可有效減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腎功能。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 慢性腎小球腎炎; 燈盞花素注射液; 針灸
[中圖分類號] R6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56-02
慢性腎小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NG)系指各種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類型的雙側腎小球彌漫性或局灶性炎癥改變,臨床起病隱匿,病程遷延,具有緩慢進展趨勢的一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總稱。屬于中醫“水腫”、“尿癃”、“腰痛”、“虛勞”等范疇。若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發展不能及時得到控制,將導致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最終發展為慢性腎功衰竭(CRF),治療極為棘手。近年來我們使用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將48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齡12~62歲,平均34.2歲;病程1~7年,平均4.3年;伴高血壓者13例。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13~53歲,平均35.0歲;病程1.2~8.5年,平均4.5年;伴高血壓者12例。兩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內科雜志編委會腎臟病專業組于1992年6月安徽太平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
1.3 治療方法
1.3.1 基礎治療 兩組患者均予西醫綜合治療措施:①纈沙坦(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80mg,1次/日,清晨頓服;②低鹽、低脂、優質蛋白質飲食;③對癥治療。高血壓患者將血壓控制在120/90mmHg左右;水腫者,口服利尿藥物;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及控制感染等。
1.3.2 中藥選擇 實驗組在西醫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注射用燈盞花素(昆明龍津藥業有限公司生產)50mg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1次/ d,連續3周,休息1周,再連續用藥3周。療程12周。
1.3.3 穴位的選擇 關元、氣海、中脘、百會、足三里、三陰交、腎俞、脾俞、內關、肺俞、陽陵泉。根據具體癥候,采用相應補瀉手法,留針30min,每日1次。療程12周。
1.4 觀察指標
患者分別于治療開始、治療3個月后,檢查血RT、肝功能、尿常規、尿沉渣計數、Upro、BUN、Scr。同時觀察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擬定,將治療效果分為臨床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2]。
1.6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1.5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做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有效率實驗組為85.7%,對照組為65.0%,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實驗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Scr、Ccr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實驗組治療后效果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見不良反應。
3 討論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3],慢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種原發或繼發于腎小球的免疫性炎癥性疾病,常有水腫、血尿、蛋白尿、高血壓、貧血、氮質血癥等表現,免疫炎癥反應機制是慢性腎臟疾病持續進展的關鍵因素。中醫理論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屬于祖國醫學“腰痛”“淋證”等多種疾病范疇,其發生與發展都與正虛邪實有關,而瘀血內阻貫穿于慢性腎炎病程始終[4],隨病情遷延導致肺、脾、腎三臟功能障礙,氣機阻滯,經絡壅塞,水濕停聚,使病情逐漸危重。
燈盞花素是從菊科植物短亭飛蓬中提取的黃酮類有效成分,有活血化瘀、散寒祛濕、解表通絡解毒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已證實[5],燈盞花素能抑制脂質過氧化物反應,促進纖溶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內源性興奮性氨基酸(EAA)胞外堆積和細胞內鈣超載,抑制氧自由基生成等作用,具有擴張血管、減少血管通透性、改善腎臟血液循環、改善殘余腎單位功能;尚能抑制血栓素A2生成,減輕腎小球的高凝狀態,延緩腎硬化,從而抑制或延緩疾病發展,保護腎臟的功能[6]。針灸治療以扶正固本為根本,所用諸穴有健脾益氣、滋養肝腎、溫補脾腎、宣通三焦、清利頭目、消除水腫之功;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諸穴配用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加快泌尿系平滑肌蠕動、加速腎對其代謝物的排放等功能[7],對改善腎功能、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以及解毒抗炎有一定作用。
本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中西醫綜合療法有效率顯著高于單純西醫治療對照組,而且治療中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臨床效果滿意,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華內科雜志編委會腎臟病專業組. 原發性腎小球分型與治療及診斷標準專題座談會紀要[J]. 中華內科雜志,1993,32(8):131.
[2]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03-237.
[3] 王海燕. 腎臟病學[M]. 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302-2314.
[4] 翟勝春. 燈盞花素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分析[J]. 山東醫藥,2000,40(10):69-71.
[5] 李志堅,許乃貴,何伯林,等. 抵克立得及中藥燈盞花素、藏紅花在大鼠C-BSA腎炎中的影響[J]. 中華腎臟病雜志,1996,12(6):363.
[6] Ali Abdella,甘璐,劉瓊,等. 燈盞花素的抗氧化作用及拮抗硒對大鼠肝臟毒性的研究[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03,19(1):113-115.
[7] 陳繼良. 針刺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療效觀察[J]. 中國針灸,2000,(2):89-90.
(收稿日期:201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