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山寨文化的一個衍生品,山寨網絡劇是在網絡技術發展較成熟的條件下,網民游戲意識萌發、山寨精神彰顯的產物。作為一種話語游戲,探析山寨網絡劇在創作意圖、創作手法和運作機制方面的演變進程,對于理解時下山寨現象背后的文化精神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山寨;山寨網絡劇;山寨文化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1-0094-02
“山寨網絡劇”是由網友個人或集體以熱播的影視劇為底本進行再創作并依托互聯網進行傳播的低成本影視劇作品,一般不以贏利為目的,只限于網上傳播與交流,具有明顯的草根傾向。山寨網絡劇起源于互聯網,其助推因素是草根階層對話語表達的渴望和技術的民主化。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認為,當平民擁有了網絡這樣一個比較方便、便宜的表達技術后,山寨文化的出現是必然的?;诖?,針對作為山寨文化衍生品的山寨網絡劇,探析其演變進程中不斷生發的特點,對于理解時下山寨現象背后的文化精神不無裨益。下面將從創作意圖、創作手法和運作機制等三個方面逐一展開。
一、創作意圖:由反抗顯性化到多元化的變化
(一)自娛自樂階段
追溯山寨網絡劇的早期發展,《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無疑是其雛形。這樣一部充滿戲謔的短片,帶來了一場無聊的官司,甚至引發了一場關于kuso(惡搞)的大討論。從此,惡搞之風喧囂于網絡,類似的短片層出不窮,山寨網絡劇也由此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作為山寨網絡劇發端的標本,考察其原初創作意圖,顯然同樣具有標本意義。對此,制作者胡戈曾闡述過其改編《無極》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無極》的劇情比較簡單,鏡頭、場景轉換比較慢,非常適合被改編;二是這樣的改編可以鍛煉視頻處理技術,還可以發表自己對電影的看法。制作者僅僅像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拿著別人的積木來滿足自己的娛樂心態??梢?,在山寨網絡劇的萌芽階段,其創作意圖并無明確的反抗意識,而更多的是出于自娛自樂。
(二)挑戰對抗階段
隨著山寨網絡劇受到越來越多網民的追捧,草根導演的創作初衷已不再局限于自娛自樂,不少創作者的創作意圖開始帶有明顯的“蔑視權威、分庭抗禮”的意味。尤其在山寨文化成為挑戰主流文化的代名詞后,這一時期的作品名稱明顯帶有反抗權威和爭奪話語權的意味。山寨版《紅樓夢》、山寨版《西游記》、山寨版《水滸》等作品都直接引用了原作品的名字,再加上“山寨”二字作為標識。山寨網絡劇作品命名的直接和模式化,不僅昭示了自己的“山寨”屬性,使其作品獲得了更多關注,同時也在無形中使得“山寨”陣營更具規模和凝聚力。從早期草根制作者自娛自樂的雛形階段,到主動打起“山寨”旗號公開對抗主流影視劇,山寨網絡劇的反權威性逐漸突顯,草根制作者希望獲得話語權的愿望也愈加清晰。
(三)多元化階段
作為一種草根文化,發展到這個時期的山寨網絡劇開始分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除了那些執著于挑戰主流影視劇的以外,有的山寨網絡劇則開始與主流影視劇展開對話與合作。
與以往的山寨網絡劇不同,山寨版《赤壁(下)》于電影《赤壁(下)》公映之前在網上先期“上映”,引來了頗多關注和贊譽。山寨版《赤壁(下)》不再是以反抗特征的“山寨”面貌出現,而是以為正版影片《赤壁(下)》進行宣傳預熱的“推手”形象示人。這一“反?!钡谋澈螅跃売谏秸W絡劇并非草根制作者的專利。山寨《赤壁(下)》的制作者是已經購買了電影《赤壁》大陸網絡發行版權的北京激動影業有限公司。與山寨《赤壁(下)》的“造勢”相應的是,《赤壁(下)》的片方中影集團則以沒有侵犯權益,有助影片宣傳為由,表示不會對山寨版《赤壁(下)》做任何追究,反而支持山寨網絡劇的制作。這一兩相和諧的場景,意味著山寨網絡劇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多元化階段。
二、創作手法:由簡單拼貼到獨立創作的變化
(一)拼盤式:基于原作的影像資料進行簡單拼貼
早期山寨網絡劇往往通過截取已有的影視畫面進行重新剪輯,以幽默諷刺和無厘頭式的夸張等方式來實現對影視劇原作的解構,并帶給受眾某種新的快感體驗。以《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制作方式為代表,網上陸續出現的網友自制的山寨網絡劇,大都是這種借用已有影像資料的簡單拼剪方式。與胡戈相似的是,其中不少制作者的初衷只是出于對影視制作技術的學習興趣,以影視原作的鏡頭畫面為素材也只是便于技術練習,而按自己的構思剪輯完成一個具有顛覆性的故事,則僅是其自娛自樂的習作成果。這種建立在原作畫面基礎上的再創作,其原初意義更多的是一種游戲心態下的純真游戲。
(二)戲仿式:根據原作進行自編自導自演創作
隨著山寨現象的風靡,山寨網絡劇逐漸發展到自編自導自演的創作階段。這一時期的山寨網絡劇不再借用原影視劇的畫面,而且演員及場景也皆是全新打造。這種創作手法的轉變所帶來的是,網上由此涌現了一批批頗得人氣的更具草根性、創造性的山寨網絡劇作品。
2008年底紅遍網絡的山寨版《紅樓夢》是一部以“林妹妹進賈府”及“黛玉焚書”為藍本、自編自導自演的山寨網絡劇作品。令人側目的是,劇中沒有宏大的布景,沒有精致的道具,沒有華麗的衣裝首飾,也沒有專業的演員;布景也未作絲毫修飾,直接以現代化客廳、臥室和廚房為背景。顯然,這些影視劇必備的要素并非草根制作者所倚重的,他們注重的只是如何以最小代價來最大程度地表現自己心中的“紅樓之夢”,充分彰顯了草根式智慧的草根精神。
當然,山寨版《紅樓夢》只是同一時期眾多走紅網絡的山寨網絡劇之一。山寨版的《水滸傳》、《西游記》以及《頭文字D》等相繼推出,昭示了草根導演自編自導自演的新階段。
(三)脫稿式:超脫原作進行獨立創作
山寨網絡劇通常以模仿某經典作品的面目示人,但也有一些山寨網絡劇開始超脫原作進行獨立創作的嘗試。
以山寨版《赤壁(下)》為例來說,其片長16分鐘,雖然故事框架仍然圍繞“火燒赤壁”、“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經典片段展開,但是制作者在故事敘事和情節設計上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劇中增添了乳鴿變烤鴿、小喬的美人計等環節,取消了“黃蓋詐降”和“草船借箭”,而讓張飛前去曹營詐降來“火燒赤壁”的情節設計更具喜劇表現力。當然,臺詞的設計也少不了傳統的山寨特色,不僅幽默詼諧,而且運用了不少時下的網絡流行語,如“易中天品三國”、“很好很強大,很傻很天真”、“略懂”等。這種不完全以原作為母本進行再創作的山寨新現象,不失為山寨網絡劇發展以來的又一創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山寨版《赤壁(下)》可謂“原創”的網絡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它或許為山寨網絡劇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創作思路和發展方向。
三、運作機制:由個人制作到公司制作的變化
(一)個人制作階段
早期的山寨網絡劇只是停留在對已有影視畫面的簡單拼貼組合上,沒有拍攝程序,只需做一些后期剪輯和制作,所以制作流程相對簡單,無需太多制作成本。因此,這個時期的作品更多的是個人制作,少有團隊制作,更不用說規模化的集體制作了。例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完全是一部胡戈個人完成的作品,從畫面剪輯到配音都是出自制作者胡戈一人之手,沒有搭檔也沒有制作團隊。不過,從胡戈后期的眾多作品來看,都已不再是個人制作,而是以小作坊或公司化的團隊進行集體創作了。
(二)小作坊制作階段
當山寨網絡劇發展到自編自導自演的階段時,除了后期剪輯,前期劇本和現場拍攝也成為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而這些已不是憑借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山寨網絡劇的制作機制開始從個人創作發展到團隊創作,小作坊制作的形式便是其一。
這種小作坊制作的方式,首先是低成本制作。前期用DV攝像機拍攝,后期再用個人電腦來處理,而布景、燈光器械、演員服飾等方面則是能省則省。其次,制作團隊業余。導演大多缺乏影視制作經驗,演員更是業余,或家人,或同學,或同事,完全是根據個人喜好出演。顯然,小作坊式的制作,無疑給山寨網絡劇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但也因其自身缺陷直接導致了一些作品制作粗糙、缺乏美感的缺憾。
(三)公司化制作階段
從小作坊上升到公司化制作,是山寨網絡劇創作的又一次重大發展。以山寨《赤壁(下)》為例來說,它以影視制作公司為班底,增加了許多專業元素,是一部公司化運作完成的作品。首先,人物造型更加精致,不再是素面登場,而是按照原著進行專業形象設計。其次,場景轉換更加豐富,城樓、軍營和府第等場景的設計既豐富了情節又也增加了可看性。再次,畫質清晰,色彩飽滿,演員的演技和特效的處理也更加專業,甚至連配樂也十分考究。比起當初僅有20元投資的山寨《紅樓夢》,這部籌集投資10萬元的山寨《赤壁(下)》則顯得有些山寨“大片”的風范。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山寨網絡劇正呈現出創作意圖的多元化、創作手法的成熟化和運作機制的公司化等趨向。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一趨向中,一個顯見的事實層面是山寨網絡劇的發展正日趨成熟,而潛在的另一面則是山寨網絡劇正面臨著從一種話語游戲到話語工具的轉變與沖突。對此,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加以觀察,一是從純粹制作的層面來看,山寨網絡劇在導演、表演和后期剪輯等環節更趨專業化。二是從社會學的層面來看,山寨網絡劇從對抗主流發展到與主流合作,其選擇反抗還是回歸,無疑是山寨網絡劇制作者需要面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選擇,都意味著山寨網絡劇或將成為一個工具性選項。三是從文化精神的層面來觀照,盡管這種話語游戲精神正面臨著話語工具化的侵蝕,山寨網絡劇還是更多地作為一種話語游戲而存在,注重的是游戲過程中的快感生成。因此,作為當下山寨文化形態之一的山寨網絡劇,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消亡,但是它所伸張的這種游戲體驗精神,或讓其以某種更具游戲性的形式流布于網絡媒介,而這或許正是山寨文化的精義所在。
參考文獻:
[1]讓#8226;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張國良.社會轉型與媒介生態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3]陳殿林.山寨文化:抵抗與揶揄[J].學術探索,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