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否定是萬物發展都必經的一個階段,質疑同樣是醫學發展的必要手段。本文從醫學期刊的角度學習探索否定對于醫學進步的意義,無論是對自身研究思路或方法的否定,還是對他人研究成果或理論的否定,都是推動醫學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作為醫學信息載體的學術期刊,目前極少數涉足這一領域,醫學呼喚“爭鳴”。《第四軍醫大學學報》歷經30年春華秋實,想要突破現狀,再上一個臺階,必須改革創新,《醫學爭鳴》(Negative)應時而生、應運而生。新刊在把握機遇、找準目標方向之后,必將乘風破浪,克服重重困難,在醫學的海洋掀起一股“百家爭鳴”的浪潮。
關鍵詞:否定;醫學;發展;爭鳴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1-0122-02
一、引 言
事物的發展是通過自身的辯證否定實現的。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是對前一階段的否定,同時它自身也被后一階段再否定,由此構成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事物發展的曲折性。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經典論述。醫學的發展過程自然也遵循這個規律。沒有后人的研究對前人成果的否定,醫學將停滯不前。
二、“否定”在醫學中的詮釋和意義
我們將“否定”(Negative)在醫學領域詮釋為以下兩點:
(一)否定的研究結果(Negative results)
也可以說是不成功的實驗研究,是對自己目前的研究思路的一種否定。1987年Bruce Charlton在他的“Think Negative”一文中建議到,將否定的研究結果發表,許多學科都將受益。他認為科學需要報道否定的、負性的研究結果,因為很多相似的研究,費錢費時,但卻經常被不同的人重復,結果都是一樣的[1]。科學研究都會產生很多負面的結果,但大多研究者不愿意公開自己不成功的研究結果,他們更愿意將自己成功的實驗結果拿出來,這也是由于我們“輕否重肯”的潛在文化偏見導致的結果[2]!醫學研究的失敗,對于醫學的發展也是一種推進,否定了一種錯誤思路,就是向正確的思路更靠近了一步。研究者們將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失敗教訓發表出來,以供其他研究者借鑒、討論,進而改進,這可能會節約同行研究人員多少年的工作,節約無法估計的研究經費。不僅如此,發表否定的研究結果,在提示別人的同時,也能在與讀者交流討論中,自己得到啟示,改進實驗。
《生物醫學否定結果雜志》(Journal of Negative Results in Biomedicine)和《遺傳腫瘤中的否定觀測雜志》(Journal of Negative Observation in Genetic Oncology,簡稱NOGO)就是從這樣一個角度考慮而創辦起來的。《生物醫學否定結果雜志》是哈佛醫學院的一位細胞生物學家于2002年創辦的在線期刊,從目前的影響因子(3.72)看,辦的還是很成功的,說明這一思路符合了現在很多研究者們的期待。《NOGO》是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一位癌癥研究者Scott Kern在他自己的網站上創辦的,原意是想為懷疑與癌癥有關基因的否定結果的發表提供平臺,現大多以簡報的形式發表。
(二)質疑或否定前人的理論或者已發表了的研究
天下沒有絕對的真理。無論是前人還是當代人,沒有人敢說他們的研究結果就是永恒的真理,他們的方法就是百分百正確。許多發表了的、出自權威之手的大牌文章中也存在可能是錯誤或者不夠準確的內容。第四軍醫大學正辦的如火如荼的“精讀名品”項目就是勇于挑戰權威之舉。2009年Morin等[3]在JAMA(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醫學會雜志,影響因子32.718)上發表了一篇關于應用藥物療法和心理療法治療失眠,探討如何避免心理效應在藥物治療中的負性作用,并利用這種負性效應進一步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但該文發表出來以后,第四軍醫大學航空航天醫學系楊業兵細心研讀發現,雖然此文發表在JAMA雜志上,但其研究仍然存在兩點漏洞:1.沒有考慮安慰劑效應;2.患者依從性測量方法存在問題。楊業兵等人結合自己的研究,向作者提出質疑,并被JAMA接受,以Letter的形式發表在JAMA上,得到了Morin等的認可[4]。這樣的學術討論對于醫學的發展無疑是一種催化劑。盲目篤信權威是科學進步的一個絆腳石,即使對于一項完成的很好的研究,其過程未必完美,結論也不一定完全可靠。在否定別人的同時,自己必須也要做相關的研究,才能站住腳跟否定他人。無論是被否定的人,還是否定別人的人,都在否定的過程中得到進步,這就是我們《醫學爭鳴》所倡導的一種逆向思維——從有理有據的“否定”出發,期待醫學學術方面的各種看法和觀點在此交鋒和辯論,從而推動醫學的發展。
《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否定結果雜志》(Journal of Negative Results—Ecology Evolutionary Biology)就側重于這一意義上的“否定”,他們主要針對的是兩個方面:1.對有負面結果或產生分歧的假說或理論的檢驗;2.重復別人已經發表過的工作,并提出異議。該期刊傾向于把研究中的問題提出來,而引起后續討論與研究。
三、《醫學爭鳴》期刊的創辦
《醫學爭鳴》(Negative)脫胎于《第四軍醫大學學報》(以下簡稱《學報》)。我們知道《學報》具有30年成長與發展的積累,多次被評為國家優秀期刊,被眾多國內、外數據庫和檢索系統收錄,是我國建國6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期刊之一。但是《學報》畢竟是具有“圍墻”的學術園地,我國有1000多所大學,也就有1000多份學報,而進入國際重要檢索系統的就屈指可數了,被國際同行認知的就更少[5]。因此,有必要進行調整和改革。
第四軍醫大學校長、《學報》的主編樊代明院士提出要以“質疑、爭辯”的銳氣和否定自我、挑戰權威的胸懷,創辦一份以“爭鳴”為牽引、以“否定”為主線的刊物——《醫學爭鳴》,為所有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者在科學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提供挑戰現有法則和理論的平臺,報道未能提高現有科學方法和臨床治療手段的失敗或者成功的可靠信息,幫助提醒和改善其實驗設計和臨床決策,減少因走彎路而浪費的人力和物力,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四、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我們發現目前與《醫學爭鳴》“Negative”相類似的期刊很少,中文目前沒有,英文就上述三種期刊與我們的期刊有著或多或少相同的出發點。正是因為很少人走這條路,我們的發展空間才很大。在搜索期刊的時候,我們也發現不少醫學研究者在自己的博客上提到,他們很期待有關發表“否定結果”的期刊,可以節約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費,但苦于這樣的期刊太少;另外,挑戰權威的理論和研究成果的論文,在SCI名刊中是很受歡迎的,但多放在個別欄目中,未能形成特色與優勢。
當然,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越大的機遇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越多。發表“否定結果”需要醫學研究者們大義無私,愿意與他人分享經驗,或者暴露自己的失敗教訓,例如,《NOGO》就曾面臨這樣的問題:一個腫瘤研究人員花費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發現,某種基因的突變并不導致某種癌癥的發生,兩者的相關性無統計學意義,但該研究者不一定愿意將這一結論告訴自己的同行競爭者,讓他們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輕易地占上優勢,畢竟,在學術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樣的無私可謂是難能可貴的;另一方面,編審的過程中還要挑選具有指導意義的文章,而不是簡單地羅列失敗;否定他人的研究或者被普遍接受的理論、假說時,首先需要研究者們在醫學領域不斷探索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具備挑戰權威的能力;期刊也要具有去偽存真的本領,才能形成良好的學術討論氛圍,而不是惡意攻擊。無論是對自己研究思路的否定,還是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否定,無論對于作者,還是對于期刊,這條路必將困難重重。
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抓住機遇,《醫學爭鳴》雜志一定能成為醫學工作者“追求真理、創造真理、傳播真理”的良好平臺。
參考文獻:
[1]D. Johan Kotze, Christine A. Johnson, Robert B. O’Hara, et al. Editorial: The journal of negative result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J]. J Negat Results, 2004, 1:1-5.
[2]Knight J. Negative results: 1 and void[J]. Nature, 2003, 422(6932): 554-555.
[3]Morin CM, Vallieres A, Guay B, et 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singly and combined with medication, for persistent insomn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09,301(19):2005-2015.
[4]Yang YB, Miao DM, Sun Y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lone and with medication for persistent insomnia [J]. JAMA, 2009, 302(10): 1053; author reply: 1054.
[5]黃良田,王 睿,楊湘華.適應發展,改革創新—學報的昨天與明天[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