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淺析國庫集中支付在高校實際運行過程中,對資金撥付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的影響,以及工作中出現了與現行會計制度發生沖突,資金運作流程復雜,核算工作量加大等問題,提出了合理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預算管理;突出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1-0161-02
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定義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將所有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收入直接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1]通俗的講,就是收支兩條線。先將所有收入上繳國家,支付時通過預算制定出當年當月需要支出的用款計劃向財政支付機構提出申請,經批準后,由國庫支付系統將資金直接支付給商戶或勞務提供者。財政資金的支付方式有兩種,一是財政直接支付。另一種方式是財政授權支付。前者如高校人員工資。大型建設事業費撥款等。后者主要適用于小額采購零星支出。
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實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一)加強了高校資金的管理和監督
過去財政撥款通過層層劃撥,到用款單位后,財政部門就無法及時監督撥款的使用狀況。使用進度,只有到會計年度結束,通過年終結算表了解資金的使用狀況。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財政部門下達經費指標,對高校的用款計劃進行審核,學校根據以前學年度各項費用的支出數額大體框算出下一年度的支出計劃,制定詳細的預算、安排,將計劃上報。如果不進行用款預算,財政部門將不預批準用款額度,當學校需要購買各種科研設備,教學材料等支出時,經財政部門審查計劃,予以批準后,通過財政直接支付方式或授權支付方式,由代理銀行將款項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商或用款單位,當發現不合理的支出、沒有預算或者超額支出的行為時財政部門可以在發生前加以控制,制止不應有的支出,從而對撥款進行全程跟蹤,事前控制。有利于保證時政資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起到了管理和監督的作用。
(二)大大提高了高等學校的預算管理水平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高校的財務工作必須編制出盡可能詳細完整的預算計劃每月要支出多少額度,每月支出的安排計劃,通過各種大類的劃分,各種專款的管理,每一個項目申請到各個子目的支出預算,必須一一編制。做到每月用款計劃完成,一切按照預算執行。
(三)高校的財務管理規范性,規避了財務風險,提高了信息化水平
國庫集中支付要求高校統一銀行帳戶,使用專門的國庫賬戶,防止亂開、多開賬戶。撥款過程處于財政部門的管理監督之中。不會出現擠占挪用資金的情況。每一筆撥款與資金預算相對應。降低了高校支付能力風險。每一筆資金在國庫管理信息網絡系統中都能實時監控,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建立一整套專門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提供準確真實的數字信息。
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一)使用零余額賬戶產生的不適應
零余額賬戶是指,財政部門要求在某指定銀行開設的財政集中支付賬戶。高校的各種財政支出,由高校財務部門開出支付申請到指定銀行先代墊轉賬支付資金,每日下午3點以前由指定銀行統一向國庫清算,收回代墊資金并同時扣減高校的用款額度。而過去使用的委托付款都是銀行先對水費、電費等進行墊付,在由收款銀行代扣。現在使用零余額賬戶后,銀行在沒有收到支付申請之前,就不能提前進行水電費的代扣代繳業務,影響了正常的委托付款業務。另外,零余額賬戶與高校現行基本賬戶并存,零余額現金與基本現金賬戶并存,容易造成資金竄戶,增加國庫資金對賬難度。每日零余額現金提取需先由基本賬戶墊付,在通過繳現業務歸還現金,增加了財務的工作量。
(二)高校現行會計體系與國庫集中支付體系不適應
目前各高校財務執行的是《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取消了預算內資金與預算外資金的界限,實行“收支兩條線”的財政政策。收入按來源可分為財政撥款、銀行貸款收費、自由產業、科研、投資利得,利息、社會指贈等。然后學校將收入統籌安排,支出根據性質和用途劃分,使收入與支出沒有一一對應關系。這樣可以盤活資金,合理分配,集中會計核算。而國庫集中支付體系則要求明確財政資金的收入來源支出去向和內容,并提前制定出預算,“有預算才能有支出”,提出申請,批準后方才會下撥用款額度,形成收入來源。造成先有支出,后有收入,不符合會計原則。
(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制約了高校使用資金的自主權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實施中必須嚴格按照預算申請計劃執行。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高校資金集中管理,統籌分配。降低了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國庫支付系統通過直接支付系統和授權支付系統規定了資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進度,當年的預算必須在當年完成,時限一到剩余資金全部收回國庫,下一年度再根據重新編制的預算進行撥付。高校在使用國庫撥付的財政資金時,只有預算可以自主編制,而財政資金的審批權和調度權全部收歸于國家財政局。
(四)國庫資金墊付與歸墊流程復雜,易出現突擊花錢的現象
在具體操作中,由于資金撥款時間不同,預算上報時間差異等原因,各項目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實行先墊付,后歸墊的情況。在墊付與歸墊時,手續繁瑣,程序復雜,審批周期較長。如“985”項目,每年總是到11、12月份,資金預算才批復,財政資金到款時間集中,在年底,有要求必須在很短的的時間內按預算將全年的撥款資金使用完畢。這就造成先期由其他賬戶墊付資金,年底大量歸墊,為完成計劃而突出花錢,購置不必要的設備,材料等,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五)增加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會計核算復雜化
高校的資金來源有多種渠道,不同渠道的資金管理各不相同。有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撥付的財政性資金;有各類科研到款,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各企業科研資金;有各類辦公經費等非財政性資金,這幾年高校開始從銀行獲得大量貸款等。這些資金的使用方法由于來源不同,造成在實際使用中有不同的管理辦法。會計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類資金的不同使用范圍,賬戶使用支付方式各有各的渠道。現行體制是零余額賬戶與基本賬戶同時進行,每天都有大量的零余額現金支付銀行支付,每筆賬戶要考慮國庫信息碼,內容多信息量大,易出現賬戶錯戶。同時還必須考慮基本賬戶的支付方式,兩套會計核算體系同時運行,增加了銀行對賬的難度,也增加了會計人員的財務管理和核算的復雜程度。
四、高校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踐中可采取的解決辦法
(一)加強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的準確性、可行性
在進行預算編制時,要對下一年度的計劃進行科學的,準確的預算,對要發生的支出項目盡量具體化。對每年的行政性支出實行零基預算,對項目支出實行滾動預算。加強對資金執行過程中的事前預算,事中監督,實時監控。只有將預算細化到具體每個項目,每月的進度、每筆必要的支出,才能在執行時按部就班地進行。同時也要預留部分機動資金,以防額外支出。盡可能做到先預算,后支出。
(二)完善國庫信息系統和銀行對賬系統,提高財務管理
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不同于基本賬戶系統,需要編制一套獨立的現金賬戶、銀行賬戶,每一個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都要編制一套國庫信息碼,包括基本支出、款項代碼、經濟分類代碼、支出類型、輔助碼。每筆報銷業務需要選擇的國庫信息碼很多,需要建立一套統計信息系統加強電算化。對財務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庫信息系統是相對于基本賬戶的一個獨立系統,包括國庫信息碼,現金賬戶,銀行賬戶,需要建立獨立的銀行對賬系統。每月與銀行進行獨立對賬,對各項目支出竄戶的情況單獨調帳。建立網上報賬系統,代替大量手工填制報帳單據,開通網銀服務,實行公務卡,簡化報賬手續。財政局通過網上系統隨時控制預算執行情況,真正實現財務控制由事后控制轉為事前預算。即監督遠程化控制。
(三)加強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
國庫集中支付是一項全新的業務,會計核算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類國庫信息碼,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科學編制零余額賬戶會計科目、銀行賬戶、以及編制國庫電算化系統。會計人員不僅應具備扎實的財務理論和較高的業務工作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網絡知識,把運用網銀系統、網上報賬等高科技技術,應用到高校財務國庫支付系統中。這就需要不斷培訓會計人員的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加強職業道德、提高工作效率。為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順利實行建立高素質高效率的會計隊伍。
參考文獻:
[1] 許艷玲.淺談國庫集中支付與高校財務管理[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9).
[2] 張慶偉,李文華.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實施中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科技管理,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