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利用網絡發表言論,而網絡傳播的匿名性、互動性、廣泛性等特性使得互聯網在言論聚合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近年來,一系列網絡事件的發生,如孫志剛事件、鄧玉嬌案、范跑跑事件、綠壩事件等,對政治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都體現出網絡在建構虛擬公共領域方面的可能性。本文以“綠壩事件” 為例探討網絡公共領域的形成。
關鍵詞:互聯網;公共領域;網絡事件;綠壩事件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1-0104-02
一、引 言
哈貝馬斯曾指出:“公共領域說到底就是公共輿論領域,它和公共權利機關直接抗衡。”[1]對于公共輿論的形成,網絡上的“孫志剛事件”、“山西黑磚窯事件”、“周老虎事件”、“躲貓貓事件”等在網上引發的大討論,都讓我們看到了網絡公共輿論形成的高速度、大范圍和大威力,第一時間形成公眾輿論,由私人領域深入到政治公共領域,從而影響公共權力機關,使其“理性地接受這些具有說服力的論證”,使得話語權具有“合法性”。網絡媒體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公眾輿論來源地”。[2]
網絡傳媒的非中心化、跨時空性、互動性等特點推動了公民對公共事件的關注和意見表達,使其較傳統媒體在構建傳媒公共領域方面將更有作為,并已“成為民眾表達自身訴求、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渠道,也是政府決策了解民意的聚集地”。本文將以2009年的“綠壩事件”為例,探討網絡公共領域建構的模式。
二、事件回顧
2009年5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通知,要求所有電腦廠商對2009年7月1日后出產的電腦必須安裝上網過濾軟件“綠壩”,之后短短的41天里,這一政策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討論浪潮,甚至引發了外國政府的強力干預,最終以一場鬧劇終結。6月30日晚,工信部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向外界宣布,由于“一些企業提出工作量大、時間倉促、準備不足,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推遲預裝綠壩軟件”。8月11日,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不會強制要求在個人電腦及其他消費產品上大規模安裝綠壩互聯網過濾軟件,但將繼續在學校、網吧及其他公共場所安裝綠壩軟件。至此,紛紛擾擾2個月的綠壩事件終告一段落。
三、網絡公共領域在“綠壩事件”中的表現
(一)論壇社區
工信部發布通知以后,天涯社區出現一系列有關綠壩軟件的帖子,并引發熱議。6月10日上午10:29,網友風雨鷺島在《天涯時空》發表《三問工信部:“綠壩—花季護航”護了誰的航?》,認為該軟件侵犯了民眾上網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并且從技術角度指出該軟件在實際應用中作用不明顯,而且存在被惡意侵犯的危險。這篇帖子的訪問量達110224,回復數量也有1126條。6月10日17:10,網友laoe_cn在《天涯雜談》發表《純技術角度談談綠壩—花季護航》,公布了該軟件的應用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該貼訪問量為121213,回復有1057條。隨后,6月11日17時發表《首發:流氓過濾軟件綠壩 高手全破解!(轉載)》,訪問量為48287,回復為284條;6月12日20時發表《[原創評論]“綠壩”關鍵詞數據庫的解密!》,訪問量為1626,回復17條;12日22時發表《[社會萬象]綠壩專殺發表聲明!》,訪問量為4726,回復71條;6月15日21:38發表《綠壩事件:看中國民主化進程》,訪問量達790;6月23日13時發表《<視頻> 綠壩娘之歌》,訪問量為3684。
(二)聊天工具
這一事件發生以后,“綠壩”一詞成為很多QQ群、MSN的熱門詞匯,并很快被網友戲稱為“綠壩娘”,網友積極討論綠壩軟件可能帶給自己的影響,并有網友建立以綠壩軟件為主題的QQ群。網友“經常掉線”爆料了一個IRC聊天室里的一段關于綠壩的聊天記錄:
(08︰53︰00秒) o:大家都用綠壩么
(08︰53︰10秒)u:o:有for linux不?
(08︰53︰14秒)H:o:怎么可能?
(08︰53︰18秒)M:o:加菲貓都被過濾的...
(08︰53︰34秒)M:最慘的是海爾,他們的logo都是半裸的
(三)新聞評論
新華網科技頻道《遠離低俗保護孩子 新浪搜狐騰訊負責人談綠壩軟件》共有24條評論留言;新浪網少兒頻道《7月起計算機出廠需裝綠壩過濾軟件》有44條評論留言;騰訊網新聞中心《工信部:上網過濾軟件不監控網民 不強制安裝》有127428條評論留言,評論頻道《綠壩:花的誰的錢,做的什么事》有4319條評論留言,《工信部:絕不強制所有電腦安裝綠壩》有44條評論留言;新華網新華網評《“綠壩”還未成年人一方凈土》有29條評論留言;搜狐IT頻道《新售個人電腦7月1日起將預裝上網過濾軟件》有396條評論留言,《外交部駁斥“政府控制網民”猜測》有39條評論留言。
(四)網絡投票
網友風雨鷺島在發表的《三問工信部:“綠壩-花季護航”護了誰的航?》中進行了投票調查,共有20253人參與“您是否贊成電腦預裝上網過濾軟件?” 調查,其中16914票表示反對(占調查總人數的83.5%),有827票表示贊同(4.1%);共19886人參與“您是否擔心耗資巨大的‘綠壩’成本會轉嫁消費者頭上” 調查,有17418票表示有顧慮(占調查總人數的87.6%),有656票表示沒有顧慮(3.3%)。新浪調查所做的“7月起新售電腦預裝綠壩軟件調查”,共有122200人參加投票,其中114773票表示目前電腦沒有安裝這款軟件,占到調查總人數的94.0%,2635人已經安裝了該軟件,占總人數的2.2%;另外,107008人表示不考慮使用該軟件,占總人數的87.6%,9043人表示會使用這一軟件,占總人數的7.4%。搜狐網所做調查中,10504票占83.95%的參與者認為這一軟件侵犯了用戶隱私,9312票占74.42%的參與者認為這一軟件并不能有效凈化網絡環境,11754票占93.93%的參與者不愿意付費使用這一軟件。騰訊網所做“新購PC預裝上網過濾軟件調查”顯示,74%的參與者認為沒有必要預裝這一軟件,而認為網上不良信息“很嚴重”、“一般般”、“不嚴重”的分別占到30%、43%、27%。
(五)博客(微博客)
著名青年作家韓寒2009年6月11日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發表《綠壩系統提醒你,以下內容包含不良信息》,點擊率為603854人,評論數量為8292條,收藏為503次,轉載76次。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6月10日在新浪博客中發表博文《我給自己的電腦裝上了“綠壩”過濾軟件》,閱讀量為47819人次。東方早報評論員魯寧7月11日在自己的騰訊博客發表《美國的“綠壩”更可怕》,閱讀量為59141,評論數為294條。網友計育青6月19日在搜狐博客發表《“綠壩-花季護航”事件該如何善后》,被搜狐博客推薦為精彩博文,其閱讀量為1395。《長江日報》劉洪波6月12日在搜狐博客發表《“綠壩”與金盾下的幸福生活》,被推薦為精彩博文,其閱讀量為1627,評論數為40條。
四、“綠壩事件”中網絡公共領域發揮作用的基本模式
網絡世界的激烈辯論迅速形成了公共輿論,一邊倒的輿論形勢展現了普通網民對安裝綠壩軟件一事的鮮明態度。而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互動又將這一態度最大化地進行了公布。盡管行業組織和外國政府對這一政策的后續發展也產生明顯的影響,但是網絡輿論所產生的作用同樣不能夠忽視。報紙、電視、網絡紛紛報道對該事件的調查結果和網民反映,來自網絡公共領域的意見最終產生了實際效應。
8月13日,工信部宣布:“中國不會強制要求在個人電腦及其他消費產品上大規模安裝綠壩互聯網過濾軟件。”至此,紛紛擾擾2個月的綠壩事件終告一段落。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認為,能對一個問題進行公開討論,并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是非常可喜的事情。
通過對綠壩事件中網民發表觀點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網絡公共領域發揮作用的基本模式。在事件發生初期,網絡的傳播召集了大量網民的關注,并引發熱烈討論,但是初期的言論多是對事件本身進行簡單的道德和善惡評判。隨著事件的發展,更多的相關信息得到公布,網民的言論也更加理性,多數持續關注該事件的網民會較為理性地進行評價和總結,并會逐漸呈現出觀點不同的幾派,通過論壇、調查、留言等多種形式對事件涉及的公共政策或道德價值進行辯論,這一時期,網絡空間的公共輿論經過多次辯論逐漸形成。經過一段時間的意見沉淀,網絡公共領域會形成基本穩定的輿論意見,通過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的總結定性來形成公共意見。在合理的渠道溝通下,這一意見有望最終進入決策層面,對公共政策的制定產生實際影響。
參考文獻:
[1]哈貝馬斯(1964).汪暉譯.公共領域[M].三聯書店,1998.
[2]陳驍.網絡公共領域的存在性探討[J].新聞界,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