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素描為藝術設計提供了必備的基礎技能,它既是造型能力的培養,又是創作思維展開的媒介。設計素描是藝術設計所必須的“工具”,也是藝術設計的起點,它關系到能否自由、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設計創意。因此在設計素描課程教學中要在傳統素描的基礎上加以取舍,融入設計意識,以著重誘發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素描訓練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和手繪表達能力,這才是我們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
關鍵詞:設計素描;創造思維;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J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1-0176-02
一、引 言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它不僅是繪畫的基礎,也是設計藝術的基礎。而設計素描的產生就是素描時代性、廣闊性、基礎性和繪畫性下的產物。
現在很多藝術工作者都是在傳統繪畫素描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當人們還習慣于傳統的繪畫素描作為形象設計的基礎時,卻吃驚的發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所里程碑式的設計學校包豪斯,在培訓第一批現代設計人才時,沒有使用傳統的繪畫素描來作為他們的形象設計基礎。當時的教師伊頓、克里、康定斯基,均屬于現代派畫家與造型理論家。他們強調嚴格的基礎訓練與理論灌輸,還強調對自然與生活的敏感。他們的基礎課程分別是:“自然的分析與研究”、“造型、空間、運動和透視研究”、“平面、色彩、立體的構成練習”、“材料、工藝的結合練習”等。包豪斯的這一做法雖然還算不上是成熟設計素描模式,但其影響深遠,還使眾多的美術院校也放棄了傳統素描,轉而采用包豪斯式的造型基礎。
設計素描,是以設計概念為先導的素描造型形式。它是以藝術設計為教學目的而進行各種素描寫生和素描創作的實踐活動。過去很長一個時期,我國在設計類學科的素描教學中,沿用了造型類學科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但教學中我們難以解決兩者在觀念、目的和方法上的差異,即以具象繪畫能力為目的,與以繪畫基礎教學、抽象形態和造物構想訓練為目的的教學之間的矛盾。下面我就從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思維方式的不同與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的表現形式的不同兩個方面談談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的區別,進而提出藝術設計類專業設計素描作品的創意方法。
二、設計素描與藝術設計的關系
藝術設計是一種創造性地運用美學原理對人類生活進行規劃和提出方案的思考,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素描與設計緊密聯系自古有之。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達#8226;芬奇就有了飛行器的設計,這是一個經典的設計范例,同時又是一幅很具典型意義的設計素描。設計的產生與發展總是依賴于相應的物質與社會文化環境,設計素描同樣如此。封建社會皇室貴族的奢侈生活促進了工藝設計的發展,那些建筑的圖樣、日用品的藍本可以說是當時的設計素描。此后,荷蘭的風格派和德國的包豪斯在理論與技法上的探索,對現代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藝術設計和設計素描之間有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設計素描是藝術設計程序的一部分。設計思維是通過素描的形式體現出來并存在于這一范疇中。設計源于思維理念并誕生于創作結果,設計素描是記錄這一理念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手段,是整個過程的一個環節。它是記錄人們最初的思維理念和對圖形的發展、深入、完善,并使之不斷成熟的過程。“設計素描是以造型為目的,運用造型技法,根據藝術設計的構想來表現畫面的。它從孕育、構思到刻畫成型,始終圍繞著藝術設計的結果來進行”。[1]
三、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思維方式的不同
傳統素描在這里主要指的是繪畫性素描。繪畫性素描主要以表達作者的情感為目的,直抒胸臆。傳統素描強調繪畫表現上的精神追求,主觀上強調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強調以物象外在形體塑造和體現來表現和達到物體形狀與內在本質的統一,體現作者的創作理念和藝術手法、風格,最終達到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雙重表現。而設計素描首先以設計意識為前提,以分解物象構造、原理、成因為目的,以根據產品訴求來表現設計者的創意為重點,不斷深入研究,達到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設計素描在表現對象過程中通過視覺形象對形體結構、構成關系、透視、邏輯關系用科學的符合藝術設計的規律和審美要求的方式進行設計,做到設計觀念和邏輯思維表達的相互統一。由此可以發現設計素描和傳統素描在功能與目的上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體現在教學中必然帶來教學的理念、目的、內容、方法、要求等方面的差異和價值取向的差異。
四、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表現形式的不同
在傳統素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設計素描,其表現方法與技巧、觀察方式與表現形式都對傳統素描既有繼承,又有區別。傳統素描是在有限的平面上把握和表現具體物象空間的真實性、真實感,要求觀察方法的整體把握與技巧方法的整體表現。而設計素描剝離了傳統素描對物象的藝術再現,尤其是不過多的強調物象的全面性表現,而是以物象的結構原理為主,強調造型上的科學性,其中包括產品的工藝原理、生產原理,也包含了理性分析原理。設計素描既有結構上的數據分析,又有形體表現上的審美藝術價值,最終達到藝術設計所強調的實用價值。設計素描全方位、多角度來研究對象,以平面觀察、立體觀察、截面觀察、運動觀察作為深入研究和表現設計的綜合方式。
設計素描是應藝術設計的要求而進行形象造型練習的方式,要求練習者不是簡單地對物象進行描寫而是把物象的原理、構造準確地表現出來,使物象具有秩序和節奏感。要求練習者對物象用藝術審美的表現規律去研究,而藝術手法中的虛實變化、韻律節奏、點線的秩序、對稱與穩定的手法均是設計與描寫不可缺少的藝術手段。
五、設計素描創意的方法
設計素描創作最核心的問題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在知識經濟、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創新能力是藝術設計教育的靈魂,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是衡量藝術設計人才素質最重要的條件?!霸O計素描需要以培養創造性思維精神、能力和方法為重點,全面構建創造性思維的設計思維觀念和技法,以創造性思維意識和能力培養為根本?!盵2]
設計素描的構想能力訓練是創造性的思維過程,想象是創造的開始,觀察和感受是創造基礎,相關現代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廣博的知識結構直接決定創意設計素描的“質量”。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特點將設計素描構想能力訓練的創造性思維、創作方法歸納如下:
(一)空間
空間是造型藝術的重要構成要素,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中,空間的表現方法不同,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創立的“滅點透視法”、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法”。在設計素描構想訓練中要將這些透視法加以變化和應用,創造出全新的視覺效果。主要有三種方法:1.擴大透視:把正常透視關系夸大,突出近大遠小的對比關系,使近處的物體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創造出全新的視覺效果。2.反透視:打破正常透視關系下物體的輪廓,呈現出反常規的畫面效果。3.散點透視:在訓練中要將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法加以應用,創造出不同凡響的效果,如全景圖的繪制。
(二)形象變幻
形象變幻是指一種物象反映出的形象的歪曲、拉長、壓扁、扭曲、錯位,或將一個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轉變為另一物象造型。具體方法有:
1.形象切斷:又稱為形態分解,是按創作意圖將視覺元素打散切斷,進行有意識的排列組合,形成畫面的奇異效果。
2.變形構想:將設計素描視覺元素的圖形有意識加以改變,拉長、壓扁、抽象表現或夸張的突出某個局部,顯示出特殊的視覺效果。
3.元素替換:是圖形視覺元素的一種替代關系,其特征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物象基于內在邏輯關系結合在一起,使正常物象出現反常,超越攝影和純繪畫的客觀真實限制,充分展示奇異效果。
(三)形態重疊
形態重疊式結合構思立意,在不違背構圖審美原則的前提下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視覺元素經過合理配置、重新布局、相互重疊使畫面反映奇特的空間效果。
(四)夸張對比
在構成畫面的兩個以上的視覺元素中,夸張其中某一視覺元素使其與畫面中其他視覺元素形成強烈的反差效應,達到突出展示其中某一物象的目的。
(五)質感
質感是物體表面的質地作用于人的視覺而產生的生理反應,對我們所熟悉的物質的表面性質加以顛倒錯位,突破物體原有的質感概念,讓受眾所視物象與經驗發生矛盾,從而加強記憶,產生視覺沖擊。
(六)擬人
吸取漫畫和動畫中創作的思想,將視覺元素人性化,動物、器物予以人格化,使圖形賦予新的生命和新的意義。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藝術設計專業的設計素描課程是為了培養現代藝術設計人才的造型能力,增進其設計素質和審美素養的需要,在教學中要在傳統素描的基礎上加以取舍,融入設計意識,以著重誘發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素描訓練方法,這才是我們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秦歲明,李寧寧.設計素描—藝術設計的起點[J].美術大觀.遼寧美術出版社,2009.
[2]馬濤.設計素描構想能力訓練中的創造性思維[J].美術大觀,遼寧美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