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集團是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一種經濟聯合體。作為以企業集團為基礎的財務管理,其管理模式的選擇與構建,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效果,管好用好資金,保證企業健康發展尤其重要。
[關鍵詞] 集團 財務管理 提高
加強財務管理,增強企業的經濟活力,我認為,要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應從“內涵” —企業管理方面來找原因,特別是要強化企業財務管理,只有加強財務管理,才能使企業提高效益,從而根本上解決企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企業的經濟活動是以資金活動貫穿始終的,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是通過投入、產出、消費和所得等四個方面比較全面反映出來的,這些內容都需要通過財務管理來體現,綜觀歷史與國內外經驗,一個企業財務管理得好,企業就能健康發展,否則就經營萎縮與倒閉。目前,國企面臨著各種機制的企業與其競爭,在我國已加入WTO后,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管好用好資金,保證企業健康發展尤其重要。
企業集團是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一種經濟聯合體。作為以企業集團為基礎的財務管理,其管理模式的選擇與構建,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效果,下面就此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
建立科學完善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必須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財務決策權的安排問題,二是財務控制的實施問題。財務決策權的安排是財務控制的基礎,而財務控制的實施是財務決策權安排的生動體現。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模式是財務決策權和財務控制權的有機統一。原因如下:
1.企業集團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為拓展自己的經營業績,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而形成的、以產權關系為基本紐帶的經濟組織,多法人是企業集團的顯著特征之一。
(1)從法律地位上看,企業集團不是法人,不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資格。企業集團內部各成員企業則是獨立的法人,有其獨立的資產并以其承擔民事責任,成員企業也有各自獨立的經濟利益,同時又在共同的利益基礎之上聯合在一起。所以沒有一個企業擁有控制其他企業行為的絕對權利。但作為企業集團核心的母公司又需要有一種覆蓋所有子公司的權力來協調整個集團的運作。這一點決定了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既要有集權,又要有分權。
(2)企業集團的各個成員企業之間除了控股、參股等資產紐帶外,還具有經營、技術、人事、契約等多方面的聯系業務紐帶,最為基本的產權關系紐帶為強有力的集權提供了可能,但眾多的聯系方式又使得分權成為必要。
2.對于企業集團來說,無論是集團總部還是公司,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理財目標,就是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因此,要構建一個出資人滿意的財務管理模式,必須能夠保證整個企業集團從總體來說是朝一個目標運轉。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不可能是單一集權,但又要保證集團整體目標的實現就必須防范分權可能帶來的一盤散沙的局面。由此而知,一個完善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中財務控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體制有三種模式:
(1)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
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將子公司的業務看作是母公司(集團公司)業務的擴大,母公司對于整個集團采取嚴格控制和統一管理。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的優點在于:它能統一指揮和安排財務政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有利于母公司發揮財務調控功能,完全統一集團財務目標;能發揮母公司財務專家的作用,降低子公司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有利于統一調劑集團資金,降低資金成本。但它也存在明顯的缺陷:財務管理權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容易挫傷子公司經營者的積極性,抑制子公司的靈活性和創造性;高度集權使決策壓力集中于母公司,一旦決策失誤,企業集團將產生巨大損失。
(2)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
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是指子公司擁有充分的財務管理決策權,而母公司對子公司以間接管理方式為主的財務體制。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的優點在于:子公司決策快捷,易于捕捉商機,增加創利機會;減輕了母公司的決策壓力,減少了母公司直接干預的負面效應。其缺陷表現為:難以統一指揮和協調集團整體,子公司各自為戰,容易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視甚至損害公司整體利益;不便于發揮母公司財務調控功能,以及時發現子公司的風險和重大問題。
(3)集權和分權結合型財務管理模式
極端的集權,子公司沒有主動靈活性,集團財務及經營機制必然僵化;相反,過度的分權,也會導致子公司一味追求個體經濟利益,而忽視集團整體利益。集權和分權結合型財務管理模式強調恰當的集權與分權,這樣既能發揮集團母公司財務調控職能,激發子公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經營者及子公司風險。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過分分權或集權的缺陷,融合了集權與分權的優勢。
針對一個具體的企業集團財務治理,如何把握集權與分權適度,如何加以權衡,在解決企業集團財務治理模式選擇以及企業集團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尋找突破口,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分析:
強力集權:首先是現金治理。這是財務治理的核心,為此必須加強幾個方面。
(1)銀行賬戶管理。母公司應加強對子公司開戶的控制,子公司在銀行開戶須經母公司審批,所開賬戶必須由母公司財務部門統一管理。
(2)現金預測。集團財務部門要隨時掌握每一個時期和時點可以運用和必須支付的現金。
(3)籌資治理。子公司所須資金不得擅自向外籌集,而須在集團內部籌集,并由母公司財務部門負責此項業務。
集權與分權的適度結合:首先是投資治理。集團的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集團的發展方向,因此集團投資治理傾向予采用集中治理,母公司應建立健全子公司對外投資立項、審批、控制、檢查和監督制度,并重視對投資項目的跟蹤治理,防止出現只投資不治理的現象,規范子公司投資行為。
其次是利潤分配。母公司利潤分配是集團分配的核心。對母公司而言,子公司所增利潤要按一定比例留在母公司,同時也要保證子公司職工的利益得到逐步增加,這是集團凝聚力的動力源泉。對于子公司,資金的分配應實行總量控制,建立健全對子公司工資、獎金分配的檢查和控制制度。
綜上所述,企業集團財務治理的方案選擇,要在充分發揮集團內部各分、子公司經營治理團隊智能、才能的基礎上,根據集團主要產品的特點及行業發展特色,在深入挖掘資金潛力的基礎上適合集團整體資金優勢,同時對分、子公司給予適度靈活性,合理統籌安排,實現集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實現集團公司利潤最大化而確定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