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動房建筑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各因素之間并非獨立作用。借鑒波特鉆石模型的五大影響類別,結合文獻研究和專家訪談,識別出12個被動房發展影響因素,運用ISM-MICMAC模型分析影響被動房發展的各個因素及其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政府推廣力度作為深層次原因及驅動力最強的元素,對被動房的發展有深刻影響,其在對企業間合作模式等中間層作用的同時,也對處于需求條件、相關產業類別的依賴性元素及表層因素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被動房建筑;解釋結構模型(ISM);交叉影響矩陣相乘法(MICMAC);影響因素
0 引言
建筑業既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會造成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在此背景下,我國開始積極探索更高能效的節能建筑,被動房建筑在此契機下被引入國內。
被動房也被稱為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由于被動房的高能效,其發展已經成為合理控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途徑,并逐漸成為世界節能建筑的發展方向。雖然被動房在我國的發展起步較晚,但因其自身的優良性能和國家“十四五”相關政策對推進城鎮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高度重視[1],被動房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當前,各國學者圍繞被動房建筑推廣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分析。國外學者對處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被動房進行了相關研究。Schnieders等[2]通過分析從寒冷到酷熱氣候區被動房實現的9個示例,總結被動房的實現受建筑類型、法律邊界條件、建筑場地、當地常見的建筑類型等因素的限制;Goudarzi等[3]通過評估4種被動式技術的效率,對地處炎熱干燥地區的伊朗所建造的被動房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相關分析;Fokaides等[4]研究了亞熱帶氣候條件下限制被動房發展的影響因素;Buijze和Wright[5]通過實際測量和相關模型計算,得出由于高北極地區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被動房在此環境的實際發展潛力很低。國內學者也對我國被動房發展影響因素進行了相關研究。宋琪等[6]從基礎研究工作、被動式設計、投資回報、政府經濟激勵政策等角度分析了限制被動房發展的影響因素;宋曉剛等[7]用PEST分析法和鉆石模型理論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分析了影響被動房發展的制約因素。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應用不同方法對被動房進行了研究,但并未對被動房發展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1 被動房發展的影響因素識別
本文通過波特鉆石模型、文獻研究和專家訪談,識別出限制被動房發展的12個因素,進而構建解釋結構模型(ISM),繪制多層遞階結構圖,結合交叉影響矩陣相乘法(MICMAC),計算出各主要影響因素的依賴性和驅動力,并對不同類型的影響因素提出建議。研究思路及框架如圖1所示。
在波特鉆石模型的基礎上,遵循客觀性和全面性原則,經文獻研究和專家訪談,識別出12個被動房發展影響因素。被動房發展影響因素清單見表1。
2 解釋結構模型(ISM)與MICMAC方法
2.3 MICMAC分析方法
在得到可達矩陣M的基礎上,進行MICMAC分析。依賴性是指M中各因素所在的列對應是1的元素個數,驅動力是M中各因素所在的行對應是1的元素個數。影響因素驅動力-依賴性數值見表5,影響因素驅動力-依賴性分類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大部分影響因素均居于獨立簇與依賴簇,沒有自治簇與聯系簇,穩定性較強。
(1)屬于獨立影響因素的有F1、F2、F4、F5、F12,其大部分處于深層及中間層因素,其中F1屬于最深層因素,同時具有最高程度的驅動力,說明該因素對被動房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影響被動房發展的其他因素也有積極作用。
(2)屬于依賴因素的有F6、F7、F8、F9、F10,這些因素需要依賴其他因素的解決而被解決,這些因素均是與人有關的因素,因此受其他因素影響的可能性較大。
3 推進被動房發展的對策建議
本文運用ISM模型繪制了多層遞階結構圖,明確了影響被動房發展的各因素之間的邏輯層次關系,并根據可達矩陣得到了影響因素驅動力與依賴性的分類圖示,使影響被動房發展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更清晰。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1)重點關注既處于多層遞階結構圖深層因素,又處于驅動力-依賴性分類圖中驅動力較高的元素。政府推廣力度(F1)、相關規范標準(F2)與高素質專業人才(F5)是符合條件的三個因素。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于一體的被動房建筑要想在我國取得高效發展,勢必離不開政府的推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各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規劃與方案;同時,被動房的發展也離不開關鍵技術的持續推進,在此過程中,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必不可缺。
(2)推動同時處于遞階結構圖表層及驅動力-依賴性分類圖中依賴性較高的元素。消費者接受程度(F6)、利益相關方采納意愿(F7)與相關建筑材料國產化程度(F9)屬于這一集合,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被動房的發展,但同時又必須依賴于其他因素的發展,因此這些因素應該與驅動力更高的因素積極結合,共同推動被動房的發展。
(3)注重處于中間層及驅動力-依賴性分類圖中居中的因素。雖然這些因素既不起根本性作用,又不直接影響被動房的發展,但在推動被動房發展的過程中也是極其關鍵的因素。政府的推廣宣傳只有通過這些因素的傳遞才能作用于表層因素,間接影響被動房的發展。
4 結語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局勢,建筑業比工業和交通業更有潛力實現降低能耗,綠色建筑是推行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綜合運用ISM-MICMAC分析法,對被動房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揭示了各因素間的邏輯層級關系及其驅動力-依賴性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為推動被動房在我國的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A/OL].[2021-10-21](2022-05-21).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1/content_5644083.htm.
[2]SCHNIEDERS J,EIAN T D,FILIPPI M,et al.Design and realisation of the passive house concept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J].Energy Efficiency,2020,13(8):1561-1604.
[3]GOUDARZI H,MOSTAFAEIPOUR A.Energy saving evaluation of passive system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 and dry region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7(68):432-446.
[4]FOKAIDES P A,CHRISTOFOROU E,ILIC M,et al.Performance of a passive house under subtropical climatic conditions[J].Energy and buildings,2016(133):14-31.
[5]BUIJZE J A,WRIGHT A J.The potential for the passive house standard in Longyearbyen——the High Arctic[J].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21,42(3):307-325.
[6]宋琪,印保剛,楊柳.我國發展被動式建筑的障礙因素及對策分析[J].建筑經濟,2014(1):9-11.
[7]宋曉剛,劉耀華,張培興,等.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推廣發展策略研究[J].建筑經濟,2022,43(2):5-10.
收稿日期:2022-09-27
作者簡介:
張鳳(通信作者)(1975—),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綠色建筑與城市高質量發展。
周曉鑫(1997—),女,研究方向:綠色建筑與城市高質量發展。
李永福(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建設工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