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作品才是一幅優秀的平面廣告設計作品,一幅好的設計作品要包括哪些要素,良好的創意?優質的畫面?這二者孰輕孰重?在創作廣告作品的時候,我們經常處理不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出現了空洞乏味缺少美感或是色彩絢麗但內容空洞的作品。那創意與畫面在教學當中又應側重哪一方面進行那?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廣告的定義和功能。
廣告是以付費的方式,通過一定得媒介,向一定的人傳達一定得信息,以期達到一定目的的有責任的信息傳播活動。(中國廣告協會)
廣告的功能:提供產品信息,促進產品銷售,引導時尚,美化生活。廣告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但是有主次之分。商業廣告是一種商業行為,它的本體功能就是傳遞信息、它的目的就是銷售。
綜上所訴不難看出,廣告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銷售產品,優美的畫面是為了吸引眼球,巧妙的創意是為了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要大于畫面。
一、市場調研的重要性
正所謂眾口難調,一則廣告是不可能讓各個受眾人群都感覺滿意的,年齡的差異導致了生活閱歷、背景、環境的不同,從而出現了明顯的興趣差異。60后的人大多喜歡鄧麗君的歌曲;70后的那齊秦、羅大佑明顯受歡迎 80后較多為歡劉德華張學友的歌迷;90后周杰倫的粉絲則占據了大部分。試想在對40歲左右中年男子的服裝廣告選用周杰倫作為代言,并將畫面渲染為動力十足的激烈場場面,那這個品牌的銷路一定不會太好。
民族信仰的不同導致了人們對事物理解的不同。比如紅色:在中國紅色代表著喜慶、吉祥、婚姻、火熱的生活等等,但是在歐洲的許多國家,紅色則代表著血腥,邪惡……如果不做詳細的市場調研草率的制作廣告就有可能鬧出笑話或是更嚴重的后果。
因地制宜、對癥下藥 你的產品是賣給男性還是女性、年齡多大、社會地位如何、月收入多少、有什么宗教信仰、有什么民俗習慣 、有什么興趣愛好、經歷過那些事件等等,分析的越細致你對受眾的定位就將越準確,才能創作出真正適合他們的廣告。才能成為收人喜歡的好的廣告。
二、正確的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
在平面廣告設計教學中我們只追尋功能而完全不需要注重畫面了嗎? 當然也不是。
以往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許多課程中以當下社會上較前衛的設計風格為主要傳授思路,(環保設計,人性化設計等)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有著使學生開闊設計視野拓展思維模式的優點,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學生講訴自己作品的時候,往往說的天花亂墜,頭頭是道,但觀者卻完全看不出設計意圖在畫面中的體現。什么問題?表現能力差!如何將設計意圖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這其實才是設計中更為基礎,更為重要的一種設計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我曾把同一個命題交給不同的十個同學來做,譬如設計一種草莓口味口香糖的包裝紙,表現的思路和橋段給出統一的模板。結果上交的作業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同檔次的企業生產的口香糖包裝紙,表現手法、能力的不同決定了最后的作品檔次完全不同。
好的設計不等同于好的想法,好的想法或許誰都能有,但好的表現能力,就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和日積月累的經驗去慢慢養成了。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應加強創意表現的練習:點、線、面如何具體運用到廣告設計當中、如何靈活運用橫向排版、 斜向排版等版式理論,圖文結合的技巧、 變形字體的運用這諸多技巧。以前介紹幾個需強化訓練的知識點。
1.對稱與均衡
正如書籍本身的結構,對稱均衡是指以版面為中心的左右兩邊及四角的形態相同而形成靜寧狀態。對稱與均衡是一對統一體,既對稱又均衡。
對稱均衡可分為兩方面來分析:絕對對稱均衡和非絕對對稱均衡。前者給人予莊重、嚴肅之感,但處理不當易呆板;后者是指版面左右兩邊等量不等形,以求取視覺心理上既均衡與又變化的狀態。后者比前者更具生動靈活,是較為流行的具有現代感的版式均衡設計手段。
2.對比與調和
對比是人們對世界的一種認知方法,調和是人們在心理中的平衡。
版式設計中,字與字、形與形、色與色等無處不存在對比關系。歸納起來有:主次、大小、強弱、疏密、動靜、虛實、色彩等對比關系,它們相互并存于版面之中。對比關系越清晰,認知程度就越顯著。
調和是在視覺元素關系中尋求相互緩和的因素。版式設計就是在制造對比同調和的統一,對比是尋求差異,產生沖突;調和是尋求共通,緩和矛盾,二者互為因果,共同營造版式設計的形式美感。
3.節奏與韻律
很多時候藝術與音樂是相通的,節奏是有規律的重復,是在不斷重復中產生頻率的變化,這種變化小為弱節奏;變化大為強節奏。
韻律是通過節奏的重復而產生的。以版面來講,圖形、文字、色彩等元素在組織上合乎于某種規律時所予以視覺心理上的節奏感,即是韻律。若節奏變化太多或太強時,也就破壞了韻律的秩序美。可見除了“取悅人心”“對癥下藥” 還要懂得加強表現技巧練習。
面對當今就業難嚴峻挑戰,平面廣告設計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堅持以表現手法為本,以實效性為本,大力加強設計的基本功訓練,避免培養出眼高手低,只會夸夸其談,畢業后很難適應設計第一線的學生。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平面廣告設計專業的明天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