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日來,人民幣升值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對我國的政治脅迫也越來越嚴重,究竟美國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價讓人民幣升值呢?這樣的舉措與1985年日本簽訂的“廣場協議”又有何異同?我國經濟會不會步日本的后塵呢?本文將逐一分析以上內容。
[關鍵詞]匯率 升值 廣場協議
從去年開始,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此起彼伏,特別是日本更是試圖通過各種的途徑迫使人民幣升值。如日本財相鹽川正十郎及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公開場合多次提及人民幣升值,希望歐美發達國家與日本一道通過一項協議,強行要中國將人民幣升值,就像1985年西方國家簽訂“廣場協議”強行要求日元升值那樣。
在美國,盡管官方對此行事低調,但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一些有影響的經濟學家都指出美中雙邊貿易逆差占美國經常賬戶總赤字20%以上,希望通過人民幣匯率調整來校正美中貿易不平衡。這些就是近來“妖魔化”人民幣的緣由。當然,這些國內有學者指出,人民幣有升值的條件與可能,但不是由于中日及中美貿易失衡引起。而日本之所以要求人民幣升值,其原因在于日本為了自己在日元炒作中的利益,在于阻止或減緩外資流入中國。對于這樣的說法,從感覺上來說有此同感,但實際上有更為深層的原因。
現在,我們要問的是,日本為什么會要求達一個新“廣場協議”?該協議產生的背景及內容是什么?這樣的“廣場協議”是否要在中國重演?如果重演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影響如何?還有,即使七國能夠就人民幣達成一種新的“廣場協議”,那么日本經濟的痼疾及美國經濟的衰退能夠因此而天開云散嗎?其實,只要看一下歷史,日本之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僅僅在于人民幣升值過程中獲得日元炒作之利,而在于不愿看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不愿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在東亞崛起。
下面我們首先來看看什么是廣場協議。
從1980年起,美國國內經濟出現兩種變化—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和政府預算赤字的出現。在雙赤字的陰影下,美國政府便以提高國內基本利率引進國際資本來發展經濟,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斷升值,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于是擴大到外貿赤字的危機。在這種經濟危機的壓力下,美國寄希望以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
1985年,為了遏制日本出口導向的外貿政策在全球刮起的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國聯合法、德、英等國的財政首腦在紐約廣場飯店與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其主要內容為,將美元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的比率在兩年內貶值30%,從而逼迫日元升值。此后,從1985年到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
在日元與馬克持續升值而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疲軟的美元對國際經濟穩定并無好處,美國的對外出口也沒有成長且貿易赤字仍舊在逐年擴大。相反的是,“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因為,廣場協議之后,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這使得國內剩余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從而形成了1980年代日本著名的泡沫經濟。這個經濟泡沫在1991年破滅之后,日本經濟便陷入戰后最大的不景氣狀態,一直到現在,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復蘇之跡象。
當然,國外對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我們也不能置若罔聞,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經濟早已融入到整個世界經濟的進程中,美國、日本及歐洲早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與重要的國外直接投資來源地。他們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也是理所當然。無論是國際研究成果表明還是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強勢表現,人民幣被低估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也如“廣場協議”所導致的結果那樣,對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對當前全球經濟失衡并無實質上的效果。如高盛的研究表明,即使對人民幣一次性升值10%-15%,它對校正美國巨大的貿易赤字作用不大,對日本國內經濟不景氣影響輕微,對歐元區GDP增長影響幾乎為零。也就是說,如果“廣場協議”在中國重演,除了減弱中國經濟的活力之外,對他國沒有多少益處。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日本為什么還是要窮追不舍?國人對此種司馬昭之心得多加反思。
不過,既然國際上對人民幣的匯率如此關注,也該是我們重新審視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時候了。也就是說,目前這種盯著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是否適應已經發展了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呢?我們該好好反省。
根據東亞經驗,當資本大量自由流動時,貨幣政策必須求全于維持固定匯率制度。由于資本的高流動性,固定匯率制度下的貨幣當局無法實現以控制通貨膨脹為首要目標的獨立貨幣政策。蒙代爾的“三難困境”理論指的是在自由資本流動、獨立貨幣政策和固定匯率中只可同時選其二。因此,在現行的情況下,中國引進一個完全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是不成熟的。因為,如果匯率過于不穩定,就會破壞以穩定國內價格為目標的貨幣政策,而貨幣急劇貶值都使與貨幣搭配不當相聯系的資產負債問題更加惡化,而貨幣急劇升值則會導致國際貿易競爭力的下降。而且匯率的不穩定而導致的資產價格的不穩定會影響國內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現有的固定浮動匯率之間建立起一種在固定與浮動之間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而要建立這個中間匯率制度的第一步確立多種貨幣一攬子計劃(MCB),從而為人民幣提供參考匯率。這個包括了美元、日元及歐元等主要貨幣的貨幣組合會更好地反映出人民幣的有效匯率。因為主要貨幣之間匯率經常大幅變動,因此只要參考匯率的計算扣除了各國之間的通貨膨脹差異,相對于只與美元掛鉤比較,這種方法更能反映貿易競爭力。與現行的固定匯率制度相比,這種匯率制度會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短期變動。而且一種靈活的匯率制度有利于貨幣政策的自主性、有利于減少固定匯率下的黑市套匯或資本外逃壓力、有利于克服市場結構上的剛性及更好地吸收沖銷外部沖擊等。
參考文獻:
[1]中銀香港集團:中國金融貨幣形勢分析[R].2005年3月
[2]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報告[R].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