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鎮地區在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發展。在東部沿海地區,形成了許多以鄉鎮為單位的小規模產業集聚。鄉鎮特色企業便是這種小規模產業集聚的產物。它們的發展在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將以有“中國廚都”之稱的興福鎮為例,分析鄉鎮中的產業集群現象及其發展前景。
[關鍵詞] 產業集群 “中國廚都” 發展前景 競爭優勢
一、文獻綜述
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歇爾首先比較系統的研究了產業集群現象。他發現并跟蹤研究了專門工業集中于并保持活力的現象。他發現規模經濟不僅在個別大公司內部通過內部經濟性實現,而且一小組公司通過地區性集中也能實現。馬歇爾把第一類的規模經濟成為內部規模經濟,把第二類的規模經濟稱為外部規模經濟。
1909年韋伯出版的《工業區位論》創立了集聚集聚理論。韋伯把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分為區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克魯德曼是新經濟地理學的創始人之一。該理論的核心假定是報酬遞增,以壟斷競爭分析框架為基礎,假如空間因素,建立了描述產業集聚的“中心—外圍”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即使兩個地區在自然條件方面非常接近,也可能由于“微小的偶然事件開始了一個累積過程”,導致產業開始在其中一個地方集聚,規模報酬遞增和正反饋效應導致了集聚的自我增強,形成領先區域。
產業集聚可以分為同一行業的產業集聚和非同一行業的產業集聚,同一行業的產業集聚形成了某一地區的特色經濟。鄉鎮地區在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發展。在東部沿海地區,形成了許多以鄉鎮為單位的小規模產業集聚。鄉鎮特色企業便是這種小規模產業集聚的產物。它們的發展在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將以有“中國廚都”之稱的興福鎮為例,分析鄉鎮中的產業集群現象及其發展前景。
二、“中國廚都”興福鎮簡介
被譽為“中國不銹鋼廚房用具第一鎮”的博興縣興福鎮,于2005年9月16日被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廚具業商會授予“中國廚都”稱號。2008年11月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產業集群品牌工程專家委員在北京舉辦的2008中國產業集群大會上,山東博興縣不銹鋼廚具產業集群被授予全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之一。如今博興廚具已經形成以興福鎮為中心,輻射至店子鎮、湖濱鎮、博興鎮的廚具產業集群,全縣擁有不銹鋼廚具生產經營企業400多家,從業人員達3萬多人,產品走進了世界杯、奧運會的場館,企業數量及銷售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強;擁有8個省級以上名牌商標,4家企業獲準使用采用國際標準標志。2009年廚具產業實現產值30億元,利稅4億元。目前,興福鎮廚房設備產品已達20多個系列、200多個品種、800多種規格,五星級賓館的廚房設備可在此一次性全部購齊。隨著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和品種的增多,興福鎮廚房設備產品市場占有份額也在不斷提升,產品遠銷全國各地,部分產品出口俄羅斯、韓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
以興福鎮為中心,博興縣還建成全國最大的板材交易中心中國國際鋼貿商城,我國北方最大的不銹鋼廚房設備及酒店用品專業批發市場——山東澳博廚具商城,為企業發展解決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服務。目前,園區建成面積達15平方公里,入駐不銹鋼廚具生產經營企業達到360余家,成為廚具產業發展的支撐和重要增長點。縣政府每年舉辦的中國(博興)國際廚具節,為生產企業搭建廚具宣傳、生產、銷售的一個舞臺。
目前,興福的廚具生產和銷售因“中國廚都”品牌效應,促生了廚具產業集群的迅速聚集和壯大。興福鎮的廚具業現在可歸結為三個集中:一是產業集中。全鎮400多家廚具企業占到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廚具業生產基地;二是原物料供應及配件生產集中。有江北最大的黑白鐵市場,(中國黑白鐵交易市場建成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黑白鐵集散交易市場,興福廚具的產業鏈將繼續拉長,貿易與生產的互促體制將得到進一步完善。)不出鎮就可購到所需的任何生產配件,主導產品生產與配件生產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廚具產業集群;三是銷售集中。容納數百家經銷商的澳博廚具城開城運營后,為興福乃至國內外的廚具業客戶提供了一個通暢銷售渠道。
三、興福鎮主要廚房設備企業的運作模式
當地廚房設備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主要有洗碗機、消毒柜、冷鮮柜等,這便決定了其目標市場不可能是普通的居民住戶,而只能是一些專門從事餐飲業的行業和各種單位、學校的食堂。根據這些企業的規模及運作的正式性,主要可以分為三種模式:家庭作坊模式,小型工廠模式和大中型企業模式。
在人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觀念還相對落后的鄉鎮地區,以家庭為主的手工作坊在興福鎮的廚房設備制造業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作坊主大多在自家的院子里搭建簡易工棚,甚至有的直接在路邊生產。這些作坊大多有夫妻來運營管理,雇傭的工人一般在2-10人左右,初始投資大約為10-30萬。其投資及生產規模決定了其產品多為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的產品,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種不銹鋼餐具及收餐車。這些作坊主的年收入一般在三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他們主要是為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做代加工,此外,也有少量的直接訂單。
此外,小型工廠在當地的廚房設備制造業中也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這些工廠都有正式的廠房、倉庫、管理人員的辦公地點,工人數目也比較多,而且有比較規范的員工管理制度。這些工廠的初始投資較家庭作坊的初始投資要高的多,一般在五十萬到兩百萬左右。同家庭作坊類似,“夫妻管理”模式在這些工廠中仍然常見,但是,由于個人能力的限制,經營權與所有權的運作模式一初步形成。這些工廠一般會有專門的廠長,由他們負責工廠中的主要事務。這些工廠幾乎不再生產諸如餐具、收餐車等簡單的產品,而主要生產一些相對較為復雜的產品,主要為洗碗機、消毒柜等。它們會接到直接訂單,有時也會為其他企業做一些代加工,。為了有助于產品的銷售,這些工廠會在省外設一些銷售點,委派轉人負責當地的銷售。
相對而言,比較正規的大中型企業的數量是很少的,但是它們的銷售額和產量卻占據了絕對優勢。這些企業一般都有外商注資,其生產運營已經是非常的科學規范。它們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而且有完整的生產線和科研隊伍,其產品的科技含量也較高。它們的目標客戶范圍相對較廣,既有高檔的星級酒店,也有中低檔的餐飲行業。
四、興福鎮廚房設備制造業產業集聚的優勢及其發展前景分析
興福鎮作為一個鄉鎮,能夠形成如此規模的產業集聚現象,而且能夠配得上“中國廚都”的稱號,肯定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這些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毗鄰黑白鐵市場。在興福鎮,有一個大規模的黑白鐵市場,為廚房設備制造廠商保證了充分的原材料資源,其產生的外部效應是顯而易見的。
2.借舉辦“廚具節”的契機,知名度在全國迅速打響。自從2006年以來,興福鎮已成功的舉辦了三屆“廚具節”,目前第四屆也已在緊張的籌辦過程中。
3.當地政府的支持。作為當地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其發展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注。
興福鎮的廚房設備制造業已初步具有產業集聚的特征,隨著競爭的加劇,聚集將呈現出加速度趨勢,并具有以下特征:
(1)聯合、兼并、收購活動更加活躍。隨著市場的飽和,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資源,減少競爭對手,兼并之風將盛行,以提高整體競爭力。
(2)建立集群內部企業相互依存的關系。集群內部的合作分為正式的合作和非正式的合作。正式的合作是指為了實現產業鏈上的價值,集群內部成員選擇性地與其他企業或相關機構結成的長期穩定關系。非正式的合作是指集群內部成員在相互的作用過程中產生的非正式的關系。
(3)培育專業市場,提高集群整體營銷能力,加強品牌建設。
參考文獻:
[1] 李勝蘭:非正式制度與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2]馮薇:產業集聚、循環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
[3]劉乃全:產業集聚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