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網建設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各利益相關方對工程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工程建設外部環境問題日趨復雜,已經成為影響電網發展、建設工期及控制造價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公司采取以政府為依托,以現行法律法規為依據,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規范電網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理順外部環境,為加快電網工程建設,提高投資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電網建設 外部環境
一、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電網建設力度在不斷加大,由此產生的施工沖突、法律糾紛也在不斷增多。從事電網建設的各單位普遍感到電網建設外部環境復雜,各項工作舉步維艱。電網建設涉及到規劃、城建、國土、交通、鐵路、航道、林業、農業等相關部門及地方政府的經濟利益,在電網建設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受阻現象,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受阻的區域越來越大。吳逢旭認為電網建設難度最大的是政策處理。蘇喆認為由于電網建設點多、線長、面廣,同時,電網建設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等外部環境不斷變化,使電網建設受到了較大影響。賈彥龍認為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首要問題是保障群眾的利益不受損失。建設項目會給沿線的群眾當前或長遠利益造成損失。
上述觀點表明,電網建設政策處理工作已經成為保障電網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擬對外部環境對電網工程建設影響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相關對策,以求改進。
二、電網建設的外部環境目標描述
1.理念
為落實國家電網公司提出“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益化管理、標準化建設”的要求,我們深入貫徹公司“兩會”精神和國家電網公司基建工作部署,積極主動地協調電網建設中的內外部問題,確保全面完成年度基建任務,促進基礎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2.策略
落實與當地政府的協調工作機制,規避工作中各種矛盾和沖突,營造和諧外部環境。
3.范圍和目標
(1)范圍:凡納入基建管理的全市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網建設工程。
(2)目標:加強與外部環境協調,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確保工程造價控制在批準的概算內,努力降低工程造價,提高投資效益。
4.管理指標體系及目標值
(1)指標體系
① 促成省、市、縣等各級政府出臺有關加強電網建設的制度文件及拆遷補償費用標準;
② 針對具體輸變電工程,成立有政府相應人員組成的工程建設領導組和工作組;
③ 實施前及時簽訂工程建設協調合同,統一工作標準和程序,規范協調工作過程必須提交的記錄、協議等成果形式,落實有關考核措施。
(2)目標值
① 按照省公司確定的年度工期目標編制網絡進度計劃,科學組織工程實施,確保網絡計劃的主要節點和計劃工期如期實現;
② 拆遷補償費及協調發生的費用嚴格控制在工程概算相應費用范圍內;
③ 力爭工程建設過程中各種協調工作成功率達到100%目標。
④ 確保協調過程中的各項費用及票據手續完備、程序規范,符合工程審計要求。
⑤ 確保各級協調人員工作廉潔,不發生違法違紀行為;確保不發生群眾上訪事件,達到營造和諧外部環境的目標。
三、電網建設的外部環境工作流程
1.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圖如圖1所示。由信陽供電公司代表業主(省電力公司),貫徹實施工程建設總體目標,信陽供電公司專門成立輸變電工程項目部,承擔建設管理職能,聯系政府部門,協調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開展項目實施。項目部下設電網建設協調小組,具體全面負責工程建設協調工作。
2.工作流程
電網建設的外部環境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3.主要流程說明
(1)工程立項審批
① 工程立項:由信陽供電公司規劃計劃部負責編制電網近期及遠期的電網規劃,取得省公司批準后,向政府有關部門報送,申請列入省市政府的地方規劃,根據規劃進行項目申報、可研編制與送審;可研批文正式下達后,規劃計劃部與基建工程部進行前期資料的交接。該階段要求,變電站工程選址前,對被征地村組人員情況、地上附著物等情況調查清楚,盡可能避開征用跨多村民組土地,少留邊角地,以減少征地的難度。線路通道的選擇應最大限度的減少房子的跨越和拆遷及線路改線。沿途有無工礦企業等,能否避開。要取得跨越鐵路、公路、通信、水利等各項跨越協議。
② 初設報批:基建工程部負責委托工程項目初步設計編制,組織上報和審查。根據省公司統一的設計招標結果及時與設計單位簽訂工程設計合同,明確建設單位與設計單位雙方的權力和義務。
(2)施工圖設計
根據批準的初步設計規模進行施工圖設計。
(3)施工準備
①省公司明確建設管理單位后,地市供電公司基建工程部委托辦理建設及施工用地的征借手續,進行建設場地“三通一平”(供電、供水、道路和場地平整)工作,同時針對具體項目成立輸變電工程(業主)項目部。
a.該階段首先向當地政府申請將工程列入省(市)重點工程,建立由政府牽頭定期組織召開的建設協調機制。組織機構圖如圖3所示:
b.變電站土地征用委托給屬地電業局,線路通道賠償則由施工單位負責。
C .工程開工前,由市政府組織召開工程施工建設協調會議,參建各方及工程所在地區縣政府參加會議。會議指出,各縣區分管該項工作的負責同志是項目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和第一協調人,要自始至終對施工建設負全責,確保項目按時建成投運。會議要求,項目業主、施工單位、設計單位以及項目涉及的縣區、部門和鄉鎮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項目施工涉及的縣區要為工程順利建設開“綠燈”,走“捷徑”,全力保障項目建設;國土、林業、交通、公安、水利、電業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簡化程序,減少環節,盡快完善各項審批手續,做到快辦即辦,為施工單位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沿線各縣區、鄉鎮要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對施工中占地拆遷、賠償、清理樹障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配合。同時,項目建設要按照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要求,認真落實有關政策規定,嚴格補償標準,確保群眾利益。占地拆遷補償資金要及時足額到位,由業主、建設單位與縣區協商統籌使用,及時補償到群眾手中,達到項目單位、施工單位、群眾三方滿意。并根據工程所在地的實際情況,通過會議確定了補償標準。
②基建工程部協助省公司招標管理中心組織施工招標,簽訂施工承包合同,并報省公司鑒證。
③基建工程部按照《河南省電力公司基本建設管理程序》和當地建設部門的規定要求,落實工程開工條件(成立項目部,施工合同已簽訂,投資計劃及預付款已落實,施工圖已會審,規章制度齊全,主設備和材料已訂貨,質監合同已委托,三通一平已完成,人員已到位),上報《工程開工報告書》。
(4) 工程建設實施
該階段變電站土地征用已基本完成。線路通道工作尚未完成。
4.績效考核與控制
(1)工程造價:控制在批準的概算內
(2)工期目標:完成省公司的里程碑計劃
(3)工程設計管理:優化、深化設計,控制(減少)設計變更,以達到控制造價的目的。
5. 相關標準及規程制度清單(表)
表 相關標準及規章制度清單
編 號文件名稱發布機關實施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9.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1991.2
電網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準電力工程造價與定額管理總站2007.3
豫電[2004]204號河南省電力公司輸變電工程基本建設管理工作程序省電力公司2004.3
豫政辦[2006]50號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規范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地補償費分配和使用的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6.6
第9期建設協調會議紀要信陽市政府辦公室2008.4
第5期建設協調會議紀要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07.5
第二十一期建設協調會議紀要羅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2007.12
6. 基建管理信息系統
借助于全省電力系統已上線的ERP系統中的項目管理(PS)功能子模塊,有效地進行項目進度管理與合同事務管理。其主要功能:網絡進度計劃的編制、實時更新與反饋;進度計劃的動態監控與分析;項目文檔的集中管理;項目概算與合同執行情況報告與評估。
四、評估與改進
1.評估
(1)充分發揮當地政府的管理職能,依靠各級政府推行項目建設協調工作,營造和諧的外部建設環境;
(2)有利于設計、施工、監理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工程本身,提高工程建設速度和質量;
(3)充分調動電網企業整體優勢,發動各級人員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減少工程移交生產后的有關民事遺留問題。
2.不足與改進對策
(1)加強對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合同管理,以適應市場化改革的需要;
(2)對于各參建方的職責界限必須清晰,避免產生新的矛盾,使納入合同考核操作性強;
(3)施工單位應加強自身教育,減少盲目毀壞莊稼的不良行為,提高施工技術和執行國家政策的能力。
(4) 目前我國在土地征用中法律制度尚存在問題與不足,故在爭取各級地方政府支持電網建設力度方面還有待堅強。
五、結論
為加快電網工程建設,克服外部環境對工程建設的影響,本文從落實與地方政府工作協調機制及加強工程建設管理兩方面探討了相應對策。通過落實與當地政府的協調工作機制,促進各級政府對電網建設出臺相應制度和有關拆遷補償標準,規避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和沖突,營造和諧外部環境。在工程建設管理方面,通過建立嚴密的組織機構,科學的工作流程,高效的績效考核與控制等環節,規范電網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理順外部環境,為加快電網工程建設,提高投資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 貞 劉 寧 鮮 康:電網建設外部環境中的沖突趨勢及原因分析[J],電網與清潔能源,2009(25):10-15
[2] 吳逢旭 溫州:電網建設“破局”[J] . 瞭望,2007 (1) :38241
[3] 蘇 喆 陳斌發 聶繼軍: 北京電網建設的外部環境分析及對策[J] . 農村電氣化,2009 (3) :526
[4] 賈彥龍:打造和諧電網五要素[J] .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7 (15)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