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信息共享為中間變量,從聯系頻度、聯系密切程度和聯系數量三個維度對企業內部社會資本進行測量。通過對115家通信設備類制造企業的實證分析,研究了企業內部社會資本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社會資本技術創新績效信息共享
一、引言
在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人們越來越關注社會資本、社會網絡等對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當今社會,技術創新的的速度越來越快、周期越來越短;技術創新的難度不斷增大、成本不斷增高。大多數企業已經很難獨立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社會資本的出現,為研究技術創新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野。因此,本文從企業社會資本的研究入手,通過對浙江省115家通信設備類制造企業的問卷調查,從信息共享的視角,深入研究了企業內部社會資本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
二、企業社會資本的概念
1980年,法國社會學家Bourdieu首次提出“社會資本”概念,如今關于社會資本理論的研究越來越多,很多學者也應用這一理論進行相關的實證分析。Bourdieu(1997)將社會資本定義為“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集合體”。
波茨(2000)認為社會資本是個人在網絡中或者在更寬泛的社會結構中獲取短缺資源的能力。邊燕杰和丘海雄(2000)認為社會資本主體間的聯系而攝取稀缺資源的能力。柯江林等(2007)認為社會資本是嵌入在社會關系網絡中的一種資源動用能力。吳翠花等(2008)在分析了企業間社會資本關系與知識轉移之間的關系以及影響路徑時,將社會資本界定為指存在于聯盟網絡成員中的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關系網絡。
結合以上的觀點,本文將企業社會資本定義為:企業通過其特有社會網絡能夠利用的各種內外關系資源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能力。
三、企業內部社會資本的構成
本文主要側重于企業內部社會資本的研究,即與企業股東、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其他雇員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企業內部社會資本的構成
良好的企業內部網絡可以促進信息的溝通,促進相互信任與合作,有利于節約企業內部管理費用,提高技術積累和技術開發的能力;同時有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促進信息在企業內的分享,對技術創新有著積極的作用。
四、企業內部社會資本影響技術創新績效的理論假設
信息是一種稀缺的社會資源。信息共享被廣泛的認為是社會資本的關鍵因素之一(Burt,1997;Coleman,1988)。通過讓信息更加公開和誠實的共享,可減少企業內固有的信息不對稱(Zaheer et al.,1998)。社會資本是企業固有的網絡關系,它使人們從緊密的聯系和關系而積累的知識中獲益(Hansen,1999;)。Burt(1997)指出社會資本可以促進經濟活動和從其他成員那給關鍵成員帶來信息。Dyer and Chu(2003)指出信任,關系資本,對供應商和顧客間的信息共享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信息共享是企業績效的重要前因(Gulati,1998)。企業的信息獲取與共享能力對企業的創新績效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Kogut和Zander,1992)。信息共享或知識共享對企業績效有積極貢獻(Cummings,2004)。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理論假設1:在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社會資本與信息共享呈正相關;理論假設2:在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信息共享與技術創新績效呈正相關。
五、實證分析
1.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數據。共發放問卷210份,回收問卷162份,其中有效問卷115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問卷率分別為77.14%和54.76%。從回收的有效問卷看,中高層管理者占21.74%,基層管理者占51.30%,普通員工占27.96%;被調查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普遍較低,5%以下的占到90%以上。
2.變量的測度
本文主要研究企業內部社會資本,即與企業股東、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其他雇員之間的關系。對社會資本從聯系頻度、聯系密切程度、聯系數量三個方面來測量。技術創新績效的則從新產品的開發速度、年新產品數、新產品的成功率、年申請的專利數、新產品的銷售額率、掌握行業核心技術的程度這六個指標來測度。信息共享包括市場、技術和業務信息共享三個部分。
3.信度與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的一致性系數(ɑ系數)來分析信度,測度變量的Cronbach’s alpha值應該大于0.70才能滿足量表的效度要求。表1中的數據顯示,本研究的各項指標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表1 各題項的描述性統計及因子載荷系數
**表明兩個變量在0.01(雙尾檢驗)水平上顯著相關
如表2所示,聯系頻度、聯系密切程度、聯系數量與信息共享之間的相關性系數分別為.734、.640、.706,表明聯系頻度、聯系密切程度、聯系數量對企業創新信息共享具有促進作用。信息共享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相關性系數.506,表明信息共享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具有促進作用。
5.回歸分析
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概率值為0.000,可認為在1%水平下回歸效果是顯著的,即聯系頻度、聯系密切程度和聯系數量對企業的信息共享存在著顯著的影響,回歸系數見表3。
如表2,VIF的大值均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三個影響因子的t值所對應的顯著性概率均小于0.05,均應出現在方程中。得到如下回歸方程:信息共享量=0.436*聯系頻度+0.256*聯系密切程度+0.269*聯系數量。
聯系頻度、聯系密切程度和聯系數量對信息共享都有影響,其中,聯系頻度對信息共享的影響相對較大,而聯系頻度和內部聯系數量對信息共享的影響程度相近。
六、結論與啟示
通過因子分析、相關性分析,發現聯系頻度、聯系密切程度、聯系數量與信息共享之間的相關性系數分別為.734、.640、.706,而且都呈顯著的相關性,表明聯系頻度、聯系密切程度、聯系數量對企業內創新信息共享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回歸結果得到方程:信息共享量=0.436*聯系頻度+0.256*聯系密切程度+0.269*聯系數量。即本文的理論假設1基本上得到驗證。信息共享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相關系數為.506,呈顯著的相關性,表明信息共享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即本文的理論假設2基本上得到驗證。
因此,企業應積極培育和發展企業內部社會資本。基于本研究所驗證的企業內部社會資本與技術創新績效的正相關關系,從提升技術創新績效的角度出發,企業在發展外部社會資本的同時,應積極培育和發展企業內部社會資本。企業各部門之間應加強溝通和交流,這是創新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技術創新水平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姚小濤 席酉民:社會網絡理論及其在企業研究中的應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2003, 23(3): 22-27
[2]Uzzi,B.,(1997),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 the ecology inter-industrial network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6:419-441
[3]Nahapiet J,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23: 242-266
[4]邊燕杰 丘海雄:企業的社會資本及其功效[J].中國社會科學,2000(2):87-99
[5]徐延輝: 企業家的倫理行為與企業社會資本的積累——一個經濟學和社會學的比較分析框架[J].社會學研究,2002(6):63-71
[6]柯江林 石金濤 孫健敏:團隊社會資本的維度開發及結構檢驗研究[J]. 科學學研究,2007(1):935-941
[7]李惠斌 楊雪冬: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引論[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00(2):35-40
[8]吳翠花 王三義 劉新梅 萬威武:聯盟網絡社會資本對知識轉移影響路徑研究[J]. 科學學研究,2008(1):103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