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價值關鍵在于其擁有的智力資本,對智力資本實施有效的管理對于企業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至關重要。因此本文首先通過智力資本價值鏈的構建反映智力資本對企業價值的貢獻,有助于企業更好地識別和利用智力資本;其次根據智力資本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提出智力資本空間場的分析框架,同時建立了企業智力資本的優化模型;最后結合智力資本的定量評估方法對智力資本進行戰略調控,使其達到最優。
[關鍵詞] 智力資本價值鏈優化
在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過程中,智力資本作為物質資本的一個相對概念,包括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Stewart, 1997;Bontis,1998;Ulrich, 1998;Sveiby, 1997)三個維度,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為企業帶來收益,并投入生產運營中的具有知識含量的無形資產及其載體。智力資本成為人們關注焦點的原因是它與價值創造有著某種密切的聯系。本文進行智力資本識別和評估的目的在于為智力資本及其價值創造的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提供一個參考尺度,便于企業進行實際的智力資本優化,最終實現企業價值創造。
一、企業智力資本的識別
由于智力資本與企業價值聯系的緊密性,智力資本將滲入到傳統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并且通過單個或組合的價值活動來獲取企業競爭力。但是智力資本給公司帶來的價值中大部分不能直接反映在公司的報表上,而是通過與實物資本、貨幣資本及企業的職能活動相結合間接創造價值。也就是說大部分智力資本對企業的傳統價值鏈活動起支撐作用,企業最終通過產品銷售或服務創造的價值是智力資本在各職能活動中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借鑒了波特的傳統價值鏈理論,按照企業的內部運作流程對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進行細分,將智力資本與企業的職能活動相聯系,構建了智力資本價值鏈模型,如圖1所示。模型有兩部分組成,底部是企業的各職能活動,包括:戰略制定、研發、物資采購、生產、市場營銷和服務,上部是智力資本的三個維度——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模型最右邊用企業的價值增值表示企業的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
在智力資本價值鏈模型中,人力資本指企業員工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它包括員工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水平和經驗、學習能力、領導能力、管理技能等所有體現在員工身上的才能,是個人所受教育、工作經歷、培訓等因素的綜合體。人力資本作為企業智力資本的核心,是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根源,它以潛在的、非編碼的形式存在于員工個體內。在企業內,各職能部門的人力資源所具有的智力資本水平和存量具體表現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領導能力、企業家精神;研發人員的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專長;采購人員的協調能力;生產人員的產品加工技巧及團隊協作能力;營銷人員的產品銷售能力和售后服務人員的服務能力等。大多數情況下它不能直接為企業創造價值,而是需要通過結構資本的轉化才能創造出價值。
結構資本是指“組織滿足市場需要的能力”。與人力資本一樣,只有當結構資本服務于組織的某一應用目標、戰略,產生有價值活動時,才有存在的基礎。結構資本的一部分可以歸納為企業一整套的能力與系統,是使企業得以運行的流程、工作方式、程序、數據庫等輔助資源,主要包括:管理哲學、企業文化、組織結構、組織流程、信息技術系統、企業管理規程等,這部分基礎結構資本是企業的骨架和粘合劑,是支撐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基礎設施”,或者說是“知識平臺”。結構資本的另一部分與企業的技術、知識產權有關,它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各職能活動中,如企業制定的技術戰略;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專利、專有技術、生產訣竅;物資采購中形成的供應鏈知識網絡和商業秘密等。
市場資本是指企業所擁有的關于市場渠道的知識和與業務往來者之間的組織關系的價值,其實質就是蘊涵在企業與顧客、供應商及合作伙伴關系中的知識。通過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的綜合影響,市場資本將直接為企業價值提高做出貢獻。企業的市場資本是客戶庫、客戶關系和客戶潛力的價值總和,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市場營銷環節和售后服務環節,包括:市場營銷渠道、企業形象、客戶忠誠、商標、品牌、服務網絡和服務信譽等內容。
智力資本價值鏈的構建能幫助企業管理者直觀地從職能活動的視角理解智力資本的構成及智力資本和企業總體價值之間的聯系,從而促使管理者將管理重點放在企業價值增值的主要活動上,實現企業價值的快速增長。
二、企業智力資本場分析架構
1.企業智力資本場的理論依據
不同的企業在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創造價值方面是有差異的,高的智力資本存量和協調的智力資本結構必然會使企業獲得較強的價值創造潛能。在這里,我們引入了企業智力資本場的概念,它由相互作用的人力資本子場、結構資本子場和市場資本子場三個子場復合而成,即某個企業在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價值創造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作用[1]的各要素在一定的范圍內的分布空間。企業的智力資本場具有如下特征:
(1)多維性。企業智力資本場中三個子場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在非線性、相互協同下共同決定企業價值創造潛能:①企業市場資本子場必須與結構資本、人力資本子場的相關因素相擬合才能形成企業強的價值創造能力;②企業結構資本的提升必須充分汲取外部動態變化的信息,以人力資本為基礎,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客戶價值為導向;③企業價值是三種資本互補作用的結果,一種智力資本的短缺將導致整體價值創造能力無法正常發揮,而且很難用其他資源加以彌補。
(2)開放性。企業的智力資本場與外部環境不斷地進行知識、信息的交流和轉換,在智力資本場中產生新的智力資本。
(3)動態性。智力資本場的各個子場組成要素總是處于不斷的變化當中,智力資本場因此也不斷地變化和運動。
2.企業智力資本場的表述和優化
不同企業在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價值創造方面都具有不同的量值和方向。因各維智力資本子場的評價量值具有方向性和唯一性,具備用向量表示的條件,因此智力資本場是一個由人力資本子場SH、結構資本子場SO和市場資本子場SM組成立體三位向量空間場,如圖2所示。其中SH、SO、SM代表著智力資本評價強度向量子場,各子場的強度分別用向量代表。向量=(x,y,z)表示t時刻企業的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總體強度向量。將OB連線看成一軸,則向量為向量在此軸上的影射向量,可解釋人力資本子場SH和結構資本子場SO間的關系。同理向量、可解釋相關子場間的相互關系。企業的戰略目標(在此指企業的價值創造目標)在圖中用=(m1,m2,m3)表示,是企業在其認知能力和知識存量的范圍內所能確定的未來發展方向和智力資本積累的方向。
圖2 智力資本空間場結構
智力資本作為企業價值創造潛能的決定因素,在轉化為企業價值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人力資本子場SH、結構資本子場SO和市場資本子場SM三個子場的協同效應,那么企業如何根據自身情況調控智力資本,使其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的目標呢?這就需要考察企業在由三個子場所構成的三維智力資本空間中處在什么位置。企業在目前的環境條件下,其內部資源和能力決定的智力資本是有限的,用來表示。為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社會經濟價值,戰略調控的目的是改變企業的智力資本結構,實現企業智力資本在方向上的,用智力資本優化模型表示如下:
(其中W1 ,W2 , W3分別為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對于智力資本的權重)
三、企業智力資本的評估和優化
1.智力資本的定量評估
根據上述對立體智力資本場的分析,我們認為企業價值創造潛能的發揮應該以戰略目標為導向,在其資源和能力范圍內通過協調各種智力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來實現。為此我們首先需要對企業目前智力資本的價值進行評估。
(1)智力資本評估的指標體系
智力資本的評估指標體系由要素系統、指標系統和操作系統三部分組成。要素系統共由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三個要素組成。指標系統由15項具體的指標組成,每個要素有5項指標,其中3項為定性指標,其余12項為定量指標。操作系統說明定性指標的具體內容和定量指標的計算方法。智力資本的評估指標體系如下表所示:
(2)智力資本的定量評估模型
①用語義差別隸屬賦值法將定性指標量化并賦值
為避免主觀判斷所引起的失誤,增加定性指標的準確性可采用語義差別隸屬度賦值方法,將定性指標分成1~5個檔次(好的、較好的、一般、較差的、差的),并對每個檔次內容所反映指標的趨向程度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建立各檔次與隸屬度之間的對應關系。每檔根據指標內容的趨向程度對應指標評估值5~1分不等:即第一檔(好的)對應指標評估值為5分;第二檔(較好的)為4分;第三檔(一般)為3分;第四檔(較差的)為2分;第五檔(差的)為1分等。
②用模糊隸屬賦值法將定量指標無量綱處理
按照對評估對象作用方向的不同,定量指標可分為正指標、逆指標和適度指標。本項研究中所用到的絕大部分是正指標,部分是適度指標(C11C21C23C314項)。對此采用模糊數學中的隸屬賦值方法,對正指標與適度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后用Rij表示智力資本第i項評估要素第j項定量指標的評估值。按上述方法處理,得出定量指標評估值都在0~5分之間,當Rij<1時,取Rij=1;當1≤Rij≤5時,取其實際值。這樣處理后體系中各指標評估值便成為同度量指標,各指標之間也達到了均衡與協調。
③確定評估指標的權重。第一步同層次求單權重:同層次單權重表示本層次諸因素之間相對上一層次某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同時又是計算各層次的諸因素相對于總目標的組合權重的基礎。第二步是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向量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用上述方法得到結構資本、人力資本和市場資本相對于智力資本的權值分別為W1、W2、W3,同時Ai本層次元素Ci1 ,Ci2,……Ci5單排序的結果為Pi1,Pi2,……Pi5 ,則可利用下式得到總排序值:
Cij元素總排序值(權重值)W ij=WiP ij
④智力資本的綜合評估值
根據上述定性指標的量化、定量指標的無量綱化處理和層次排序權數確定的方法,最終可以得出關于一個企業的智力資本綜合評估值的計算公式:
式中:ICV為智力資本綜合評估值;Rij為智力資本第i項要素第j項指標評估值;Wij為智力資本第i項要素第j項指標對總目標的權數。
2.智力資本優化模型的應用
設在t時刻人力資本子場的強度向量=(x,0,0),結構資本子場的強度向量=(0,y,0),市場資本子場的強度向量=(0,0,z),因此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總體強度向量=(x,y,z)。
通過上述定量評估,已得出企業目前的智力資本綜合評估值ICV和智力資本各項要素的權重W1、W2、W3,在此我們假定ICV近似等于ICV0。因此我們可以對智力資本優化模型進行計算,獲得企業目前的最優智力資本結構,其中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子場強度分別為:。企業需要對照 ,對其目前的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市場資本進行戰略調控,使其達到企業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Joe Peppard, Anna Rylander. Using an intellectual capital perspectiv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growth strategy[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19, No.5, 2001
[2](美)Michael Porter. 競爭優勢[M].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3] Leif Edvinsson., Patrick Sullivan. Developing a model for 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No.4,1996
[4]Bontis Nick. Assessing knowledge assets: a review of the models used to measure intellectual capit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Vol.3, 2001
[5]Linda Changa,Bill Birkett. 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a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 exploring the creativity–productivity paradox[J].Managing Accounting Research 15,2004
[6]Herbert W Snyder, Fort Lewis College. Intellectual capital[J].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范徵: 知識資本評價指標體系與定量評價模型[J]. 中國工業經濟,2000(9)
[8]Leif Edvinsson. Develop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at Skandia[J]. Long Range Planning, Vol.30, No.3,1997
[9]Bontis Nick, Dragonetti Nicola C. The knowledge toolbox: A review of the tools available to measure and manage intangible resource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ume: 17, Issue: 4, 1999.
[10]孟雷:三種企業競爭優勢觀的整合研究[J]. 管理評論,2004(7)
[11]王建華賴明勇:企業競爭戰略:基于競爭場的分析框架[J]. 經濟評論,2003(5)
[12]袁慶宏:企業智力資本管理[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13](英)安妮#8226;布魯金:第三資源:智力資本及其管理[M]. 大連:東北財經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