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企業財務治理的意義作出分析,指出現階段企業財務治理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和現象進行分析,提出了幾項應對的治理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 財務治理問題 措施 管理
財務治理作為一種規范、完善企業財務制度的創新組織和契約機制,它通過一定的財務治理結構、機制和行為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以形成科學的財務約束機制和相互制衡機制,目的是協調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和權責關系,促使他們長期合作,以保證企業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性。健全公司的財務治理結構,實施有效的財務治理方案,有利于提高公司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優化企業制度的建設,益于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目標。
一、但目前我國企業尚有普遍存在的一些財務治理方面的問題有待于引起重視
企業沒有設立合理的產權結構,企業所有者在經營上缺位,經營者又無所有權,導致管理上約束無力,經營者的個體利益與企業長期目標出現矛盾,出現經營不善、國有資產流失、內部人控制但不負責等現象;另外也沒有對經營管理人員建立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如:報酬激勵約束、控制權激勵與約束、市場激勵與約束等主要機制;沒有建立相應的分層財務決策和權力配置機制,導致企業內部的財務決策失效甚至失誤等問題出現。大體總結以下幾點:
1.產權和經營權結構不合理,缺乏多元股權的財務制衡:在國有控股公司,由于股權過分集中,形成國有股權主體虛置,所有者缺位,使“內部人控制”現象日益嚴重,使股東和董事會之間起不到制衡作用。
2.財務與會計操縱、會計信息披露失真、財務治理制衡機制失效等問題:為追求不正當利益,違背會計政策操作利潤,關聯交易不公開、不及時披露會計信息或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導致資本市場會計信息質量和誠信的缺失。
3.董事會缺乏獨立性,對上受上級主管部門制約,決策時只會從上級主管部門或自身利益出發;對下自己監督自己,自己評價自己,結果可想而知。而且我國董事會結構單一,董事責任不明確,普遍缺乏責任心。董事長的權力又過于集中,也容易造成決策失誤。
4.監事會監督機制弱化,形不成對董事、經理層的有效監管。
二、做好企業財務治理離不開公司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措施
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體制,它是在一定的經營機制前提下,企業內部各主體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權限責任的結構和相互關系,它明確規定了企業內部各主體分別享有哪些理財權限和承擔哪些責任,在企業財務機制中處于核心地位。在財務治理內容上主要是對內管理,表現為將重心放在核定流動資金的需要量、減少流動資產占用、加速流動資金的周轉、降低成本費用、提高資金利用的效益上等。其管理上要強化公司內部經濟責任制。公司財務治理工作必須加強企業內部的資金管理和成本費用管理以及強化責任制度。構建科學的企業財務治理系統必須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內部管理體制,并采取措施嚴格控制,使公司的財務治理有一個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保障。
三、通過對目前存在問題的分析,對企業財務治理提出幾項治理的措施和內部控制的建議
利用有效的治理機制來達到科學治理的目的。財務治理機制模式的主要目標是在公司內部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有效監督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權責利的配置,這也是財務治理主要的目標。
1.對于所有者在企業經營上的缺位,可以參照國外的經驗,董事會主要應由大股東組成,而不是由職業管理者組成,并讓經營者持以股權以提高經營的積極性和約束力。
2.完善企業內部財務制度:
制度建設是財務管理的基礎,沒有制度就無法按章行事,管理就失去了標準。因此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是企業內部監督的重要環節,應引起高度重視。財務制度是企業在從事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所遵守的各項規范標準,根據具體內容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①籌資管理制度,即對財務人員在從事籌資工作過程中所應遵守的規范標準,包括:籌資預測及分析制度、資本金管理制度、公積金管理制度、負債管理制度等。②投資管理制度:即對投資活動進行管理,包括:投資預測分析制度、內部投資管理制度等。③利潤分配管理制度:即是對企業利潤分配比例、幅度、內容等所做的規定。同時設計合理的報酬結構和考評機制,刺激企業經營者按照所有者的期望目標組織經營管理活動。
3.企業內部財務治理問題,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①信息的不完備性和不對稱性②權利的不對等性③監督問題④激勵問題。后面兩個問題主要是指如何在治理結構中反映對各利益主體的激勵和約束,這也是整個財務治理結構的核心問題,下面著重對財務的監督控制問題進行分析:
對財務的監督控制:集團公司可實行總審計師制度,加強整體的審計規章制度的建設;設立子公司的集團公司通過對子公司的審計,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所存在的問題,增強內部控制意識,發揮內部管理強有力的控制機制作用,實現對子公司的財務監督、組織和監控子公司日常的財務會計活動,參與子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
審計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審計:外部審計和集團內部審計。目前會計師事務所年度報表的審計屬于外部審計。集團內部審計則主要應由集團公司的審計部門負責進行。內審部門的作用不僅在于監督公司財務工作,也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也是監督、控制內部其他環節的主要力量。
集團對子公司進行內部內審的方式:①以強化集團資產控制為主線,建立網絡管理平臺,各審計部門負責對下屬公司內部審計。②設立集團公司審計委員會,在總經理的領導下由相關人員和職能部門組成。委員會的作用在于保證子公司的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的充分可靠性。③對子公司的一些工程項目、經濟合同、對外合作項目、聯營合同等進行單項審計、離任審計制度,審查和評價子公司責任主體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④對子公司的內部控制機制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監督和完善子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
總之,企業內部財務治理,對企業財務決策及企業治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在進入經濟的市場化體制,國際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的外部環境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對公司的財務治理做好規劃,從制度上進行保障,從管理上進行控制,不斷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