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經濟環境風云變幻,經濟全球化、自由化的大趨勢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重視,尤其是利率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重要的金融風險之一,甚至已經威脅到某些銀行的生存。國外對利率風險管理的技術已趨成熟。而轉型期的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鑒于此,本文將利率風險管理放在中國對外開放進程中利率漸進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來探討,通過對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宏觀經濟背景的考察,探討利率市場化的路徑,分析其內在機理,考察對利率走勢的影響。通過對中國利率市場化發展歷程的探討,探尋其內在特征,為今后中國利率市場化的路徑選擇提供參考。
[關鍵詞]利率 市場化 改革
一、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歷史發展過程
中國人民銀行在2010年5月10日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著重指出,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因此,如何穩定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我國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新問題。
回顧歷史,可以看到,中國在1993年拉開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序幕。利率市場化改革采取的是逐步推進的方式。隨著我國經濟的開放與發展, 我國的利率市場化也逐漸開展起來。人民銀行按照先外幣、后本幣, 先貸款、后存款, 存款先大額長期、后小額短期的基本步驟, 逐漸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機制, 中央銀行調控和引導市場利率, 使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這樣的改革思路體現了審慎改革的特征,保持了金融、經濟的穩定性、改革的可控性。
二、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可以促進資金在社會生產各部門間進行優化配置, 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 有助于優化產業改革, 促進經濟發展。
其次,由于利率市場化所產生的市場傳導機制, 使中央銀行可以有效的利用利率變化進行宏觀調控。借此來影響商業銀行的借貸行為和定價能力, 使利率充分發揮杠桿的作用。同時,通過改變利率, 調節貨幣資金的流轉方向,來平抑通貨膨脹,使物價趨于平衡。
再次,利率市場化有助完善金融市場:使市場多元化、發育比較完善、富有分配和投資效率。在這樣的金融市場下, 可以通過分散資產組合等方式來有效的規避運營風險, 并且可以通過多種避險工具的選擇來有效地規避投資風險。
三、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特點
1. 政府推動型
從改革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動型,表現出外生性推動的特征。政府不僅要關注經濟增長,提升綜合國力,還要考慮增加就業,保持穩定。因此,政府需要在改革速度和經濟穩定之間權衡。
2. 漸進性
改革的路徑表現出漸進性。這是因為,在改革之初,市場經濟理念較薄弱、金融市場的基礎條件不夠扎實、金融產品的不夠豐富、金融市場的微觀主體和政府宏觀調控的政策工具發展不夠成熟,決定了利率市場化需要逐步進行改革。
3. 謹慎性
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所采取的“先外幣、后本幣, 先貸款、后存款, 存款先大額長期、后小額短期”的改革思路,表明了管理當局對改革的次序是進行了仔細研究的,充分體現了謹慎改革的特點。此外,試點推廣模式也反映了謹慎改革的要求。整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行到目前的階段,既考慮了我國利率改革之初的國情,包括市場設施、市場觀念、金融產品、微觀主體以及貨幣調控工具及金融交易的狀況等,也考慮了金融交易參與者的承受能力。
四、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建議
1. 發展和完善銀行同業拆借市場, 把同業拆借利率作為中央銀行間接調控的目標利率。開放同業拆借利率既是貨幣政策改革的需要, 又是發展貨幣市場的需要。同時, 人民銀行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 及時調整貨幣政策, 通過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業務等工具調節同業拆借率, 使之保持在可控制的目標范圍之內。同時要加快培養Shibor 在我國貨幣市場的核心地位。Shibor(即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自2007 年正式運行以來,為貨幣市場的產品定價提供了新的基準和參考,準確反映了市場資金供求和利率預期的變化,但與國外同類利率標準相比,由于目前Shibor 利率僅為報價性質的利率,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只有不斷擴展Shibor的市場認可程度和參考范圍,進一步完善作為市場基準利率的定價標準,才能使它最終能作為央行調控貨幣市場的基準利率。
2. 由于我國目前還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 經濟體制的建設還不是很完善, 如果政府完全的放棄干預可能會導致利率風險的產生。因此, 為了防止這類事故的出現, 政府要通過設立各種法規和監管制度來約束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 防止惡性競爭而產生非預期的改革結果。
3. 政府和中央銀行要積極主動地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利率市場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要在方針政策、體制改革、市場環境營造等方面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不僅要大力發展金融市場, 還要加快企業改革, 建立現代的企業制度。實施有意識、有目的的導向利率市場化。
4. 將金融產品的定價權逐步交給商業性的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由商業銀行根據資金的供求情況來決定;人民銀行通過使用貨幣政策工具來間接調控貨幣市場利率,并且不再要求金融機構執行統一的存貸款利率。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
當前,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上限與貸款利率下限仍然存在管制,這不利于信貸市場的細分化,并將阻礙融資結構的改善,同時也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無法發揮其應有作用。在高速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要不斷完善金融市場,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要改革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體制,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實現利潤最大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進我國貨幣政策的決策機制在安全發展的前提下不斷完善,使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盡早實現。
參考文獻:
[1]胡海鷗 季波: 改革三十年利率市場化路徑反思.上海金融2009. 2
[2]牛濛: 淺談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
[3]林毅夫:《中國經濟專題》.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