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產業已成為21世紀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它與信息產業并稱為21世紀的兩大新興支柱產業,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個新亮點。本文將從立足文化資源優勢、科學謀劃文化產業發展布局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三個角度,對如何推動白城市文化產業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 文化產業 戰略思考
一、立足白城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具有白城特色的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定位與一個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歷史地位、區域條件、文化基礎、城市設施、輻射能力等直接關聯。今年以來,白城市提出了加快推進“五大基地”,實施開發區“二次創業”的戰略構想,這就必須要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應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點。
要結合區域經濟特點定位文化產業結構。白城地處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三省(區)交界,是三省交界的結點城市,是一座剛剛起步的新型工業化城市。但由于受經濟實力的制約,吸引人才、技術、資金的能力還不夠強,尚不適宜發展那些介于二、三產業之間、需要資源投入的軟件開發等行業。此外,白城已進入工業化加速期,經濟高速增長,城市人口、工業人口大幅上升,對健康、娛樂性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快速增加。目前應培育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要的休閑消費性為主的文化產業門類。
要結合本地文化特色定位文化產業結構。文化資源是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的基礎和保證,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和條件。白城市要把歷史、傳統、民俗等文化資源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把創意、設計、構思等文化創新作為價值創造的重要支點,把品牌、形象、信譽等文化形態的無形資產作為市場競爭的關鍵所在,瞄準白城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制作項目。通過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并精心培育和完善,下功夫打造出幾個獨具特色的熱點,搞好項目包裝策劃,以此來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大發展。特別要以“向海”為品牌,繼續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
二、科學謀劃文化產業發展布局,做大白城優勢文化產業規模
白城雖然是個人口小市,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類型的文化消費需求,就必須發展多門類的文化產業。然而,在現有資源有限、市場有待開拓的前提下,只能發揮優勢,尋求重點突破,做大做強幾個主導產業,進而帶動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根據前文對白城文化產業所作的定位,應重點做大文化教育業、文化旅游業、演藝娛樂業和傳媒廣告業。
依托資源,做大文化旅游業。白城擁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要在旅游市場搶占更大的蛋糕,就必須將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優勢挖掘發揮為產業優勢。首先,要強化歷史資源不可再生的觀念,保護好、管理好歷史文化遺存,切忌破壞原有風貌;其次要突出特色,促進文化與旅游的結合,使游客在旅游觀光中體味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得到更高的精神愉悅和文化需求的滿足。其三,注重分析旅游市場變化規律,抓住消費者的興奮點,精心策劃營銷策略,不斷推出新的旅游項目。第四,要加強區域合作,整合旅游線路,共同拓展市場,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享。
改善設施,提升演藝娛樂業的層次。演藝娛樂業包括文藝演出、體育健身、體育娛樂、網絡游戲及音像放映、歌舞、棋牌娛樂等。要改善文化娛樂基礎設施,拓展融資渠道,興建一批現代化的文藝活動場所;要抓住現代城市居民崇尚健康的心理,建設一批體育健身、娛樂場所、興辦一批健身、運動培訓學校,把體育產業攪動起來。同時,國有藝術院團要堅持走文企聯姻的路子,實行文化、企業、媒體三方聯動,借助傳播媒體進行文藝活動的產業運作,出好戲、出精品,用高質量的演出贏取觀眾,吸引更多的企業上門“聯姻”,成功地獲取兩種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改善服務,做大傳媒廣告業。傳媒廣告業包括報業廣告、廣播電視廣告、網絡廣告等,傳媒業的產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廣告業務。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傳媒廣告業的市場將越來越大。報紙要增強可讀性,增加域外發行量,增強輻射力;廣電業要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改善收聽、收看質量,提高電視、廣播人口覆蓋率;要增強電視節目的娛樂性,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才能使更多的廠商增加廣告支出。網絡廣告業目前份額較小,但發展趨勢走強,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增加網線鋪設長度和密度。
三、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涵養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文化消費來拉動,文化消費需求與人們的文化素養、消費習慣息息相關,而人們的文化素養、消費習慣是在生活環境影響下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因此,政府及有關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建立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營造濃厚文化氛圍,不斷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強化文化消費觀念,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涵養基礎。
完善和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就白城實際而言,文化產業尚屬弱勢產業,需要政府的強力支持。因此,政府要進一步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廣開融資渠道,增強文化投入;要結合文化產業的特殊性,對其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給予特殊的政策扶持,文化企業應享受的優惠政策要優惠到位。要整治經濟發展環境,既要查處吃、拿、卡、要等部門不正之風,又要實行政府購買,政府以身作則,不隨意調用文化企業的人、財、物,給文化產業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
加大文化事業經費投入。當前,白城的文化事業單位普遍存在投入不足、設施陳舊等諸多困難,政府必須進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和文化事業單位工作條件,用經濟的手段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精品、多出成果,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先進文化,發揮文化的教化功能,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欣賞水平,培養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將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回報。
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引導群眾的健康文化消費。現代消費不同于傳統消費,都是通過創造一種新產品后,才形成消費熱點,文化消費同樣具有生產引導消費的顯著特點。作為欠發達地區的白城市更要努力繁榮文化市場,為人們提供可供選擇的多層次、多類型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優化文化消費結構,培育人們的文化消費傾向;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加大對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讓健康、積極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占領市場,強化人們健康消費、正當消費的觀念,進而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