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傳統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影響,私營企業主的責任意識不強,重業務輕財務,會計控制和基礎極為薄弱,提供的會計信息也嚴重失真。本文闡述了我國中小私營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的問題現狀及其原因,指出中小私營企業應充分結合其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來完善自身的會計控制,并提出了私營企業加強會計核算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 私營企業會計核算對策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迅速發展,私營企業力量也在迅速壯大。2001年以來,私營企業數量有了明顯增長,2009年底,私營企業達到300.55萬戶,比2001年增加97.7萬戶,增長48.16%。而且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私營企業的納稅額也在同步增加,對國民經濟的增長產生了巨大貢獻,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企業主本身淡薄意識及會計基礎薄弱等原因,使得當前私營企業會計核算與企業會計的體制機制的矛盾日益加深,違背會計原則的情況下偷漏國家稅款。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勢頭,也給國家財政收入造成巨大的損失。
一、私營企業會計核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私營企業主不重視會計核算,或受利益驅使有意阻礙會計規范核算
家族制的私營企業為企業老板的“獨裁”統治創造了有利條件,使自然人與法人的概念混為一體,由于私營企業主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綜合素質亟待提高,加上其對公司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的意識淡薄,無法對企業財務運作給予正確指導與有效監督。局限于會計制度和法律法規的了解,使得私營企業主對會計核算難以重視,造成財務管理流于形式甚至出現混亂的局面。另外有些私營企業主為達到偷漏稅等不法目的,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報告,任意調整增減賬面利潤,而且想方設法為這些不法的行為披上合法的外衣,這種行為對規范會計核算最具有很大的破壞性。
2. 會計核算主體界限不清,企業產權與個人財產界限不清
私營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的高度統一,滋生了企業財產與個人家庭財產經常發生相互占用的情況,對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嚴謹性造成了很大影響。企業領導者集權現象嚴重,對于會計控制的作用缺乏應有的認識,所有者憑借經驗和感覺進行管理和控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會計控制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
3. 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機構設置與會計人員任用不符合會計規范要求
會計機構設置與會計人員任用不符合會計規范要求。一是基于成本考慮,很多私營企業不設置會計機構,有的即使設置會計機構,也是層次不清、分工不明確,而且設施簡陋,缺乏必要的硬件設備,辦公條件較差。二是我國絕大部分中小私營企業財務主管、出納等崗位絕大部分由業主家屬擔任,普遍存在任人唯親的現象,使得會計控制不能有效執行,嚴重擾亂了企業正常的財會工作秩序。有些單位請身兼數職的人定期做賬,無法保證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三是由于私營企業的吸引人才的能力低,會計隊伍建設缺乏經驗,現有會計隊伍也易跳槽,極不穩定。
4. 缺乏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和監督機制
私營企業會計人員配備不合理,崗位設置凌亂,在內部會計監督與控制方面存在明顯的弊端。一是私營企業會計崗位一把抓,不相容崗位的相互錯亂,為數眾多的私營小企業不專設出納崗位,經營活動中違規違紀現象較為普遍。私營企業主重業務輕財務的現象,加深了舞弊及偷稅漏稅的可能,內部監督機制形同虛設;二是財政部門的監管流于形式,致使部分小企業領導者無視會計工作的重要性。社會審計對私營企業約束性較小,其年度會計報表不經注冊會計師審計就能報出,有很高的財務執行風險,另外會計師事務所也不愿從事私營企業的審計,只靠政府的單項外部監督,注定是失敗的。
5. 會計核算水平低,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容易失效,不能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
會計人員素質決定著私營企業會計核算工作水平。目前,私營企業中會計核算水平低主要表現在帳簿登記混亂,帳務處理不及時,虛假編制會計報表等。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為企業主對企業前景預測和經營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如果會計核算工作質量不高,就不能為企業經營提供有用的信息。此外,會計控制經濟活動、評價經營業績、參與經濟決策等職能的發揮,進一步對會計核算、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對規范私營企業會計核算的對策
要解決私營企業會計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僅要加強外內審計和監督力度,還要以企業本身業務特點為主線,增強私營企業主責任意識,提高會計人員財務核算能力,具體提出以下對策:
1. 政府要高度重視私營企業的發展,不斷制定和完善有關涉及私營企業會計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規、實施細則,同時加大執法和宣傳教育的力度,為私營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創造有利的客觀環境。借助政府部門的力量,努力改變企業主重業務輕財務的管理理念,使私營業主愿意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會計核算規范化的工作中來,從而推動我國私營企業的良性發展。
2. 認真貫徹企業會計制度特別是小企業會計制度,特別是結合新會計準則的立法精神,對會計作假舞弊的私營企業及業主進行處罰,為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提供保障。盡快建立與私營企業相適應的會計制度,阻斷因私營企業主經營權與所有權統一的舞弊通道,從而督促私營業主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管理上做到權責對等,會計控制及核算有序、健康推進。
3.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工作質量。(1)加強單位內部會計管理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貫徹執行會計法規保證單位會計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強會計工作的重要手段。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具體包括內部會計管理體系、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財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制度、財務會計分析制度等。必須加強民營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從制度上保證會計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2)科學設置會計崗位,嚴禁不相容職務由一人擔當,完善會計核算流程,及時入賬,保證會計資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及會計核算等方面的培訓和學習,按實際編制企業財務報表,以便為企業主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另外建立一定的機制,對企業主獨裁統治形成一定約束,確保私營企業科學長久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推廣會計工作電算化,促進會計工作現代化。會計電算化有利于會計賬、證、表的處理規范化和會計檔案、固定資產規范化管理.同時更可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從而提高了會計隊伍整體素質,也使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就會達到新的高度。
4. 內外部監管有效結合,雙管齊下。從目前我國私營企業的現狀來看,企業應合理依托自身約束機制和內審部門的監督來規范會計核算工作。財政部門、稅務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幫助私營企業實現會計規范化。稅務部門是中小企業會計信息的主要需求者,辦理中小企業稅務登記證和供應銷售發票時,應督促中小企業基礎工作規范,對于尚未建賬或建賬不規范的中小企業不予以辦理稅務登記,不予供應發票,要求到財政部門辦理了相關手續后方可辦理相關業務。此外還要結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對較大的私營企業進行財務報表等的審計,以便發現其核算工作的問題,加以解決。內部監督、外部監管、第三者責任方審計的有效結合,可以防范私營企業會計核算中的不合規現象,規避風險,促進其經營向著健康、良性發展。
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全社會各方面付出長期的努力。在此過程中,作為社會經濟事務管理者的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建立和完善市場游戲規則,為企業提供公平、合理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的同時,更應注重加大執法、檢查的力度,以規范企業行為;至于私營企業企業本身,應注重加強會計核算水平,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決策者的經營管理提供合理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榮樹新楊楚義:民營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2008.4:62-63
[2]陳國清:規范私營企業會計核算的探討.經濟師.2006.11;146-147
[3]王軼男王波:加強私營企業會計基礎的認識.會計師.2007.3;41-42
[4]何海釗李翠娟龍燁:小型私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及對策淺析.商場現代化.2007.12;324
[5]鄧云龍:論私營企業會計控制.審計與理財.2009.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