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大量的現金交易,尤其是大額現金交易不僅加大社會交易成本,而且增加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發生的幾率,對反洗錢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本文在筆者對海南省主要商業銀行近3年的大額現金交易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海南省大額現金交易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海南省;大額現金交易;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0)12-0026-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2.06
近年來,雖然各種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得到迅速普及,但各經濟主體之間交易性使用現金量并沒有出現相應的萎縮,繼續保持快速上升趨勢。以流通中的現金為例,從2002年末的17278億元增加至2009年末的38246億元,7年時間增長了1.2倍,年平均增長12%,高于同時期我國GDP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大量的現金交易為偷逃稅款、逃廢債務、貪污、挪用公款、行賄受賄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對反洗錢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中國反洗錢戰略》(2008—2012)中提出了加強大額現金使用情況的監督,加快大額現金管理政策研究的明確要求[1]。為進一步了解海南省大額現金交易現狀,以便加強研究和管理,筆者對海南省主要商業銀行①近3年的大額現金交易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了海南省大額現金交易現狀,并相應地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海南省大額現金交易的現狀及特點
為了客觀了解現金使用特別是大額現金使用情況,筆者設計了商業銀行統計調查表,對商業銀行的現金收支業務和非現金支付結算業務②,特別是大額現金收支業務(包括5萬元以上和20萬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情況開展了調查。為了保證數據同期可比,筆者分別調查了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和2009年11月三個月海南省主要商業銀行的相關業務數據。調查表明,海南省內單位和個人現金使用量快速上升,現金收支業務相對于非現金支付結算業務占比大幅上升。在現金業務中大額現金收支已成為業務的主體,而且隨著大額現金業務的快速上升,大額現金收支在現金收支業務所占比重也明顯上升。
1.現金和非現金支付結算業務增長迅速,現金收支相對于非現金收支的比重明顯上升。從現金收支業務統計看,2007年11月海南省主要商業銀行實現現金收支688.6億元,至2009年11月現金收支1428.2億元,兩年時間增長了1.1倍,這表明單位和個人的現金使用量近兩年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從非現金支付結算業務統計看,2007年11月海南省主要商業銀行非現金收支1574.3億元,至2009年11月非現金收支2450.5億元,兩年時間增長了56%。雖然非現金收支增長速度較快,但明顯低于現金收支的增長速度,使得現金收支相對于非現金收支的比重明顯上升,從2007年11月的44%上升至2009年11月的58%,這表明現金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支付結算工具③。
2.對私業務在現金或非現金收支業務中占比上升,對公業務呈下降趨勢。從對公和對私業務占比看,企事業單位雖然一直在現金或非現金收支業務中占據主導地位,所占比重大都保持在50%以上,但近兩年來所占比重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參見圖1右軸)。從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企事業單位在現金收入業務所占比重略有下降,從54%下降至52%;在現金支付業務所占比重明顯下降,從60%下降至52%;在非現金收入和支付業務所占比重均大幅下降,從83%和85%分別下降至63%和70%①。因此,隨著居民個人收入和財富的不斷增長以及投資與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居民個人在現金或非現金收支業務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3.大額現金收支為現金交易業務的主體,占比呈逐年遞增態勢。從海南省主要商業銀行現金收支的業務統計看,單筆5萬元以上的現金收支已經穩占現金交易業務的主體。2007年11月單筆5萬元以上現金收支475.7億元,占現金收支總額的比重為69%;而到了2009年11月,單筆5萬元以上現金收支已達到1009.5億元,兩年時間增長了1.1倍,占現金收支總額的比重升至71%。與此同時,單筆20萬元以上現金收支也逐年遞增,2007年11月單筆20萬元以上現金收支343.4億元,占現金收支總額的比重為50%;2009年11月單筆20萬元以上現金收支達到785億元,兩年時間增長了1.3倍,占現金收支總額的比重上升至55%②。
4.大額現金收支中對私業務占比總體上升,對公業務相對下降。企事業單位雖然一直在大額現金收支業務中占據主導地位,所占比重大都保持在60%以上,但近兩年來個人客戶所占比重上升明顯(見圖2)。從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單筆5萬元以上現金收支中居民個人所占比重從32%上升至36%,在單筆20萬元以上現金收支中居民個人所占比重也從20%上升至25%。這表明在大額現金收支業務中,居民個人的作用明顯增強。
二、大額現金交易現狀的原因分析
從調查問卷的情況看,導致現金交易的大量存在有多種原因。從現金管理的博弈三方(即經濟主體、金融服務機構和監管部門)看,形成大額現金交易的原因可歸為三個層面,分別是經濟主體行為原因、金融服務缺失原因和監督管理缺位原因。
1.經濟主體行為原因。經濟主體行為原因是指單位和個人的行為偏好導致大額現金交易的發生,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的行為表現:一是現金交易習慣。現金交易方便快捷,人們形成了現金交易習慣,隨著財富不斷增長,一些經濟主體仍習慣選擇現金交易方式。二是不會使用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由于個人金融知識匱乏,一些居民個人和私營業主不會使用銀行轉賬、網上銀行等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只能使用現金交易。三是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收費。辦理非現金基本結算類業務需要向銀行支付一定的費用,從而加大了非現金交易的經濟成本。四是對非現金交易缺少安全感。由于非現金交易領域的金融詐騙案件較多,如匯票詐騙、支票詐騙、銀行卡詐騙和網上銀行詐騙等等,而且涉案金額明顯高于現金交易的假幣案例,單位和個人為歸避風險會優先選擇現金交易。五是部分非現金支付不能實時到賬,如跨行轉賬或異地轉賬等,從而加大了非現金交易的時間成本。六是偷逃稅款。由于現金結算透明度較轉賬結算差,一些企事業單位、私營業主和居民個人為了偷稅漏稅,在市場交易中更多地使用現金結算,從而逃避稅務部門監督檢查。七是掩蓋犯罪行為。毒品交易、行賄受賄及其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都需要大量現金才能隱藏資金運行軌跡,從而達到掩蓋犯罪行為的目的。
2.金融服務缺失原因。金融服務缺失原因導致大額現金交易的發生,主要表現為缺少非現金交易條件。由于我國金融服務不均衡特別是農村金融服務缺失,部分農村和城鎮包括一些大型批發市場和商品集散地缺少銀行卡交易和網上交易等非現金交易所需的硬件條件,因此只能采用現金方式進行交易。
3.監督管理缺位原因。監督管理缺位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法規制度滯后或缺失,沒有對大額現金交易形成有效的法律約束。一方面,現行現金管理法規制度的許多條款內容陳舊過時,而且存在許多不足和弊端,法律責任很難落實;另一方面,一些大額現金管理的規章制度被廢止,導致大額現金管理制度缺失,從而嚴重影響了監管部門對現金使用特別是大額現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①。二是商業銀行現金管理功能弱化。事實上,商業銀行處于現金收支的第一線,對單位和個人的現金存取擔負一定的管理責任。但銀行商業化改革以來,銀行更注意經營的盈利性,因此更多地服務顧客而弱化現金存取的監督和管理。
三、有效管理大額現金交易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海南省主要商業銀行現行現金管理方法的多次調查,在認真分析大額現金交易原因和充分借鑒國外司法經驗的基礎上,可以采取多種管理措施減少大額現金交易行為的發生。本文將這些管理措施歸為三大類,分別是行政司法方法、經濟技術方法和賬戶管理方法。
1.行政司法方法。其是指通過政府的行政或法律措施減少大額現金交易行為的發生。一是加強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的宣傳和培訓,通過公益活動、公益廣告等加強對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的宣傳,并對使用現金大戶進行非現金交易知識培訓,逐漸形成非現金交易的社會風氣和氛圍;二是完善非現金交易條件,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幫助部分農村或集鎮包括大型批發市場和商品集散地建立銀行轉賬、銀行卡交易等非現金交易平臺或渠道;三是加強對非現金交易、洗錢等金融違法案件的打擊力度,提高單位和個人對非現金交易的安全感,并降低對大額現金的存取需求;四是大額或可疑現金存取稅收稽查,對大額或可疑現金存取的單位和個人的稅收情況進行稽查,防止利用現金交易偷逃稅款;五是大量攜帶現金稽查,出于社會安全和防御犯罪的考慮,對單位或個人大量攜帶現金的行為進行稽查,對無法證明現金合理來源和用途的單位或個人予以行政處罰。
2.經濟技術方法。其是通過調整現金和非現金使用的經濟與時間成本減少大額現金交易行為的發生。一是大額現金支取收費,即銀行對支取一定額度以上的大額現金按一定比例進行收費,從而提高現金交易的經濟成本;二是降低轉賬和刷卡等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的收費標準,從而降低非現金交易的經濟成本;三是要求跨行轉賬或異地轉賬等非現金支付結算實時到賬,從而降低非現金交易的時間成本。
3.賬戶管理方法。其是通過對賬戶現金支取限制減少大額現金交易行為的發生。一是大額提現預約,提取一定額度以上的大額現金,取款人需要至少提前1天向商業銀行進行預約;二是賬戶分類管理,將單位賬戶分為基本存款賬戶、一般存款賬戶、專用存款賬戶和臨時存款賬戶,將個人賬戶分為個人結算賬戶和個人儲蓄賬戶,并對不同類型賬戶的現金支取等行為設立不同規定進行分類管理;三是大額提現分級審批,商業銀行對內部崗位設立不同的權限等級,對支取不同金額的現金進行分級審批;四是賬戶現金支取限額,商業銀行根據單位或個人的使用現金情況與需要,按照其存款余額的一定比例設定月(或季)均支取現金上限[2]。
隨著海南省居民個人在大額現金收支業務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在大額現金管理政策中應注重同時加強對公和對私業務的管理,避免當前針對單位而忽視個人的現金管理模式。在具體措施的選擇上,筆者認為應在把握“正確引導、加強服務、合理規范和嚴格監督”的原則下,綜合運用行政司法、經濟技術和賬戶管理等多種方法,建立起監督管理大額現金交易行為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中國反洗錢戰略(2008—2012)[R].2009.
[2]吳崇攀,韓芳,朱米均.限制大額現金交易的非經濟手段研究[J].南方金融,2009(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