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回放】(中考記敘文閱讀題精選)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美國]喬克·邦德
每天中午吃過午飯,總有孩子的嬉鬧歡笑聲在隔壁院子里響起。那是我的新鄰居索尼亞在同她的三個孩子玩著捉迷藏的游戲。
索尼亞給其中大一點的女孩蒙眼睛,她一邊系紗巾,一邊喊:“杰瑞、邁克,你們都藏好了沒有?”兩個小男孩的聲音就從院子的另一頭傳來:“我們都準備好了。”索尼亞又小聲地叮囑身邊這個女孩:“琳達,你可不準偷看哦!”琳達脆生生地回答:“媽媽,我沒有偷看。”
索尼亞將琳達輕輕地往前一推,說:“好啦,你現在就去抓住那兩個小家伙吧!”琳達小心地邁開步子,抬起雙手,摸索著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索尼亞則遠遠地站在后面進行指揮:“琳達,小心!那里是臺階。注意!你的左邊是公路,右邊是商場,再過去就是電影院了,前邊左轉,很好,你已經到學校了。現在,杰瑞站在公路邊上,邁克蹲在商場附近。琳達,你只要往后一點就可以捉住他們了。”琳達轉身,果然就抓住了邁克,很快又抓住了杰瑞。這時,院子里就會爆發出巨大的歡笑聲。然后,索尼亞又將紗巾蒙住杰瑞,讓他去抓琳達和邁克。
我看得吃驚,這樣捉迷藏我還是頭一次見到。
出于好奇,也因為他們這樣的玩鬧,實在是打攪了我的睡眠,我決定去拜訪這位新鄰居。我心里盤算著,如果她能答應每天中午都帶孩子們去電影院,我很樂意為他們支付電影門票錢。
我敲開了索尼亞的院門,表達了想請孩子們去看電影的意愿。我的眼睛不經意間穿過了索尼亞的肩膀,我看到她身后院子里橫七豎八畫滿了線條,三個孩子在線條構成的奇怪圖形里玩得正起勁。
“哦,看電影?孩子們,你們知道嗎,這是喬克叔叔,他說要請你們去看電影。”索尼亞向孩子們介紹我。盡管看上去索尼亞很熱情,但她好像對我的邀請并不感興趣。趁著孩子們玩得入迷的當兒,她向我眨眼睛,示意我隨她走到一邊說話。
她告訴我,這三個孩子是她從孤兒院里領出來的。由于擔心鄰居的孩子對他們不友好,也怕人們知道孩子的身世后對他們有偏見,她跟先生才決定遷居到此。喏,在這里我們就你一個安靜的鄰居。她對我笑得友善。她說最近她正在以捉迷藏的方式,教孩子們如何在這個小區里生活,如何獨自去上學。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院子里畫的原來就是這個小區的地圖,而索尼亞所說的那些公路、商場和學校,其實是圖畫里建筑的稱呼。
“不瞞您說,現在,琳達已經能夠獨自一人往返于海德學校了。”索尼亞說起來十分驕傲。
“海德?你的意思是……琳達她是盲童?”我非常吃驚,因為海德是附近一所有名的盲人學校。
索尼亞點了點頭,補充說:“不僅是她,杰瑞與邁克也快要入學了。”她招呼著孩子們過來。三個孩子摸索著慢慢走到她身邊,拽著她的手唧唧喳喳地問:“媽媽,媽媽,看電影有捉迷藏好玩嗎?”索尼亞對我一笑,說:“這個我們還是請你們的喬克叔叔來回答吧。”
我突然被一種不知所措的情緒感染,覺得自己很對不起這些孩子。我撫摩著他們的頭,看著他們仰望的眼神里的無憂無慮,高聲說:“當然沒有,有什么能比捉迷藏更好玩呢!”
(沈湘編譯,選自《讀者》,有改動)
1.“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中運用第一人稱表述有什么好處?
3.在游戲時,索尼亞給琳達“蒙上眼睛”并叮囑她“不許偷看”的用意是什么?
4.根據本文的記敘內容,談談你對“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這個題目的理解。
5.說明這篇文章的記敘順序。
【命題趨勢】
記敘文閱讀對于人稱、順序、線索的考查,一般有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列舉題等題型。近年來,旨在鼓勵創新的開放性試題頻頻出現在各地的中考語文試題中,這類試題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要求,但答案不強求一致,倡導多角度思考,強調言之成理。最近幾年記敘文閱讀對順序、人稱、線索的命題趨勢變化及其特點的考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理解和分析記敘文的人稱,要求考生能夠重點區分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的特點和作用。2.理解和分析記敘順序的特點和作用。要求考生能夠依據所學到的知識,對文中的記敘順序進行分析和把握,重點有常見的四種記敘順序,即順敘、倒敘、插敘、補敘。3.要求考生能理解和把握記敘的線索。即能借助對文章結構的分析,說出具體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歸納出段落的大意,進而找出文章的線索。其中以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的考查較多,多數記敘文存在著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這類題時常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現。
【應對策略】
一、靜心閱讀整體把握。
閱讀記敘文,首先要克服讀文章的浮躁情緒,靜下心認真讀一遍文章,找出記敘的要素。記敘文在記敘過程中,一般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六個要素,它們既互相聯系,又獨立存在。有些記敘文可以省略一兩個要素。看到文章,不必管題目如何,先靜下心認真讀文章,看記敘的要素是如何體現的。找出記敘文的六要素,也就把握了全文的基本內容。
二、快速找到要素線索。
整體閱讀時,還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并沿著它逐步弄清各個段落、層次的安排,直至弄懂全篇的思想內容。記敘文的線索是比較復雜的,它由文章的內容、文體特點、寫作風格等多方面因素決定。
三、仔細把握記敘順序。
用心體會人稱的特點與作用。
四、推敲題目再讀文章。
有了整體感知的基礎后,要仔細看題目,弄清各小題答題的具體要求。只有遵循這個要求,考生才有可能答對從而得分,否則就難免答非所問,甚至南轅北轍。
解答記敘文閱讀對順序、人稱、線索的題目,前提是對閱讀材料的充分閱讀,依據對文章內容的閱讀與理解,去偽存真,排除命題人設計的迷惑因素。
參考答案
《記敘文的順序、人稱、線索閱讀題解析》
1.“我”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是索尼亞一家活動的見證人。2.用第一人稱表述更容易直接地表達作者的意思,讓讀者可以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可以減少讀者與文章的距離感,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3.因為孩子的心靈永遠是明亮的,在母親的眼里,孩子跟常人一樣,什么都看得見!4.其實題目的本身用意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更好玩”,用這樣的題目只是想讓我們能夠關注這樣的一群人。人與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活著的意義,不管是作為父母、老師,還是其他的什么人,都會被身邊的某一些特別的人所感染,說“更好玩”實際是指故事讓我們更感動,更感嘆。5.順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