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設計是建筑設計師在建筑規劃的基礎上,運用建筑技術和現有的各種資源,結合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業主的要求和設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完成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空間構筑。本文從建筑設計中的經濟理念入手,闡述了建筑設計合理性理念的基本內涵,分析了建筑設計經濟合理性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建筑設計經濟。
[關鍵詞]建筑設計合理原則
一、前言
建筑,追溯源頭應當推遠古時代的洞與穴。建筑體現著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演變。建筑本身的功能、類型的變化以及悠遠的歷史傳承也大都映襯著時代的變遷,加之其與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人文等因素的密切關系,以及多種經濟環境的交織,使得建筑存在著時期差異、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這些差異的共存,也就導致了建筑成為具有多元化和多樣性的人類生產活動和精神場所的產物。建筑設計是建筑設計師在建筑規劃的基礎上,運用建筑技術和現有的各種資源,結合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業主的要求和設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完成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空間構筑。它是建筑物的最后設計,通過它來實現建筑物的所有功效,包括個體功效和社會功效。建筑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綜合系統工程,在其不同的工作階段,無論是建筑的前期策劃、建筑方案設計和建筑技術設計的深化階段都始終貫穿著合理性這一理念。經濟在經濟學上指“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人類的建筑活動是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工業社會以來,建筑發展構成了社會經濟進步的重要動因,但在發展過程中對社會資源的消耗,又使之成為當代能源危機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建筑發展的可持續性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提倡“經濟”的主旨是指行對建筑作品的優化、保障社會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經濟價值,不僅是評判建筑設計作品優劣的重要尺度,而且也是能否促進國民經濟合理發展的關鍵環節。
二、建筑設計合理性原則的基本內涵
建筑巨大的物質消耗在對建筑合理性提出要求的同時,也對建筑設計提出了合理性的要求,使建筑設計在經濟條件的制約下進行。但是,建筑可以通過有效的設計方法,在建筑的總體布局、空間組合和技術選擇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以有限的經濟條件達到建筑的建設要求,或在限定的經濟條件下創造出較多的使用價值。因此,全面地分析建筑消耗、合理平衡建設成本和消費成本是提高建筑合理性的關鍵。另外,還要從現實經濟條件出發,對技術設置進行恰當的選擇,有機協調建筑諸要素,提高綜合效益,這些構成了建筑設計合理性理念的基本內涵。
此外,由于建設可用資源的有限性,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師對建設投資進行合理的分配和高效利用,同時建立可持續發展觀。要根據社會生產力的發水平,國家經濟的發展狀況,人民生活的現狀等因素,確定建筑的合理投入和建造所要達到的建設標準,以求在建筑設計中做到以最小的投入去獲取最大的經濟和使用效益。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善于把技術問題語經濟指標相結合,通過經濟分析和經濟比較以及效果評價等手段,來正確認識和處理先進技術與經濟合理之間的相互關系。建筑設計師只要能把控制好工程造價的觀念滲透到設計階段的每個環節之中,全面評估先進技術的經濟合理性,又能實事求是的在經濟合理的基礎上大膽運用先進技術,就有可能真正達到建筑設計的經濟目標。
另外,還要認識經濟效益與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對建筑經濟效益的含義應從兩方面加以理解。其一,指建設資金投入的經濟回報;其二,指在建筑全壽命過程中對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良好的經濟回報是建筑發展得以不斷延續的必要條件;而社會資源的優化和高效利用則是建筑發展由粗放型轉入集約化、真正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兩方面內涵是相輔相成的。在與環境、社會兩大效益的相互關聯中,經濟效益起到的是基礎性的作用。沒有經濟效益的建筑,其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也無從談起。反過來,建筑活動只有在有效地塑造出舒適的空間環境、體現出良好社會效益的基礎上,才能最終實現其經濟效益。
三、建筑設計經濟合理性的影響因素
建筑設計合理性是在“適用、經濟,安全、美觀”的原則要求下,用較少的投入獲取盡可能多的經濟利益,或在相同勞動消耗下,獲取最佳使用效果。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建筑設計達到適用性、經濟型、藝術性的協調統一。自從人類開始進行建筑活動以來,經濟條件就表現出強烈的制約作用,無論是何類何種建筑都離不開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的支撐,而這兩項資源又離不開經濟條件的制約,因此建筑也不得不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從建筑設計工作實踐來看,影響建筑設計經濟合理性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思想陳舊設計中的錯、漏、補,使工程造價出現“三超”現象,即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這主要是由于有些建筑設計師知識更新慢,不了解飛速發展的建筑科技的最新趨勢,設計理念落后,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更是缺乏認識。選用過時的材料和設備。有的則是設計中的錯誤在施工過程中才暴露出來,只能進行變更、修改、補充設計,有的甚至發生事故,造成返工或產生更嚴重的后果。
2.華而不實的建筑創作,忽視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 現在某些建筑設計師在設計中只是一味貪大求洋,片面追求新、奇、特與豪華高檔,而不考慮建筑的適用與經濟。一時間,模仿國外的“歐陸風情”等建筑以及“符號”、“架子”、“銳角”、“玻璃幕墻”等標志成為一種時尚。“適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在崇洋的風氣中已經被漸漸忽視了,甚至國內的設計師們已經不敢理直氣壯地宣揚“適用、經濟、美觀”。
3.工程技術與經濟觀念相分離 有些建筑設計師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并不差。但是他們缺乏經濟觀念,導致設計思想保守,認為降低投資成本是業主的事,是財務人員的職責,與己無關。有的不進行方案比較和優化.拿單一方案一畫了事。有的雖作比較也只是注重立面造型而不注重經濟方面的分析比較。這樣以來。建筑設計的經濟合理性就很難做到。
4.閉門造車的設計過程 現在很多工程中,建筑設計師對工程前期的研究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建筑策劃的概念,缺乏可行性研究,埋頭專注于方案設計,使得設計中的一些問題直到施工階段才暴露出來。
5.相關政府部門對設計的審查、監督不到位 有關主管部門對設計圖紙審查,大都注重技術性而忽視經濟合理性,甚至個別地方領導不聽取專家意見,僅憑一張效果圖和個人的喜好就決定,造成好多工程建成后既不適用又不經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誤導作用。
四、建筑設計合理性的原則
注重合理性的建筑設計包含著非常廣泛的內容。除了以往實踐中所強調的改善建筑體形系數、降低層高、改進建筑材料保溫性能和氣密性等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外,更要在建筑空間組織、結構沒置、能源與資源利用、技術組織,以及建筑循環再利用等方面全面地確立合理性的原則和方法。
1.“少費多用”原則 意在借助有效的手段,用盡可能少的材料、資源消耗來取得盡可能大的發展效益。在人類發展與資源危機的矛盾日漸突出的今天,它不失為一條重要的合理性設計原則。“少費多用”原則還體現在建筑空間組織、利用的高效化方面。這要求不僅要重視對每一平方米面積的有效利用,還要對三向度的空間做充分的發掘。
2.集約化原則 城市、建筑發展與土地資源總體供求矛盾是當今環境危機的突出問題之一。在建設實踐中應注意立體地開發用地空間,發掘城市地上及地下空間的利用效益;結合舊城改造,拆舊建新,提高城市容量;在建筑空間的構筑中,還應積極采用輕、薄的新型節能建筑材料,以少占建筑空間。建筑設計中還應注意結合廢水凈化、雨水收集,設置循環用水和分質用水系統,并積極采用各類節水設施、設備,有效地控制用水量。
在全球推進可持續性能源開發、利用的戰略進程中,建筑節能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設計中應結合相關技術的進步,提高能源的集約化利用程度;另外,要積極結合自然氣候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資源,以減少空調、照明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3.適宜性原則 當前多種技術體系并存的現實首先是與地域經濟差異相對應的。技術設置要做到切實可行、經濟有效,就必須從地域經濟的客觀條件出發,與人們的實際消費需求相適宜。另外,建筑設計中與自然氣候、地形、地貌、地質等因素相結合,常常會使方案的建構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設計結合自然”、“設計結合氣候”已成為建筑設計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另外,社會習俗、信仰、審美、價值觀等因素同樣對建筑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一個單純從技術合理化角度出發,而忽視社會人文要素的建筑方案是很難得到使用者認可的,甚至與其經濟實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離的。
4.循環利用原則 建筑的循環利用原則包括再利用、再循環兩方面內涵。再利用是指將各種建筑產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使用。主要表現為對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對結構構件、照明設施、管道設施、各類設備以及磚石構件的重復利用。再循環是指建筑產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經過一定加工處理使之變成可再次利用的資源。這表現在對舊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從人類發展的長遠利益著眼,將建筑的循環再利用與添建、新建相結合,形成建筑發展的動態循環機制,這不僅有利于環境的維護,對于提高建筑的合理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結語
建筑設計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階段,無論是建筑的前期策劃、方案構思、還是方案設計以及技術深化的階段,始終都貫穿著合理性的理念。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師必須從當今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出發,建立宏觀的合理性理念,合理地確定各種條件下的建筑設計標準,總結各項合理性措施,在達到建筑建設要求的基礎上,利用有限的資源獲得盡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達到合理性與藝術性的統。
參考文獻:
[1]吳博:建筑設計中地方風格與追崇主義之間的矛盾關系[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9,30 (4):523~534
[2]章新海:試論建筑設計與經濟的關系[J].工程與建設,2006,20 (5):435~436
[3]王立:淺析“適用、經濟、美觀”在當今國內建筑設計中的理解[J].甘肅科技,2007,23 (4):184~185
[4]曾春雷:建筑設計中的經濟和邏輯思維[J].中國住宅設施,2009,(9):23~25
[5]劉婕:建筑設計的合理性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9,(8):33
[6]吳珂:談建筑設計過程中的合理性體現[J].現代商業,2008,(23):273
[7]呂穎丹 劉衛平:淺談建筑設計的合理性控制[J].科技信息,2008,(5):118
[8]白世福:從合理性角度探討建筑設計的理念及原則[J].商情,2009,(6):27
[9]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0]周平海:新編西方經濟學[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
[11]劉云月:建筑經濟[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