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板市場作為中小企業利用證券市場進行股權融資的場所,能夠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渠道,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體系的構建。本文從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我國創業板新股發行存在一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政策措施,希望能以便建立一個公平、有序、透明、高效的創業板市場。
[關鍵詞]創業板新股發行政策建議
創業板市場又稱二板市場,泛指那些上市標準低于傳統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主要為處于初創期、規模小、但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和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機會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充。相對于主板市場而言,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公司多為成長型中小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其上市條件較為寬松,隨之而來的是其風險也大大高于主板市場。2009年10月23日創業板正式宣布啟動后,特銳德(300001)等首批28家公司所發行A股于10月30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自此,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市場波瀾不斷,泡沫四濺,儼然變成了“創富板”。
一、我國創業板股票發行存在的問題
1.市盈率太高。以首批發行的28家公司為例,第一批發行的IPO平均市盈率是52倍,第二批則是57.19倍,而第三批更是推到了57.5倍。其中寶德股份(300023)和鼎漢技術(300011)的市盈率分別達到81.67倍和82.22倍。而目前A股兩市加權平均市盈率大致為22倍,連創業板市盈率平均數的一半都沒有,更不用講香港股市不到10倍的新股市盈率了。截止2010年4月29日止,我國創業板市場共有74家企業上市,東方財富(300056)的市盈率為最高,達到1437.81倍,就算最低市盈率也有回天膠業(300041)的42.80倍。這么高的市盈率真的就是一個市場的選擇嗎?
2.上市標準不規范。我國擬創建的創業板市場功能之一就是提供較主板市場寬松的上市條件,為中小型企業融資提供服務。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草案)中,從經營時間、財務要求、股本要求、業務經營和公司管理幾個方面做出了一些規定。這雖然降低了進入門檻,但是缺乏成長性指標。而創業板成功,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批高成長性的上市公司,比如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是全球創業板市場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正是有一批像思科(Cisco)、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等科技巨人,發展初期的谷歌(Google)和亞馬遜(Amazon)也依靠自己獨特的技術獲得資金的支持,迅速壯大。
3.公司無形資產定價標準不明。在創業板上市公司資產結構中,無形資產往往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核心資產。但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所持有的無形資產,大多處于創新密集型領域,往往本身并不成熟,且隨時可能被進一步創新所淘汰,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此外,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在基礎研發方面較為薄弱,大量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核心技術對國外已有專利技術存在較為嚴重的依賴,這就使得上市公司無形資產面臨較為嚴重的法律風險,具有高度的不可靠性。
4.監管體制薄弱,可能出現股價操縱、內幕交易等問題。由于創業板上市公司處于創業期和產業化初期,公司規模偏小,股份流通數量有限,信息非對稱,給資金實力雄厚者有機可乘,產生幕后交易,對股價形成控制和操縱。此外,創業企業經營發展變化比較快,穩定性較差,不確定性比較大,很容易滋生內幕信息交易,加大市場投機性,導致股價暴漲暴跌,價格嚴重偏離價值。
二、針對問題應采取的措施
1.制定寬嚴適度的市場準入制度,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設立創業板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那些具備高成長性的創業型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我國當前創業板股票上市時,首先應該嚴格上市條件,對經營風險大、持續經營能力較弱的初創期的公司要嚴格限制,防止創業板市場上充斥著毫無投資價值的垃圾股。要嚴格防止風險投機者包裝的皮包公司進入創業板市場。
2.無形資產定價問題。出于謹慎性的考慮,在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會計計量中,成本法依然具有相當的價值,有必要繼續沿用。但是采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價值是一種更為科學的方法,考慮到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特殊性,應當強制要求其在采用成本法的同時,采用收益法對無形資產價值進行評估,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加以適當披露。
3.嚴格信息披露制度。只要不涉及公司機密如知識產權保護、商業秘密,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及各種軟件系統等多種媒體披露公司業務進展情況、業務計劃及其執行結果以及與此有關的敏感業務信息和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信息等;加快定期報告披露的頻率。對創業板而言應縮短其時限,以幫助投資者在更短的時間內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等基本情況。此外,我們還要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對于保薦人的資格、責任加強管理,以確保保薦人做好企業上市前的輔導和上市后的督查工作。另外,證交所要做好審核上市企業報告、監督企業遵守市場規則等服務性工作。
4.實施嚴格的退市、摘牌機制。為凈化創業板市場的投資環境,對于在創業板上市后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迅速發展壯大的中小高科技企業,當其達到主板市場的要求后,就應轉到主板市場運作,謀求更大的發展;對于連續虧損、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技術優勢喪失的上市公司,可以場外交易市場作為其退出渠道,在場外交易市場進行掛牌交易,不過只能進行股權流通,不允許擴股融資。在場外交易市場中得到成長的企業,可以在滿足創業板市場標準時進行轉板。退市是強制的。
參考文獻:
[1]薛媛:創建我國創業板市場的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
[2]楊品蕓,王維: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若干問題的思考[J],大眾商務,2010
[3]馬汝銀:創業板市場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
[4]吳懷軍:建設我國創業板市場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
[5]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
[6]各大財經網站:新浪財經,百度財經及金融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