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對甘肅高校6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甘肅高校大學生目前的體育消費現狀及影響甘肅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和體育健康行為的主要因素。結果顯示:甘肅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單一,不夠合理,體育消費支出仍處于較低水平體育消費水平對其健康狀況及健身行為的保持和促進效果不明顯。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消費 健康行為
體育消費行為是指消費者為了滿足自身生理、心理和社會需要而進行準備、選擇、決定、購買、使用和評價體育商品(包括物質、精神產品和勞務)等一系列腦力和體力活動的總和。體育消費行為既包括人們有意識通過支付貨幣方式用于體育消費支出的活動,也涵蓋了參與體育活動本體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體力等。無論是從消費者的數量,還是消費者的其他社會性質,任何一項文化消費行為都無法與體育文化消費行為相媲美。體育消費行為的流行與選擇,已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是人們對體育文化需求的心理和行為表現,是體育社會化和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然產物。
有著較高文化素質、深遠思想和強烈的主體意識的現代大學生是新時代的消費群體。他們代表著新的消費理念,有著不同于其他消費群體的獨特見解和適應自己的消費方式;他們的意識和行為不僅對其自身的健康帶來直接的影響,而且還會對周圍的其他人群乃至全民族的健康行為產生示范作用。
甘肅地處西部屬經濟欠發達地區,甘肅省高校除蘭州大學外生源60%以上來自甘肅本省有的高校比例甚至高達70%,一些地方院校如隴東學院、天水師范學院、河西學院的甘肅生源比重更高。“百年大計,育人為本”,了解和研究甘肅省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現狀和體育健康行為,有助于主管部門和各高校制定與甘肅省大學生消費水平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并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適合甘肅省大學生參與的運動項目,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實施,做一些具體的工作。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隨機抽取甘肅省高校600名在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304人女生296人;本科生478人研究生122人;包括文、理、工等專業。
研究方法: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以邏輯分析。根據研究目的,請教有關專家設計了《甘肅省大學生體育消費與健康行為研究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600份,現場發放現場回收,保證問卷的回收。其中,有效問卷577份,有效回收率為96.17%。
二、結果分析與討論
1. 甘肅省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現狀
表1甘肅省大學生月生活費與月體育消費統計表

體育意識、經濟狀況、時間、空間與運動場地是進行體育消費的基本條件,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行為也必須具備這些基本條件,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體育意識和一定的體育興趣愛好,同時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行為才有可能發生[2]。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大學生每月平均可支配費用在300元以下的占25.8%,而65.3%的大學生每月平均可支配費用在300-500元,14.9%的大學生在500元以上,只有0.8%的大學生每月可支配費用在1000元以上。以上調查結果表明,甘肅省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能力還比較有限。其中,月平均體育消費能承受10元以下的占39.9%,10-30元的占25.1%,30-50元的占4.9%,50元以上的占1.6%,月平均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50元以下,占69.8%;有28.6%的學生根本沒有體育消費;只有1.6%的學生的體育消費超過了50元。由于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
靠家庭供應,所以每月50元以下的消費是甘肅省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
2.甘肅省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與消費內容
表2 體育消費水平與消費內容

調查結果表明,甘肅省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是積極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的大學生體育消費的首要目的是為了體育健身,表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本質作用認識深刻,有利于學生的健身意識的形成,促進健康發展。
但目前,我國大學生的體育消費還處實物型消費的初級階段 。甘肅省的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也不例外。在有體育消費行為的學生中,有67.2%的學生用于購買體育器材、服裝,5.1%的學生用于購買健身門票,6.6%的學生用于觀看體育比賽,9.0%的學生用于其他,如健身時喝的飲料等。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甘肅省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主要用于實物消費,這也表明,甘肅省各高校的體育健身設施及器材,目前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3.甘肅省大學生體育健康行為
對大學生而言,進行體育鍛煉行為是體育消費的主要載體。學生體育活動的行為狀況是通過體育活動的頻度來反映的。頻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體育鍛煉的頻度反映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習慣的養成程度。
調查結果表明,在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中 ,64.6%的學生每周活動至少2次以上,這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行為是積極的,大部分學生的活動頻度達到了體育人口的標準,但仍有35.4%的學生每周只活動1次。
只有活動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一定的鍛煉效果。83.4%的學生每次至少活動30分鐘以上,只有16.6%的學生每次活動時間在30分鐘以內,這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效果的認識是比較明確的,根據大學生的身體生理條件以及體育鍛煉對人體機能的影響,建議高校積極倡導和鼓勵全體大學生每周至少進行2次課外體育鍛煉,這一目標就當前甘肅省高校的硬件設施和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來說更具有實際操作意義。
表3 大學生活動頻度和活動強度統計表

4.甘肅省大學生體育消費與體育健康行為之間的影響
在費用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仍能參加體育鍛煉。最主要的目的是健身,其次是興趣所在,而且有一部分學生選擇參加一些免費的鍛煉項目,如籃球等;選擇不參加的理由主要是“生活的壓力”,只有6名學生選擇“沒有時間參加健身”。可見大學生對體育健身的健康促進作用是認同的。
表4經濟緊張狀況下是否參加體育鍛煉

從表4可以看出,經常參加鍛煉的學生人數比不參加的要多,而且經常參加鍛煉的學生里面,身體狀況都要好于不經常鍛煉的學生。在選擇不經常參加鍛煉的學生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功課緊、沒時間”鍛煉,然后依次是“健身知識不足”、“學校設施不完善”、“不喜歡運動”、“沒人指導”和“費用比較緊張”等。在這些原因中,客觀原因是“功課緊,沒時間”,其他都屬于主觀原因,都是可以改變的觀念。說明要改變大學生的體育行為,作為我們體育工作者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即使不受經費影響,仍有1/5的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其中因“費用比較緊張”而選擇不參加鍛煉的學生僅為8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功課緊、沒時間”,表明各個高校采用選課制度及“學分制”、甚至周末也要上課的現狀,從某種程度上剝奪了學生的健身時間。這也是擴招后教學資源緊張導致的結果,這就需要從高校教育體制層面來解決問題了。
表5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三、結論
1.甘肅省大學生持有積極體育態度的人數比例較高,半數以上學生認為花錢買健康是值得的。大學生是一個巨大的潛在體育消費群體,體育消費動機是多樣化的,愿意選擇新穎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著良好的體育消費基礎。
2.甘肅省高校多數大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但鍛煉次數偏少。建議在今后的學校體育工作中,應著重加強培養和教育, 以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為核心,重視課內鍛煉知識、方法和手段的傳授,改革體育課結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等方面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使培養體育意識、能力、習慣貫穿于體育教學過程始終。
3.甘肅省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健身價值是認可的,體育鍛煉態度比較積極,對鍛煉價值和功能的認識比較客觀,參加鍛煉的目的明確——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豐富業余生活。但受地方經濟發展限制,甘肅省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較低,大學生的體育消費還處實物型消費的初級階段,主要用于購買體育器材、服裝。因此,各個學校應不斷加大體育場館建設力度,改善教學環境,優化學生健身環境,不斷滿足學生的健身需求,使學生的體育消費趨向合理化和科學化,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2001)[R].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肖煥禹,申亮:上海市不同階層居民體育消費趨向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2月
[3]宋亨國,王亮:廣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年2月
[4]曹興國:大學生體育消費心理與行為特點調查與分析——以沈陽市高校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27卷
[5]宋亨國: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因素及其模式的確立[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12月
[6]段鵬,肖德,趙漢華: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決定因素的定量分析——以湖北為例[J]. 體育科學,2007年第5期
[7]劉彥果,劉文魁:湖南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調查與分析[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