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從文化產業的概念入手,在構建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對浙江省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研究,得出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并提出了政策建議,以提高浙江省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文化產業 因子分析 競爭力
進入21世紀,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崛起勢頭異常強勁。文化、娛樂正在替代那些相對而言更實在的傳統制造業、金融服務業。文化正在迅速成為新的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輪。世界經濟發展證明:科技型和文化型的產業已逐漸成為知識經濟的兩大支柱,成為世界經濟主要的增長點。
一、文化產業的概念
文化產業尚屬新興產業。目前國際社會對文化產業的概念、內涵、行業構成等尚未形成統一權威的標準。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文化產業定義為:“結合創造、生產與商品化等方式,運用本質是無形的文化內容。這些內容基本上受到著作權的保障,其形式可以是貨品或服務。”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為文化產業包括以下內容:印刷、出版和多媒體,視聽、唱片和電影的生產,以及工藝和設計。此外,在一些國家還包括建筑、視覺和表演藝術、體育、樂器的制作、廣告和文化旅游。
2004年我國國家統計局公布首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其中定義文化產業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行業范圍包括:提供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和文化休閑娛樂的活動,它構成文化產業的主體;同時,還包括與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活動有直接關聯的用品、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以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它構成文化產業的補充。
二、浙江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實證分析
1.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評價指標的選擇原則
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選擇,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①綜合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要盡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一國或某一地區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實際狀況。
②協調性原則。在指標選取中,應突出文化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突出效率、技術、制度和人力資本等因素。
③適用性原則。由于各國或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文化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要根據各國或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充分考慮文化產業的特性與一般產業的差異來選取指標。
④可操作性原則。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的選取不僅應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和簡明性原則,還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則。
(2)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的選取
依據上述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選擇原則,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浙江各城市自身特點,選取了10項指標(表1)進行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以達到對其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目的。這一指標體系分為總體能力層、水平指數層、基礎要素層三個等級:總體能力層綜合表達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總體能力,反映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戰略實施的總體效果;水平指數層主要揭示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形成、變化等原因和動力;基礎要素層采用可測量的、可比的指標對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數量表現、強度表現等進行度量。
表1文化產業發展指標
(3)模型和數據來源
根據上述選取的指標,搜集相關的樣本數據,構建一個浙江各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的評價模型。本文采用的是因子分析模型與聚類分析模型,以2007年浙江的統計數據為依據,量化分析浙江各城市文化產業的競爭水平和各城市文化產業區域差異性。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2008年的《浙江省統計年鑒》。
2.實證分析
研究中對數據進行的操作主要采用SPSS13.0 。
在進行因子分析前, 首先用Bartlett檢驗對樣本是否可以應用因子分析進行檢驗。Bartlett檢驗統計指標檢驗相關矩陣是不是單位矩陣(原假設為相關矩陣為單位陣) 。根據相關數據, SPSS給出的相關計算結果表明:Bartlett ’s 球形檢驗的卡方統計值為201.094,p值近似為0,拒絕原假設,即相關矩陣不是單位陣,適合采用因子分析進行研究。
(1)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原始數據存在量綱及數量級大小的不同,為了排除由于量綱及數量級大小不同造成的影響,采用中心化無量綱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式中為第j項指標的第i個觀測值,分別為第j項指標值的均值和方差。
(2)進行因子分析
將無量綱化數據輸入SPSS軟件運算。
①提取因子
計算相關系數的特征值和方差貢獻率,見表2。
表2公因子載荷矩陣表
從表2可看出,以累積貢獻率達到85%為標準,前兩個公因子的累積貢獻率已達到85%,因此可用前兩個公因子的變化代表整個樣本的相關變量的變化。
②采用最大方差法(Varimax)進行旋轉
了使因子具有可解釋性,利用最大方差法(Varimax)對因子載荷進行了旋轉進行旋轉,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表
從表3可看出,公因子1在公共圖書館藏書量、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第三產業產值、文教體娛樂從業人員和國際旅游收入上的因子載荷系數最大,這些因素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直接相關,因此,該因子可命名為核心能力因子;公因子2在人均GDP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的載荷系數最大,這些因素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因此,該因子可命名為發展潛力因子。
(4) 計算城市綜合得分
為了計算各公共因子的綜合得分, 以便求出反映浙江各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的綜合評價指標的數值,采用回歸法( regression) 來計算因子F1、F2得分,進而,綜合得分F表示為公式:,其中是公因子所對應的特征值,計算結果見
表4。
表4各城市因子得分與綜合得分排名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從表4可知,浙江省各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排名,從強到弱依次為杭州、寧波、溫州、金華、麗水、嘉興、臺州、衢州、紹興、湖州、舟山。杭州的綜合得分遠遠高于其他城市,這與實際相符,作為浙江省會的杭州無論在產業化發展的基礎條件、市場化程度,還是在相關產業支持條件方面都遠遠好于其他城市,從具體指標上看,幾乎所有的指標都要高于其他城市。
1.杭州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最高,其核心因子得分遠遠大于其他城市,但基礎因子得分低于寧波、溫州、臺州和紹興。因此,杭州在加快新興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應大力發展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基礎產業,進一步發展經濟,提高人均收入,改善消費結構。
2.寧波和溫州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中等,其基礎因子得分略高于核心因子得分。這兩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較平衡,發展重點應放在調整產業結構上,加大新興文化產業發展力度,拉長產業鏈。
3.金華、麗水等其他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低。其中紹興、臺州的基礎因子得分高,這與經濟基礎是分不開的,但核心因子得分低,故紹興和臺州應制定優惠政策,大力發展教育,加大文化娛樂、旅游業投入,加強文化核心能力;嘉興、湖州和舟山的基礎因子得分稍高于核心因子得分,故嘉興、湖州和舟山應進一步協調發展文化產業,調整內部結構;衢州、金華和麗水的核心因子得分大于基礎因子得分,故衢州、金華和麗水應大力發展經濟,提高人均GDP和收入。
總之,為了協調發展文化產業,各個城市應制訂相應的產業政策,如調整文化產業結構,突出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加快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培育和發展文化消費市場;構筑高素質的文化人才基地,加強人才培養,創新用人機制等,從而縮小差距,達到資源的優化組合,打造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文化產業集團,以提升浙江省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蔣曉麗: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產業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2]李程驊鐘文磊:都市圈視角下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以南京都市圈為樣本[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8(1).
[3]薛薇:SPSS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4]侯景新尹偉紅:區域經濟分析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