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云南能源經濟基本趨勢的基礎上,運用能源強度結構分解分析法,對云南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結構變動在產業層次上對能源強度變化的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能源效率的提高則是云南能源強度下降的主要動力。經分析得出結論:云南通過經濟結構調整來降低能源強度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然尚有潛力可挖;經濟結構升級應繼續以工業化為主要方向,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仍需通過制度改革和技術引進來促進能源效率提高,從而達到降低能源強度的目的。本文針對上述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云南 能源強度經濟結構
一、引言
近年來,能源問題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改革開放后,云南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然而,云南在取得經濟成就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能源。目前全省經濟發展仍處于以投資拉動為主的發展階段,能源消費居高不下,能源的綜合利用率也較低。因此,降低能源消耗,便成了亟待解決的能源問題之一。本文將在現有關于中國能源強度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對云南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的影響進行研究,主要運用魏一鳴等 提出的能源強度結構分解分析法,分析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的影響,旨在為今后云南省降低能耗提出一些建議。
二、基于結構分解分析方法的能源強度分析
結構分解分析方法(SDA)的基本思路,是把一個目標變量的變化分解成若干個組成要素的變化,從而可以辨別各個要素影響程度的大小,確定出影響作用比較大的因素。繼而可以根據需要把這種分解逐層進行下去,最終把各種影響因素對目標變量的影響區分開來。常用的結構分解方法有Laspeyres指數分解法和Paasche指數方法。它們的共同問題在于總是有分解殘差的存在。本文將采用由Sun提出的另一種能夠完全分解的結構分解方法(Sun,1998),可以避免殘差的出現,從而提高分解結果的解釋效果。
魏一鳴等將能源強度變化分解為結構份額與效率份額。能源強度e指的是:生產單位經濟產出(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投入量,即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因此,總體能源強度一方面取決于反映各產業能源利用效率高低的各產業能源強度,另一方面取決于反映各產業國民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的產業結構。鑒于此,本文將著眼于對產業結構,以及各產業能源利用效率變化對能源強度影響的分析。
依照能源強度結構分解分析法公式,可對云南能源強度變化的影響份額進行計算,其公式如下:
令:e0表示基期的能源強度,en (n=1,2,……N) 表示第n期的能源強度,則能源強度變化可以分解為結構份額和效率份額,其中結構份額為:
, (i=1,2,3;n=1,2,…,N)
效率份額為:, (i=1,2,3;n=1,2,…,N)
其中,ei表示第i產業的能源強度,yi表示第i產業產值占GDP的比例。
為計算當年能源強度變化中的結構份額和效率份額,取第n-1期為基期,則當年能源強度變化中的結構份額為:
效率份額為:
其中,ein-1表示第i產業第n-1期的能源強度,yin-1表示第i產業第n-1期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能源強度變化中的結構份額式和效率份額式分別表示了從基期以來能源強度變化總量中,經濟結構變化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分別提供的貢獻率。當結構份額和效率份額為正值時,說明其推動力與能源強度的變化是同相的;如果是負值,則表示其影響方向和能源強度的變化方向是相反的。
三、云南經濟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的影響
1. 云南能源經濟基本趨勢
(1)云南三次產業GDP及其結構的基本趨勢
1978年~2007年間,云南經濟總量持續增長,按照1978年人民幣不變價計算,GDP增長了13.8倍。尤其在1993年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以后,GDP年均增長率達到10%以上。雖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GDP增長有所減緩,但仍然保持了9%以上的年增長率。圖1反映了按照1978年人民幣不變價計算的1992
年~2007年云南生產總值及各產業生產總值的增長趨勢。
在產業結構上,如圖2所示,第一產業基本呈持續下降趨勢;第二產業的比重從1993年的41.97%開始上升至1998年的46.18%,此后出現下降,2001年后有所上升,但2005年又出現下滑,此后的兩年呈上升趨勢。第三產業的比重在1992年出現大幅度上升,但1993年便由于第二產業比重的上升而出現了波動。
(2)云南各產業能源消費基本趨勢
在云南經濟增長的同時,能源消費總量從2000年開始持續穩定增加,平均年增長率為5.75%,到2007年達到最高點 7173.26萬噸標準煤。從三次產業能源消費趨勢(見圖3)可以看出,2003年后,第二產業能源消費量呈快速增長趨勢,而第一、三產業的能源消費量與其他能源消費量、生活能源消費量則一直處于平穩狀態。
(3)云南能源強度變化趨勢
經濟總量和能源消費的趨勢決定了能源強度的趨勢和波動,從圖4可以看出,云南能源強度于2002年后下降趨勢總體趨于平穩,這是由GDP數值穩步上升,能源消費量亦有所增長引起的。
與此同時,圖4還反映了第三產業能源強度受能源消費量波動的影響很小,基本保持穩定的小幅下降,這顯示出了能源強度變化外在性的特征。
從能源強度的下降幅度來看,云南的能源強度從2000年的1.77下降到了2007年的1.51,平均每年下降0.037。從能源強度下降幅度的數據中(見圖5)可以看出,能源強度的變化幅度基本在-0.15~0.05之間波動。在云南控制能源供給,促使能源消費者加強能源節約和能源替代的情況下,云南經濟的能源利用效率出現較快上升是完全可能的。
2.云南能源強度的結構分解分析
(1)結構份額與效率份額的比較
依照前面提到的能源強度結構分解方法,根據歷年云南統計年鑒和中國能源年鑒數據中的可獲得數據,對云南2001年~2007年間三次產業結構變化,以及能源效率提高對整體能源強度下降的影響份額進行計算。表1 和圖6分別表示了計算的結果。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除去2002年及2004年,結構份額均為負值,也就是說,經濟結構的變化實際上反而促使了能源強度的上升。2001年~2007年間,效率份額均為正值,即三次產業結構變化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共同促進了能源強度的降低,但后者的作用效果明顯高于前者,云南能源強度下降完全來自于效率份額,其中結構份額累計為-23.08%,效率份額累計達到了123.08%,即2001年~2007年期間,云南能源效率的提高全部是由各產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所推動的。
(2)三次產業效率份額的比較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云南能源強度下降完全來自各產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因此有必要對各產業的效率份額進行分析。依照當年效率份額公式,可得各產業的效率份額計算公式:
其中,ein-1表示第i產業第n-1期的能源強度,yin-1表示第i產業第n-1期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由此可計算出三次產業各自的效率份額。圖7是三次產業各自效率份額的計算結果。從圖7中可以看出:三大產業結構變動的效果差異顯著。2002年后的六年間,第二產業的效率份額平均值已超過100%,因而可以進一步把云南能源強度下降的動力歸結到工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第二產業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他產業能源消費波動以及產業結構變化導致能源強度上升的影響,而且推動了能源強度持續快速的下降。
四、結果分析與討論
從對云南能源強度的結構分解分析的結果來看,三次產業結構變化對能源強度產生了一定影響。三次產業結構變化在2001年~2007年間總體上推動云南能源強度上升了23.08%,從這個結果來看,結構變動在產業層次上對能源強度變化的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分析結果表明,云南能源強度下降的動力,主要來自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云南整體能源強度變化中的效率份額占到了123.08%。
在產業層次,第二產業的能源強度下降是整體能源強度下降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因素。2002年后的六年間,第二產業的效率份額平均值已超過100%,該結果說明,云南能源強度持續快速下降的原因基本上來自于第二產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時,第二產業能效的提高還抵消了其他產業能源強度波動,以及產業結構變化引起的能源強度上升。
五、政策分析與建議
1.通過經濟結構調整來降低能源強度已取得一定成效,然尚存潛力可挖
本文的實證研究說明了云南經濟結構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能源強度的下降。通過調整經濟結構來降低能源強度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重視和發展,在云南未來降低能源強度,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中,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可能代替效率提高,起到主要的推動作用。
2.經濟結構升級應繼續以工業化為主要方向,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從目前云南經濟結構的變化趨勢來看,第一產業的比重除1999年之外,一直呈下降態勢;第三產業的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而第二產業的比重則在第三產業的影響下出現了一些波動。這充分說明云南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在以工業化為主要方向的同時,第三產業已經開始受到重視。此外,由于第二產業的能源強度大大高于其他產業,其快速發展必須以大量能源消費為基礎,在未來能源供應日益緊張的情況下,這種發展戰略的可持續性很難保證。因此,云南的發展戰略必須進行調整,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以新技術為基礎的高科技產業,從而以更低的能源消費強度來支撐云南的經濟增長。
3.仍需通過制度改革和技術引進來促進能源效率提高,從而達到降低能源強度的目的。
改革開放以來,制度創新和技術引進使得云南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能源消費的低速增長。雖然這些制度創新和技術引進的潛力正在逐漸減少,但現階段能源效率的提高依然是降低能源強度的主要途徑。因此對于目前的云南經濟來說,必須通過深化制度改革,加大技術引進力度,以稅收、法律等為輔助手段,繼續推動能源強度下降,控制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
4.加快推廣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結構的多元化、清潔化
要結合云南的自身優勢,提高太陽能、沼氣等清潔無污染能源的使用度,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費,積極開發和推廣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消費結構的多元化、清潔化,大力發展清潔、優質能源。
參考文獻:
[1]魏一鳴等:中國能源報告(2006):戰略與政策研究[R].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韓智勇,魏一鳴,范英:中國能源強度與經濟結構變化特征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4,23(1):1-6
[3]云南省統計局:云南統計年鑒 [R].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2008
[4] 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8 [R]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1
[5] 王敏,楊朝宇:北京能源消費與經濟發展分析報告.[J],數
據 ,2006(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