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后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職業生涯開展了廣泛的研究。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職場競爭殘酷性的提高,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逐漸顯露出來,很多在職的或者待業中的人都紛紛為自己制定了職業生涯規劃。本文收集了某高校連續三年即將畢業的本科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了量化處理,并通過職業生涯評價量表進行了認真分析,試圖找出普遍性問題,從而為在校大學生和即將進入職場的人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高校本科生 職業生涯 生涯規劃評價量表 問題與建議
一、引言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為自己確立職業目標,選擇職業發展道路,并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的行動方案。職業生涯規劃是對未來職業道路的總體勾畫,具有長期性、全局性的特點。而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又經歷了成長、探索、確立、維持以及退出五個階段,不同階段所處的環境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就要求在漫長的職業道路中要注意審時度勢,依據情況變化對規劃進行適當的反饋和修正。
伴隨著高校擴招,我國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許多高校畢業生甚至迷失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就業是關系民生的一大熱點問題,這一問題是否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國家高度重視這一社會問題,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同時,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尤其是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更是為廣大的待業人員提供了諸多選擇。這樣,如何選擇適合于自己的職業就成為一個復雜又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研究顯示,很多人并不是在非常適合于自己的崗位上工作。這對于個人、組織、社會都是一種損失。
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個人確定職業發展目標,鞭策個人努力工作;有助于個人抓住重點,引導個人發揮潛能,增加事業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沒有職業生涯規劃,那么在職業發展道路上,很有可能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一生都可能碌碌無為。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未來職業道路有一個規劃,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實現職業理想。
現在,越來越多在校大學生都認識到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對自己的職業道路做出了規劃。然而從我們連續三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很多人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清晰,或者對職業定位不夠準確,或者沒有考慮配套的行動方案等等,由此導致大學生找工作難,企業對大學生信任度下降,跳槽頻繁,給企業和社會造成極大負擔。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有關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二、數據收集、分析及問題
1.分析工具和方法
我們對這150份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了初步的整理,將調查的內容分成了五個部分,利用霍蘭德性格職業匹配法,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進行計分評價,設計出職業生涯規劃評價分析表。
2.數據收集、整理與統計分析
本次“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調查,選取了某高校連續三年即將畢業的本科生150人作為調查對象,其中文科背景的學生66名,理科背景學生84名,在學習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知識后,這些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設計了一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共計150份。
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時,主要采用頻數分析法,更直觀地反映出各種現象的集中程度,并最終總結出被調查對象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中考慮的因素及出現的問題。在本文中,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1)專業背景與職業目標基本吻合,文理科存在差異。在調查中,我們特別對被調查對象的專業進行了整理,并將它與職業目標這一項進行了對比研究。就整體來看,目標基本明確的學生占到 了76%,情況比較樂觀。但是,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對職業目標的明確程度確有不同。在66個文科專業背景的被調查對象中,目標基本明確以上的占到68%,不明確的有12%;在84個理工科專業背景的學生中,目標基本明確以上的占到了82%,而不明確的只有7%,這個數據表明:理工科背景的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比文科背景的學生要明確。曾經有調查數據顯示,理工類學生會較多地選擇與自己專業相吻合的職業,他們對未來從事的職業表現出更明確的方向定位。
有調查顯示,理科專業背景的人員更傾向于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因此他們在制定職業目標的時候多數會從自己的專業角度考慮,從而能夠制定相對明確的目標。同時,社會現有的職業中,專業性強,技術性強的職業多偏向理工科,而且人才很匱乏,所以他們的目標也比較明確;文科專業背景的學生,他們的就業面相對比較寬泛,比如管理類專業背景的學生,他們畢業之后的就業選擇很多,可以從事企、事業單位設立的很多崗位,因而他們在確定職業目標時就顯得比較盲目,沒有那么明確的對應性。
(2)職業價值觀不明確是普遍問題。職業價值觀使人們的擇業行為帶有一定的指向性,對擇業決策起著指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職業價值觀也影響到人們在某個具體工作中的態度,影響著他們以什么樣的姿態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職業價值觀不明確,必然會影響職業生涯的發展,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而陷入迷茫,生活工作都得不到幸福感。
在調查中,職業價值觀非常明確、明確以及基本明確的學生占43%,而超過一半的學生都沒有形成自己的職業價值觀,我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等教育中對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匱乏,沒有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職業價值觀的重要性。
(3)興趣與職業目標匹配度低應該引起關注。我們一般都通過對自己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來認識自我。一般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有比較感性的認識。有的人通過對自己的評定,以及家人、老師、朋友、同學的評定來認識自己,這樣的認識主觀因素比較大,不科學;而有的人通過測評工具來測量自己的性格特點,這樣的認識相對比較準確。
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業目標選擇。在調查中,69%的學生選擇的職業目標與自身的興趣愛好基本吻合或吻合。這一結果反映出:處在職業初期的80后,在選擇職業時,更注重將自己的興趣融入到工作中,他們更愿意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也更能激發出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4)就業面狹窄,對環境普遍認識不足。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世界公民,就業已經全球化。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視野狹小,只關注很少幾個城市,很少幾個行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公務員。有著強烈的跟風傾向。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有12000多種職業,我國有7000多種職業。
毫無疑問,就業機會都是由社會組織提供的,這是客觀現實,人們不能改變它,但是可以通過對社會環境、職業環境的分析,充分地了解它,適應它。多數學生從概念出發,而不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分析環境,對于想要選擇的職業的實際情況知之甚少,準備不足,導致很多學生畢業之后融入社會,融入角色緩慢。
(5)職業發展措施空洞。目標指明了行動的方向,真正要實現目標,還必須要采取相應可行的行動方案。在調查中,有將近半數的學生都沒有明確的行動措施,這是非常嚴峻的問題,僅有目標沒有措施,目標也只是空想,有效的措施是目標得以實現的有力保障。
表2 行動措施明確性統計

從上表可知:目標基本明確的114名學生中,半數以上的學生有基本明確的行動措施的,而這一指標在目標不明確的學生中只占到28%。目標指導行動計劃,目標只有通過行動才能夠實現,而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任何行為也只能像是沒有方向的船只,徒勞無獲。只有確定明確的職業目標,同時制定系統的職業發展措施,才有可能創造個人職業生涯的輝煌。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上述幾個方面的集中分析和探討,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個人未能客觀地、全面地、清晰地認識自己;二是對職業價值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三是對就業環境缺乏理性的判斷;四是職業目標比較模糊,沒有相應的行動措施保障。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當事人一個人的事情,其制定與實施需要個人、學校以及企業共同努力。高校畢業生是即將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的特殊群體,他們處在職業發展初期,這是一個職業探索的階段,特別需要有益的指引。針對當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1.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未來的路怎么走,最終應該由自己掌握。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職業生涯成功的戰略指南,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認真學習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首先要剖析自我,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借助各種測評工具明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深入分析自身的優劣勢;然后,對當前的社會環境及就業形勢做出準確的理性判斷,接受挑戰、挖掘機會,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職業目標。目標確定后,必須要有相應的行動方案來保證目標的實現,措施必須是可行的,并盡可能地系統化,這樣,才能真正地服務于目標。“計劃趕不上變化”,在人生的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因此還要對職業目標和行動方案進行評估和適時的修正,以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高校擔負著教育和指導學生職業發展的重要職責。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原則,應該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組織職業生涯指導的專業隊伍,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咨詢、推薦等服務工作,普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理念,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對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就業形勢有一個較清晰地認識,為以后走上社會、應對就業挑戰,做好充足的準備。
3.企事業單位是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的主要場所,應該為這些新生力量提供良好的平臺和有益的指導。即將畢業的高校本科生,正處于職業生涯的“適應階段”,往往會對工作感到力不從心。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如果企業沒有重視在這個過程中對員工進行正確的指引,可能就發揮不了他們的作用。如果企業重視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給他們提供培訓等機會,使其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處的組織環境,這樣能幫助員工在與企業的磨合中不斷地成長。只有當個人的職業目標與組織的目標相一致,才能發揮出員工的才能。因此,企業應該重視對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幫助員工制定和修正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這也有助于提升員工的組織忠誠度。
4.政府和社會既要幫助高校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還要協助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職業和職業發展道路。政府有責任出臺相關政策,為高校職業生涯指導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平臺。同時,應該組織社會力量,建立職業培訓機構,組建專業的職業生涯輔導隊伍,開展更廣泛的公益性的職業咨詢和指導活動,讓更多即將走入職場的人受益。
參考文獻:
[1] [美]reardon ienzsampsonpeterson《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美] reardon ienzsampsonpeterson《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學生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楊新華.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
[4]徐笑君.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5]耶胡迪﹒巴魯.職業生涯管理教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年
[6]劉詠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洪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現狀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8]張巨飛.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員工忠誠度管理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