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供應鏈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分析,歸納出供應鏈構成的關鍵要素包括有效活動、約束指標、約束指標的權重以及節點企業,并以此構建了供應鏈SC(A,K,W,E)的四元組模型。在此基礎上,采用多因素重要性排序法確定各約束指標的權重,用TOPSIS方法選擇節點企業,最后用實例說明節點企業的選擇過程。
[關鍵詞]供應鏈 構成要素 節點企業選擇
一、引言
在構建供應鏈時,節點企業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節點企業之間在一定時期內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同獲利,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只有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在統一目標下,實現信息共享、協調運行,才能實現共贏,最終達到低成本、高效率、資源最佳配置的目的。實現此目標的關鍵是節點企業的選擇,文獻介紹的方法,與本文所研究的約束條件不同,本文力求在滿足實現目標約束條件下,通過一個較為客觀的方法來選擇節點企業,使構建的供應鏈能夠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標。
二、供應鏈的構成要素分析
從系統的角度來看,供應鏈就是在向最終顧客提供某種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由擁有獨特能力的若干獨立經營單位,通過一系列相互聯系的流程而形成的某種虛擬化的整體。把供應鏈當作一個系統的整體來看,就必須先分析它的構成要素,再深入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約束和影響關系,分析出構成供應鏈的關鍵要素,以關鍵要素為約束,并以此為切入點進行供應鏈的構建。
1.供應鏈的活動要素分析
供應鏈由供應、制造、裝配、銷售等有效活動構成,本文把這些有效活動記作(i= 1,2,……,n),設集合A=
{},表示供應鏈的有效活動集合。每個有效活動都需要有一個執行者---企業(E)來完成,完成活動需要一定的成本(C)和時間(T),這些投入的最終結果體現在完成活動的質量(Q)上。由此可見,決定成本(C)、時間(T)、質量(Q)的關鍵是企業(E)。而可以完成活動的候選企業有k個(k= 1,2,……,n),設活動的候選企業集合為,則=
{}。這k個候選企業在完成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是不同的,在中選擇一個最優企業作為供應鏈的節點企業,把n個有效活動對應的n個節點企業選擇出來,就構成了節點企業集合E,則E={}。
2. 完成活動的執行者---企業要素分析
在選擇節點企業時,除了考慮供應鏈總目標成本之外,還需要考慮其他的因素。本文綜合文獻[5-8]中的選擇節點企業時要考慮的指標,基于指標的適用性和通用性原則,選擇了企業的成本(C)、企業的響應時間(T)、完成活動的質量(Q)、企業的生產能力(P)、企業的合作能力(CO)等五個指標作為約束指標。設約束指標集合為K,則K={C,T,Q,P,CO}。約束指標集合K中的每個指標在每個活動中的重要性是不一樣的,設它們在活動 中的權重分別為,權重集合為W,則W=
{ },其中={}。通過對各候選企業的指標綜合值進行排序,可以選擇出節點企業。
由以上分析可知,供應鏈承載著多個有效活動,而每個有效活動都需要有一個節點企業來完成,根據約束指標,可以在眾多的候選企業中選擇出這些節點企業,最終構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因此,供應鏈的構成要素有:有效活動、選擇節點企業時要考慮的約束指標、各約束指標在不同活動中的權重以及在這些約束指標下選擇出的節點企業。
3.供應鏈要素之間的影響與約束分析
基于對供應鏈構成要素的分析,可以歸納出構建供應鏈時應考慮的四個要素,設SC(A,K,W,E)為四元組,表示四個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各元組的說明見表1。
表1 供應鏈SC(A,K,W,E)四元組構成
在供應鏈SC(A,K,W,E)四元組中,有效活動集合A是由供應鏈所處的行業特征確定的,約束指標集合K是根據適應性原則和通用性原則選定的,約束指標的權重集合W是根據各個指標在不同活動中的重要性得到的,由此可知,當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確定時,集合A、K、W基本上是不變的,因此,在構建供應鏈時,最關鍵的要素是E,該要素決定了其他要素。
三、節點企業的選擇
1.指標權重的確定
為了客觀地獲得各指標在特定活動中的權重,本文使用文獻介紹的權重確定方法---多因素重要性排序法。企業的成本(C)和響應時間(T)為成本型指標,完成活動的質量(Q)、企業的生產能力(P)和企業的合作能力(CO)為效益型指標。
計算出中五個指標的權重分別為,然后,使用公式規范權重,得出中五個指標的具體權重值。
2.用TOPSIS方法選擇節點企業
逼近理想解TOPSIS方法是借助多屬性問題的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給方案集進行排序的方法,本文通過TOPSIS方法對活動的k個候選企業進行排序,求出節點企業。
活動對應的k個候選企業,在約束指標C、T、Q、P和CO下的指標值如表2所示。
表2 候選企業的指標值及權重
第一步,對各具體的指標值進行無量綱處理。
對于成本型指標的指標值按式(1)進行處理得到 。
(1)
其中, 。
對于效益型指標 的指標值按式(2)處理,得到。
(2)
其中, 。
第二步,根據式(3)、(4)求出完成活動的理想解和負理想解。
(3)
(4)
第三步,根據式(5)和式(6)求出候選企業與和的距離分別為,
,(5)
其中矩陣
(6),
其中矩陣
第四步,計算候選企業與的相離度。
(7)
第五步,對k個候選企業的值進行排序,越小說明第k個候選企業與理想解越接近,因此,為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應選取 最小的候選企業作為節點企業。
四、實例
在構建供應鏈的過程中,有3個候選企業可以完成活動,這3個候選企業分別為企業1、企業2、企業3。專家對這3個企業的指標值評定情況如表3所示。用TOPSIS方法從這3個候選企業中選擇一個最優企業作為節點企業。
第一步,根據式(1)、(2)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無量綱處理,處理結果如表4所示。
第二步,根據式(3)、(4)求正負理想解,得:
={1,1,1,1,1},={0,0,0,0,0}。
第三步,求活動中的約束權重集合,={1/7,1/7,2/7,2/7,1/7}。
第四步,根據式(5)、(6)計算候選企業1與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距離分別為:
。
。
根據式(7)計算企業1與理想解的相離度為:
。
同理,可計算出企業2和企業3與理想解的相離度分別為:
。
因為,所以,應選擇企業2作為節點企業。
五、結束語
本文通過分析供應鏈的構成要素,構建了一個供應鏈SC(A,K,W,E)的四元組模型,用TOPSIS方法選擇供應鏈節點企業,使各節點企業都能發揮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增強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中,約束指標也不盡相同,本文有待對約束指標的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李鈞:基于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供應商選擇方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1(6):40-45
[3]尚耀華,席瓊玉,劉佳力:基于三角模糊數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優化算法[J].統計與決策,2006(24):36-37
[4]王鳳彬:作為“二階系統”的供應鏈網絡組織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6):70-77
[5]應可福薛恒新:基于重要性的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選擇[J].中國管理科學,2005,13(z1):331-334
[6]韓慶蘭楊濤:AHP算法和三角模糊數在虛擬企業的盟員選擇中的應用[J].運籌與管理,2003,12(1):17-21
[7]李武王麗娜陳妍:逼近群體理想解的多屬性群決策新方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7(2):61-63
[8]趙娜祝海梅陳煥標:等.基于AHP和DEA的港口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J].水運工程,2009,(3):57-60
[9]黃定軒應可福武振業:基于事例的多因素重要性排序確定方法及其應用[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3,(3):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