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明確施工企業規模經濟的內涵,提出了施工企業提高企業規模經濟的市場競爭策略,并以此提出了相應的提高企業管理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規模經濟 施工企業 應用策略
國內建筑企業產業集中度目前只有4.5%,產業集中度低,一方面極難達成規模經濟與利潤率的效應,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業為同一工程過度競爭。過度競爭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能力的過剩和產品的無差別化,眾多企業以相同的組織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產水平開展競爭,使得企業無力(或幾乎無力)控制價格。為了擴大規模,各建筑企業競相壓價、惡性讓利、甚至詆毀內耗,其結果嚴重阻礙價格機制的正常作用,導致企業利潤率過低,產值利潤不同步。
一、施工企業規模經濟的內涵
微觀經濟學認為,企業生產成本取決于企業經營的規模,二者之間相互變化的關系稱為規模經濟。規模經濟又稱規模節約,是指因生產規模擴大,企業的生產成本遞減,從而實現了節約,提高了項目收益。因行業不連續性的特點,如果短期內規模擴張太快,企業消化不了,又容易出現因管理水平停滯不前而引起成本上升,降低了規模經濟的低成本可能帶來的收益,所以規模一定要適度。目前,我國大型建筑企業集團年完成值能力在45億元左右,單項工程的施工規模應該達到5 000萬元以上。
面對過度競爭,為了實現規模經濟,一方面要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市場經營策略,精心篩選項目,培育市場能力,利用差別化優勢穩妥擴張;另一方面,要強化企業施工管理能力,積極開展科技開發,注重成本核算,通過管理創新獲取規模經濟利潤。
施工企業生產規模經濟性可以從內在經濟性和外部經濟性兩個方面來分析:
施工生產規模的內在經濟性。施工生產規模內在經濟性是指一個工程項目在生產規模擴大時,從自身內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這主要體現在施工生產技術和施工組織管理兩大方面:
1. 施工生產技術方面,表現為:
(1)在一定的限度內,施工生產規模擴大,可以采用更大型的現代化施工機械設備,從而可以實現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節約投資,降低成本的企業目標。
(2)施工生產專業化效益。隨著施工生產規模的擴大,工程施工組織內部分工更加精細,這就可以為使用高效、專用的施工機械設備提供條件。
2. 施工組織管理方面,表現為:
(1)生產要素的不可分割性說明,有些生產要素必須達到一定生產水平才能有效率地使用,當施工生產規模很小時把這些要素分割為更小的單位,不是完全喪失其在施工生產中的有用性,就是喪失一部分效率。
(2)施工生產規模擴大后,由于內部分工更加精細,可以減少管理人員的相對比例,同時使用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程度提高,施工組織管理效率也將大大提高。
(3)由于施工生產規模大,能夠在大批量原材料采購過程中獲得價格上的優惠。
二、提高施工企業規模經濟的市場競爭能力
因建筑產品具有單一性和不可逆轉性,所以專業化隊伍才會贏得市場。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規模經濟,必須要從源頭做起,強化企業承攬項目的能力,注重區域結構調整,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適度向其它行業挺進。
1. 核心產品專業化
產品專業化,可以表現在對特殊工程的承接能力上。實現核心產品專業化,就是要在組織結構、管理機制創新的同時,依靠技術創新,加大關鍵領域的科研開發,力求快速攻克和搶占行業技術制高點,加強企業核心技術的提升,形成核心專業技術優勢,實現主營業務專業化、標識化,使企業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形成產品差別化優勢。
2. 產品適度多角化
隨著企業對擴大規模的欲望日益強烈,企業開始尋求新的業務組合來平衡收益,希望通過多角化經營分散企業經營風險和減少不確定性。
3. 市場結構區域化
項目因區域集中而增加的收益,可以抵消因過度競爭造成的部分利潤損失。區域化可以降低間接成本,如隊伍調遣費、人員差旅費,以及因為市場的熟悉程度而減少了經營投入,并且有利于企業優勢資源的集中使用,能杜絕管理上的漏洞,以質取勝,形成良性滾動。
三、提高規模經濟的施工管理能力
隨著規模的擴大,如果不適時進行管理創新,培養與大規模經濟相適應的施工管理能力,不但不會形成規模經濟,而且會在收益遞減的同時,因質量、安全、工期等多方面管理不力而陷入困境。
1. 組織結構扁平化
工程項目越大,管理大量雇員和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就會越困難,作業過程中的信息收集、整理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如果管理水平停滯不前,或管理信息反饋困難,造成政策指令和執行信息不對稱,就容易損失大規模應該帶來的規模經濟。所以在組成項目部時,一定要組織結構扁平化,易于信息的對稱交流,便于及時處理問題。如果目前的管理層次太多,已經影響了指令的執行,就要毫不留情地進行機構改組,精簡管理人員。但是,組織創新的目標是為了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保證規模經濟的實現,所以不管如何精簡,都不應該減掉與企業競爭力有關的人員,掌握產品核心技術的人員永遠都是企業發展的最有效資源。
2. 科技創新指標化
目前我國建筑業從行業發展階段和行業特點來看,靠單純增大勞動力和資金等投入規模的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已無法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科技創新才是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動力。企業要瞄準建筑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結合在建工程,加快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大力推廣和應用科技創新成果,依靠科技創新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3. 非技術環節外包優先化
任何企業的產品都有其價值鏈,建筑產品也是一樣,我們只是依靠中間部分分項工程或個別環節來實現盈利,而其它分項工程和其它環節則屬于從屬地位,是難以盈利的,將不盈利的非技術環節外包出去是最好的選擇。以外包的方式來有效運用外部的人力資源,如有資質的合格民營建筑企業,用以降低項目直接費中的人工費用、工程間接費用和市場經營投入。
參考文獻:
[1] 郭小宏 郭嘉銀 杜真德:公路工程機械化施工與管理[M].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4
[2] 桂立平:中國建筑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