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化作為體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逐步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同。體育比賽從過去單純地由政府或民間組織提供無償或公益服務,而逐漸成為一種商品進入市場,在滿足人們觀賞需要的同時實現產品的交換,從而得到各種形式的回報或利益。在這種大環境的推動下,我國大學生體育賽事也開始走向市場。
一、 大學生體育賽事市場化現狀
目前,我國大學生體育賽事大致分為全國性綜合運動會、全國性單項比賽、地方性綜合運動會和地方性單項比賽。具體地講,全國性綜合運動會,是四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全國性單項比賽是全國各單項分會的錦標賽、選拔賽。地方性綜合運動會是各省市的綜合運動會;地方性單項比賽是各省市單項分會的錦標賽、選拔賽。我國大學生體育賽事市場化,始于具有廣泛基礎的三大球。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籃球和足球的成功運作。1998年,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是我國大學生體育賽事中第一個采取社會化、市場化模式的大學生聯賽。CUBA從1998年正式啟動至今已有8年的時間,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賽事規模。隨后,2000年飛利浦與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共同創辦了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賽事的時間為2000年~2004年。從1998年至2005年,大學生體育賽事的市場化已開展了8年的時間,各項目的賽事在穩步地推進,大學生體育賽事的市場化運作,主要賽事集中在三大球,尤其是籃球和足球項目更受到商家的關注和偏愛。2000年飛利浦堅持扎根中國的長期承諾,關注中國青少年的成長,通過足球的激情和投入,培養中國大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并與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共同創辦了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為中國足球貯備高素質人才。高等學府的莘莘學子因此擁有了自己的足球聯賽,擁有了在綠茵場上向人們展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風采。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和大學生足球聯賽兩項賽事有近1 000所大學參加,使得籃球和足球運動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和提高達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這兩個項目逐步形成了大學生體育賽事市場化的雛形。
二、大學生體育賽事市場化發展的展望
21世紀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國際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校園體育文化需求的增長,將對我國學校體育賽事走向市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首先,大學生體育賽事市場化是符合體育營銷的需求,從體育營銷的市場定位出發,同樣能夠在大學生群體中建立一個與目標市場有關的品牌形象的過程和結果。商家在受眾群體中的市場定位,主要針對潛在消費者的心理采取行動,使消費者心中產生對該產品或服務認識和認同。而高校是廣大青少年學生最集中的場所,大學生群體正是未來市場最大的潛在消費者。從這一點看,學校體育賽事能體現體育營銷理論“受眾相對集中”的特點,符合市場定位的需要。商家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并得到發展,還必須進一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不斷擴大自己的潛在消費者群體,建立這個群體對該商家的忠誠度。忠誠度是促使消費者重復購買的重要因素。
其次,大學生體育賽事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將更為規范。主要包括冠名權、門票、廣告、電視轉播權、指定產品和標志產品的開發等。目前,我國大學生體育賽事市場化的運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還需要進一步的規范。隨著,大學生體育賽事市場化的不斷發展,賽事的參與者將進一步明確各自的權力、義務和責任,使大學生體育賽事在未來的市場化運作中納入法制的軌道。
再者,根據新形勢下高校競技體育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體育賽事的宗旨是以體育競賽為突破口,適應我國高校教育和體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需要,加強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體育人才,為“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的發展作貢獻。這個奮斗目標為大學生體育賽事市場化營造了無限的契機。
參考文獻:
[1]周進強:中國體育賽事市場化發展道路的回顧與展望[G].市場經濟與體育改革發展,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2
[2]周進強,吳壽章:中國體育賽事活動市場化發展道路的回顧與展望[J].體育文化導刊,2001,(6):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