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現行所得稅會計準則一個突出的變化是,強調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將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額歸屬為暫時性差異,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所得稅負債。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體現的是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更公允的反映資產和負債未來為企業帶來的實際現金流量,更科學更合理。[關鍵詞]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利潤表債務法 所得稅 會計準則2006年2月財政部發布的中國會計準則,在所得稅準則的核算理念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動。新所得稅準則引入了“資產的計稅基礎”等概念,其基本思路就是通過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揭示兩者之間的暫時性差異,從而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文從新舊會計準則會計處理不同的角度,分析執行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對企業產生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一、新舊所得稅準則的對比1.核算的差異不同。利潤表債務法基于時間性差異,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基于暫時性差異。所有的時間性差異都是暫時性差異,而暫時性差異包括時間性差異和其他暫時性差異;時間性差異,強調差異的形成以及差異的轉回對本期所得稅的影響,而暫時性差異強調差異的內容,直接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反映其對未來的影響。2.對收益的理解不同。利潤表債務法依據收入費用觀定義收益,認為收益是產出價值超過投入價值的差額,強調收益是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利潤表債務法下,“收益=收入一費用”。資產負債表是依據資產負債觀定義收益,認為收益是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提出了“全面收益”概念,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收益=期末凈資產一期初凈資產一本期所有者新投入資本+本期向所有者分配利潤”。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理論基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在所得稅的會計核算方面貫徹了資產、負債的界定。從資產負債的角度考慮,資產的賬面價值代表的是某項資產在持續持有及最終處置的一定期間內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總額,而其計稅基礎代表的是該期間內按照稅法規定就該項資產可以稅前扣除的總額。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的,表明該項資產于未來期間產生的經濟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產生可抵減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的因素,減少未來期間以應交所得稅的方式流出企業的經濟利益,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三、所得稅會計核算的一般程序企業進行所得稅核算一般應遵循以下程序:1.按照相關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確定資產負債表中除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2.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中對于資產和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方法,以適用的稅收法規為基礎,確定資產負債表中有關資產、負債項目的計稅基礎。3.比較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對于兩者之間存在差異的,分析其性質,除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定該資產負債表日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及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金額,并將該金額與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相比,確定當期應予進一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金額或應予轉銷的金額,作為構成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的遞延所得稅。4.確定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個組成部分,其中,當期所得稅是指當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按照適用的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是當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或予以轉銷的金額的綜合結果。四、現行所得稅準則對企業的影響1.對上市公司利潤的影響。如果企業存在較多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利潤表債務法下,按照應付稅款法應全部確認為當期所得稅費用;而按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其影響金額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這就會導致暫時性差異發生當期利潤和權益的增加以及差異轉回時利潤和權益的減少;反之,若企業存在較多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變革會導致暫時性差異發生當期利潤和權益的減少以及差異轉回時利潤和權益的增加。2.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一項可抵減暫時性差異對本期所得稅的影響金額,以后轉回時是通過抵減應繳所得稅的金額來實現的,從而能夠減少以后時期的應納稅金額。為了體現穩健性原則,企業可以設置“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值準備”賬戶,用來核算企業由于一些不確定因素而不能實現的稅收收益。3.對企業會計處理成本的影響。新準則頒布實施以后,必然有大量的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從應付稅款法和遞延法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就要求企業按照會計政策變更的規定,重新梳理所得稅費用,采用追溯調整法,調整“遞延稅款”賬面價值。企業在剛開始實施新所得稅準則的過渡階段,上述計算方法的調整會增加企業會計處理的工作量,進而增加企業會計處理的成本。但是,當企業調整之后,在以后所得稅的處理中均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時,都會減輕企業會計處理的工作量。五、結束語現行所得稅準則強調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能夠更大程度的與國際準則趨同,也能夠更公允的反映資產和負債未來為企業帶來的實際現金流量以及提供更多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目前,我國金融資本市場不斷繁榮,企業重組、并購和股份制改造大量涌現,資產重估業務日益增多,這必然引起更多的非時間性的暫時性差異的發生。所以無論是從理論上的合理性還是實踐上的實用性來看,現行所得稅準則都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參考文獻:[1]湯湘希:《高級財務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1[2]林艷 李峰 張墨:《執行新所得稅準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商業研究,2009.12[3]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12[4]蔣波:《執行新所得稅準則對企業財務狀況影響分析》.今日科苑,2008.2.[5]梁海英:《新所得稅準則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經濟研究導刊,2009(20)[6]范金花:《新所得稅準則在企業所得稅中的應用》.現代經濟信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