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礎會計學》課程是經濟學學科和管理學學科各專業尤其是財務管理和會計學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能為這些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本文根據《基礎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研究探討了《基礎會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加強會計基礎知識教學;應把握好《基礎會計學》知識的系統性,講清知識的內在關系;應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等。
[關鍵詞] 《基礎會計學》課程 會計基本理論 教學方法
《基礎會計學》課程主要介紹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核算方法,該課程的學習對財務管理專業和非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基礎會計學》課程的重要性及特點,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改進該課程的幾點建議。
一、《基礎會計學》課程的重要性及特點
1.《基礎會計學》課程的重要性
《基礎會計學》課程是經濟學學科和管理學學科各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對于非財會專業的學生來說,《基礎會計學》課程的學習是其拓展知識面的一條重要途徑。第一,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某些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學習《基礎會計學》,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如果有一定的會計實習經驗,能夠實現跨專業就業,通過這種形式提高了某些低就業率專業的就業率。第二,對于某些有意學習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的非財會專業學生來說,《基礎會計學》課程為其開辟了了解和鉆研其他財會知識的途徑。
(2)《基礎會計學》課程是財會專業的入門課程,是其進行專業學習的基礎。第一,《基礎會計學》是財會專業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學好《基礎會計學》,就好似要進入大廈的頂部卻連入門的途徑都沒有掌握,這樣會對學生以后的專業學習造成障礙,甚至使學生喪失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從而產生厭學情緒。第二,從更現實的角度看,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需要通過《基礎會計學》的考試,因此,學習《基礎會計學》課程能為其取得從事會計工作的資格證書奠定基礎,減少難度。
總之,《基礎會計學》課程的學習對財會專業和非財會專業學生的學習和就業都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尤其重視該課程的教學,加強對學生的考核,促使學生努力學習。
2.《基礎會計學》課程的特點
《基礎會計學》課程主要介紹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核算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指導,以會計核算方法為主線,結合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著重闡述會計的基礎知識,做到理論與實務并重?;诖耍痘A會計學》課程主要有如下一些特點。
(1)《基礎會計學》課程是財會方面課程的入門課,基礎性強。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財務會計的基礎知識,著重闡述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使學生領會財務會計的入門知識和基本流程。
(2)《基礎會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本科課程涉及會計相關的基本理論、概念非常多,理論性很強;
(3)《基礎會計學》是一門連續性很強的課程?!痘A會計學》課程的目的是要學生掌握基本的會計理論從而在此基礎上理解和熟悉會計的基本流程。學生需要學習如何依照會計操作流程去加工生成會計信息,例如賬務處理過程有填制憑證、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結賬、生成報表等, 課程章節聯系緊密,邏輯性強,課程內容和教學都表現很強的連續性。
總之,《基礎會計學》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物性都很強的課程,該課程的學習一方面是要求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能將這些知識和方法運用于企業發生的業務和會計處理流程,二者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頗。由于課程的這些特點,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僅要求教師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和較高的授課水平,而且也要求有一定的教學手段和先進教學方法與之相配合。
二、《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基于對《基礎會計學》課程重要性和特點的認識,目前《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教授過程中不注重強化會計基礎知識
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學的入門課程,整個課程貫穿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有些教師認為其非常容易而忽視了這些基本理論的重要性。實際上如果不把基本的會計知識講深講透,學生就掌握不了堅實的系統的基礎理論。這不僅影響教學效果,也會計影響學生對會計專業的學習興趣。
2.只注重書本知識的講授,忽視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基礎會計學》是一門會計學基礎性課程,在教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完全以課本為依據,采用“灌輸”的方式將書本內容講授給學生,不注重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不強調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其結果導致學生對《基礎會計學》缺乏全面理解,沒有形成系統性的認識,甚至部分學生還會機械性的將書本中的“重點”、“難點”記錄下來,以備考試之需。此外,《基礎會計學》實踐教學環節不足,主要表現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授課時間的比例上,普遍存在重視前者,忽視后者的現象,或者只有理論教學而沒有實踐性教學環節,此外,授課教師理論知識掌握非常好,而實踐經驗不足,導致實踐教學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生缺少對會計知識的感性認識。
3.沒有注意《基礎會計學》課程內容的系統性
《基礎會計學》課程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課程,其各個章節的內容聯系非常緊密,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容易忽視其各個章節內容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學習前面的知識不了解后面的內容,學習后面的知識時又忘記了前面的內容,從而影響整個課程的學習和理解,無法把《基礎會計學》各個知識點系統的聯系起來,達不到教學效果。
4.教學方法單一
在《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案例教學匱乏的現象。案例教學法是指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典型的經濟案例,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自己動手、動腦,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會計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合理的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要點。例如,在講授財務報表那一章的內容時,可以用企業連續幾年的財務報表或者同一行業不同企業的同期財務報表為例,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縱向和橫向財務報表比較,不但能讓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而且能為以后的專業課程奠定基礎。
三、《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進建議
開設《基礎會計學》課程的目的是使初學者通過一定課時的學習,掌握會計的基礎知識,即“三基”——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為后續學習或就業奠定基礎。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應注重講授會計基礎知識
注重會計基礎知識的教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注重會計基本理論的教學,會計基本理論主要指有關的基本概念、基本分類、基本原則和基本特點等內容,這些內容是掌握基礎會計的基礎。第二,注重會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的教學,這主要包括借貸記賬法、賬簿的登記方法、錯賬的更正方法、財產的清查方法、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等。這些方法都是基礎會計需要掌握的內容,也是會計的基礎知識,故需要切實掌握。
對于會計基本理論問題,在安排教學計劃時應確保教學課時,并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應該只是輕描談寫,一帶而過,而應當加入適當的例子進行分析,系統深入講授,例如關于“資產的含義”的教學,不能只是簡單表述資產的定義,而應運用資產的本質特征,結合實物進行舉例分析,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抽象的書本知識理解具體的實例。當然,由于課程時間安排等原因,對于會計基本理論問題不可能在會計學基礎課程中全部都系統深入地研究探討,但在基礎會計中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會計主體、謹慎性、重要性、實質重于形式等重要的會計觀念,必要時還應該介紹一定的課外讀物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以便更好的學習和理解課堂知識。
2.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解、掌握、運用”三者結合
會計學基礎課程教學有兩個基本目的,一是使學生理解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概念、程序、方法,二是使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具備基本的會計業務處理分析能力。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做到:第一,對于《基礎會計學》課程中的基本概念要講透,例如,在講授“借貸記賬法的定義”時,不僅要讓學生記住這個概念,而且要結合書中的例題,講清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涵義以及借貸記賬法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看到借貸記賬法定義的同時,聯想到其具體的操作步驟。如果我們只是作為硬性規定讓學生死記硬背,不通過例題給學生解釋清楚具體如何操作,學生對這個問題就會總是一知半解,也不利于學生對會計的深入理解掌握。第二,對于書本上所說的流程和操作順序不但要讓學生理解,而且要通過實際操作使其能夠運用,例如,在講會計憑證的填制時,書本上有很多的條條框框,教師如果僅僅拿著書本給學生讀一遍,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興趣,從而達不到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能每個學生發一張會計憑證,讓他們一邊學習書本上的規定,一邊在自己的會計憑證上填制,就能讓他們在學習書本的時候還掌握的如何運用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會計學基礎教學僅使學生理解掌握會計理論方法,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使學生學會科學、規范、熟練地運用,培養應用能力。會計學基礎課程中應注意以會計賬戶、記賬方法等為主要內容,加強的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對于財會專業的學生來說,上會計實驗課,讓他們了解并熟練會計業務的處理和基本流程是非常必要的;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采用每個學生復印一張會計憑證,一張各種格式的賬頁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基本操作,才能把理論知識更好的運用。
3.要注意《基礎會計學》課程內容的系統性
基礎會計課程是一門各個章節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其內容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這就要求在教學時講授某一章節時要注意與其他章節的聯系,這樣才能使學生對經濟業務的處理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從而增強學生全面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授時,首先,要注意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的講授,掌握會計學基礎的總體知識構架。把握好知識的總體框架,才能理清講授的思路,提高教學效果。會計學基礎的內容結構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講授會計基本理論,是課程的理論指導思想。第二部分是會計方法,介紹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第三部分是會計方法的總結,主要介紹賬戶分類和會計核算程序;第四部分是會計工作組織的相關問題。這幾個部分是相互依靠,相互聯系的內容,教師在講授時,不能跳過某些內容直接講后面的內容,更不能本末倒置,而只能循序漸進,讓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其次,注意講清知識的內在關系。在把握會計學基礎總體框架的基礎上,還要熟悉各章節以及各個具體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學中不能將相互聯系的內容割裂開來,就事論事,而應將教學內容串聯為一個知識整體,這樣才能使學生把握會計學的內在規律,也能使學生在學習新內容的同時鞏固已學知識,例如,教師應講清會計要素與會計科目、會計賬戶的關系;會計等式與記賬方法、試算平衡、會計報表的關系;各種會計核算方法之間的關系;供產銷及財務成果核算的業務處理的關系;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處理程序之間的關系;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各環節的關系。
4.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在教學中教學方法因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不同而多種多樣。在各種教學方法中,我認為會計學基礎教學應較多地運用圖解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
會計圖解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通過分析與歸納,將會計理論知識、會計業務處理方法,以及會計工作的規范程序抽象概括為圖表形式,利用圖表進行會計教學一種教學方法。圖解法教學法具有直觀形象,生動具體,系統全面的特點,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對經濟業務的處理有一個系統理解,從而增強學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全面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運用圖解教學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在全面把握教學內容與教學規律基礎上,進行系統歸納,合理設計。圖解教學法可以廣泛應用于基礎會計教學,例如在講授借貸記賬法的應用時,我們可以用“T”型賬戶圖反映借貸的方向和金額,從而使學生更清楚的理解“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理;在介紹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結構和填制時,可以畫出這兩個表的大概結構并進行填制,使學生的印象更深刻,更立體。在講解會計憑證的各種分類時,最后通過將賬戶分類圖示展現給學生,就會使學生的思路清晰明了,可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
《基礎會計學》里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對外報告等內容不僅是規則性很強的工作,同時需要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為此,教師可以通過針對性案例、“小組討論”等模式,培養初學者的職業判斷興趣,提高其職業判斷能力。此外,案例教學法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鍛煉思維能力、判斷分析能力,在會計學基礎教學中也應盡可能地推行案例教學。在具體實施案例教學時應結合基礎會計的課程特點,并兼顧學生現有的理論水平和實際能力,選題要小而精,有一定的研究性。例如,在講授會計憑證的填制方法時,可以通過演示一張有多處填制錯誤的會計憑證,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案例資料請同學判斷演示的會計憑證的錯誤之處,應如何正確的填制該項經濟業務。通過趣味性、探討性的案例,使學生將會計理論、方法與會計實務操作聯系起來,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討論問題,開展啟發式教學,達到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本文針對《基礎會計學》課程的特點提出了以上幾點建議,旨在通過改進《基礎會計學》課程的教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四、小結
綜上所述,《基礎會計學》課程是研究會計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專業基礎課,學習該課程不僅能為財會專業的學生學習后續會計專業課程奠定基礎,而且能為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學習會計學知識拓展新的途徑。此外,《基礎會計學》課程還存在基礎性強、理論性和實踐性結合緊密、連續性很強等特點。本文從《基礎會計學》的重要性和特點出發,研究探討了會計學基礎教學改進的建議,強調本科會計學基礎教學應注意加強會計基本理論問題教學,應注重“理解、掌握、運用”相結合,教學中應把握好知識的總體框架,講清知識的內在關系,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結合,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和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鐘亞蘭涂利平 羅 杰:我校會計電算化專業教改思路探討[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2008,(3):40-43
[2]梁星梁美健: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改探討[J].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2001, 15(3):20-24
[3]殷佩英劉星: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J].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2):15-17
[4]王黎: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特點及教改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