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小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擁有特殊地位,其發展與政治環境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政治環境的變化深刻影響著中小企業的行為特性。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正面臨一些不利的政治環境因素,為提升其整體競爭力,有必要采取措施不斷適應企業政治環境的變化。
[關鍵詞]中小企業 政治行為 政治環境
隨著我國民主化、法制化和多元化進程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積極地參與政府政策與法規的制定過程有助于創造一個有利于自己的市場環境,從而贏得競爭優勢,企業這種影響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行為稱為企業政治行為(Corporate Political Action.簡稱CPA)。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小企業的發展與政治環境具有很強的關聯性,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政治環境的變化都深刻影響著中小企業的行為特性。鑒于中小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地位,研究其經營與管理中的政治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現階段中小企業面臨的不利政治環境因素
中小企業所處的政治環境主要體現在政府、法律法規、政策和政治事件等方面。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著一些不利的政治環境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政治體制改革滯后,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障礙
我國屬于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如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后,成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阻力,尤其成了中小企業發展的障礙。如,政府政策的隨意性、模糊性破壞了政策的嚴肅性和政府的權威性,導致了中小企業不能形成長期預期,進而缺乏投資信譽和維護信譽的動機。作為一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雙轉軌的國家,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促進企業市場競爭的法治環境,轉軌時期的無序狀態與成熟的法治社會存在著強烈的反差。尤其是現有法律的不完善和急需法律法規出臺的滯后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障礙。
2.政府職能轉變的不到位增加了企業的交易成本
由于目前政府職能的轉變不到位,政府對經濟的有效干預和對稀缺資源的合理控制與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這表現在政府對關鍵資源(如土地等)的控制、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對企業行為間接調控、以及行政審批、產業政策等等還不夠規范。這也導致了中小企業時常面對一個不穩定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其降低了經營效率,增加了交易成本。
3.中小企業無法有效應對政治環境的變化
我國中小企業由于發展過程中疲于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往往極少參與政治,并且由于種種限制因素的存在,參與渠道基本不暢。中小企業的政治行為往往不規范,大多通過一種相對隱蔽的方式進行,如主要通過各種途徑與政府及政府官員建立私人關系。這種形式往往會導致政府與中小企業關系的復雜化,并且掩蓋大量的非法政治行為。這些都導致了中小企業無法有效預測產業政治環境可能的變化并及時做出應對策略。
4.與國有企業在政治資源獲取上的不平等性
由于中小企業與國有企業的企業性質存在不同,導致了其政治資源配置上的不平等。國有企業往往與主流政治有一種天然的聯系,在政治信息的獲取及政治職務的晉升方面,國有企業及其領導人有著明顯的優勢。政治體制設計上的不平等也導致了國有企業比中小企業更加容易獲得政治權利上的保障。
二、中小企業的應對策略
1.將企業政治行為納入到經營管理戰略
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及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獨特競爭環境,中小企業管理層應有清晰的政治戰略意識,高度重視企業政治行為,并將其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戰略中來。為此,中小企業自創立伊始便應將對政府政策傾向及變化的預測納入到企業戰略規劃中,適時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機制,設立專職部門與人員,并展開相關培訓,為企業政治戰略實施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與機制。
隨著我國各項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規范,中小企業應根據其經營管理戰略適時調整企業政治行為,不斷豐富企業政治行為策略,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贏得政府的信任與支持。使企業贏得更加有利于發展的政治環境。
2.提升中小企業主體的政治素質
中小企業欲參與政府政策與法規的制定,其主體必須深刻理解黨的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使之具有參政議政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決策、評議、監督等能力。最后,還必須注重中小企業主的法律素質。只有這樣,政府政策的出臺才能夠保證其合理性。
3.聯合其他企業與政府溝通
伴隨我國各項體制改革不斷走向深入和完善,市場競爭環境將日益公平和規范,政府也將越來越不可能對個別企業實施特別優待,中小企業政治行為的目標也應定位于爭取有利的公共政策或行業政策上。因此,中小企業可通過聯合其他企業,以行業協會、聯盟的形式通過集體的力量發揮影響,反映整個行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爭取政府決策有利于行業的整體利益。
4.積極主動的履行杜會責任
近年來,對優美的環境、安全的產品等方面的要求,以及類似的社會問題已經將企業置于社會的關注中心。中小企業由于管理層級較少等優點,使其對市場反應敏銳,行為靈活,能相對更有效地滿足顧客日益個性化的需求。為了擴大在政府部門的聲譽和影響,中小企業應把握有利時機滿足社會公眾和其他利益集團的期望,即企業要擔負社會責任,使政府了解企業對社會、對國家所做的貢獻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贏得政府的信任,爭取政府的支持和幫助。
總之,中小企業應采取措施不斷適應企業政治環境,將企業政治行為戰略化,維持長期密切的政企關系,塑造企業在政府甚至于社會中良好的整體形象,從而化解企業運營中出現的企業政治問題,推動企業不斷提高市場生存與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 孔小偉 王葉敏:論中國企業的公司政治行為及其管理[J].經濟與管理,2009,23(7)
[2] 王勝會 焦璞潤:論企業外部政治環境管理[J] .時代經貿,2008,6
[2] 田志龍 高勇強 衛武:中國企業政治策略與行為研究[J].管理世界,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