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眾文化活動的歷史背景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正常的職業之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群眾文化活動則是群眾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它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
在我國,雖然真正開始使用“群眾文化”的概念是在1953年,但它卻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堅實的群眾基礎,將近14億的人口使得我國的群眾文化的覆蓋面之廣,參與對象之眾是其他類文化所無法比擬的。而其歷史底蘊之深厚更是其他類型的文化所無可比擬的,從現有的文字記載來看,它是最早產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藝術活動的基本形態,從原始社會的狩獵舞、圖騰崇拜、求神娛神、擊石而舞、祭壇而舞等各種群眾歌舞形式,到封建社會時期的民歌,戲曲,雜技以及各類民間曲藝,這類活動不僅豐富了當時人民群眾的娛樂生活,也為新時期下的群眾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群眾性文化活動更是躍入了一個新階段,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最高利益的共產黨即使在嚴酷的戰爭環境里,也從沒放松群眾文化建設,從1929年的《古田會議》到1942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黨頒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指導在革命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建國以來,浩然正氣的群眾大合唱、靈活風趣的故事會以及流動于街頭巷尾的業余文藝小分隊,都是群眾文化的具體表現。改革開放以后,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群眾文化活動更是經歷了一個從傳統到現代的根本性轉變,出現了更多新形式,也有了更為豐富的內容。
無論在哪個時期,這些活動的開展都通過對人民群眾精神生活上潛移默化的作用,給社會的各方面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其文化建設在社會文化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而群眾性文化活動,作為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其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開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關注和研究,而在本文看來,群眾性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二、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力量,作為社會群體一份子的企業也不例外,企業工作人員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如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讓職工從內心里感到自己是企業的一份子,真正從精神上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和主人翁感,對增進一個企業的內在推動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一個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體,而這個集體的形成,是一個企業的各項工作得以開展的根本保障。一個優秀企業,就是要創造一種能夠使企業員工衷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使命感,一個能夠促進員工奮發向上的心理環境,一個能夠確保企業經營業績不斷提高、積極地推進組織變革和發展的企業文化。在這種企業文化下,員工才能樹立積極的工作價值觀,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體會到人格的被尊重,表現出敬業敬職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員工所喜愛,成為員工的歸宿。
群眾性文化活動在增進凝聚力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企業組織開展的各項文化活動具有使大家粘合在一起的功能。無論是社區文明建設活動,娛樂游戲活動,還是技能比賽活動,都為團體成員的思想、情感交流架起溝通的橋梁,為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企業職工社區文明建設活動中,和諧的氛圍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堅持以和諧聚合力,合力促和諧為方針,大力倡導團結協調的和諧氛圍,實現職工與職工之間、職工與家庭之間、職工群眾與企業之間、企業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能為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培養職工的集體意識和奉獻意識。如廣泛開展職業道德建設,培育公平、公正、進取、廉潔等等良好的職業風尚,這是對職工工作素質的培育。而在生活上,通過建設和諧家庭的活動,使得職工能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后方,從而更加激勵其工作積極性,根據變化的社會文化現象,設置各種與時俱進的標準來評選先進的集體,開展各類相關的活動,吸引群眾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如“不讓黃賭毒進我家”、“無盜買膠產品”先進集體活動,“居民自治”先進集體的評選活動。以上這些活動通過在工作和家庭兩個領域內的開展,讓職工獲得一種雙重的和諧氛圍,把職工群眾的自我發展融于企業的發展之中,將自己的小家融入企業的大家庭中,自己的主人翁身份獲得一種更強烈的認同感,從而能真正的把個人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聯系起來,以一種發自內心的積極的態度面對企業的發展,這種凝聚力能使得企業的發展力量獲得無限的增強空間。
對于各項技能競賽而言,一種共同的文化意識下的競爭更能夠調動職工的積極,引起強烈的共鳴。通過與對手的較量,從而發現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素質,而團隊的協作不僅能激發強烈的競爭意識,而且能在競爭過程中通過一起協作獲得的成就感來激發團隊的榮譽感,從而增進他們的集體意識,不僅如此,在協作過程中,團隊成員一起為集體的榮譽取得而共同興奮,或共同沮喪,不自覺的進行情感的交流,使人際關系朝著積極向上的團結、協調、和諧的方向發展。
而在音樂、舞蹈、體育、健身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則最能夠激發人們興趣和熱情的,它在最大限度展示和發揮人們的潛能和才華的同時,所產生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同樣不容小覷,這種和諧而親切的氛圍會帶來一種輕松愉悅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正式凝聚力形成的基礎。
三、 保證企業的創新力和生命力
一個企業的創新精神是其發展的靈魂,是其永葆活力的法寶,如何激發職工的創造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是每一個有著進取心和生命力的團隊所必須重視的問題。
創造力是精神能力的一部分,一個好的精神狀態是激發創造潛能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而這正是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優勢所在。
音樂,舞蹈等娛樂活動能夠調劑人的緊張情緒,使神經獲得一種放松,從而使得大腦達到一種最佳的運作狀態,而爬山,游泳等體育鍛煉活動則使得人的身心恢復自然,達到一種協調狀態。這種自然狀態下的人的大腦的各項活動往往能充分的被調動,其創造力才可能被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
放松的狀態達能身心協調,從而獲得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而競爭的緊張同樣也能激發人的創造潛能,它是以一種奮進和斗志的方式實現的。群眾文化活動因其靈活、生動和廣泛的參與性而深受人們的歡迎。全方位開展與多層次開展各項競賽活動,從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兩者結合的角度下來開展,比如讓全年的總競賽與專項比武相結合;爭先創優與互幫互學相結合;技術革新與小發明創造相結合。每種競賽項目、競賽形式各有特點,互相補充,為職工群眾提供展示自身才華提高自身價值的條件,讓每一個職工都有能展示的機會,這種比賽活動形成一種文化,讓人們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找自我、找樂趣、找感覺、找水平,從而提高人們的文化意識和文化水準,在這種比賽文化中提高職工的文化修養和自身素質及競爭意識。能激勵員工忘我地工作,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有效地發掘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了企業生產發展。
四、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
企業的全面發展在于人的全面發展,把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才是一個優秀的企業的發展之路。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企業精神財富,對企業的興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種先進的企業文化,可以在精神層面上影響職工,使讓職工真正融入企業中去,將精神力量轉變為工作動力,從而從根本上推動企業的發展。
我們在把握企業的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之時,關鍵在于以企業行為規范為導向,從企業實際出發,打造物質-精神-物質的良性循環,在經濟建設和群眾文化企業建設的結合點上,把企業的物質經濟力提升為精神文化力,又把企業的精神文化力復歸為物質經濟力,形成物質和精神、經濟和文化交互作用,雙向滲透的組合力。
通過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陶冶了職工群眾情操,增強了主人翁意識,維護了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權益,對于進一步教育引導職工群眾理解、支持并投身企業改革,樹立企業意識,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取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豐富職工群眾精神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為企業全面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這些活動以不同的方式來對企業的全面發展做出貢獻,比如通過職業道德建設活動和技能競賽提高職工素質;通過和諧社區活動,讓職工群眾安居樂業;通過娛樂和比賽活動,增強凝聚力和親和力。使企業協調持續健康穩步發展,保持了勃勃生機和活力。實現真正的精神和物質雙重發展,打造一個全面的,健康的大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