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管理創新成為世界性的潮流,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成了企業提高競爭力、促進發展的有力手段。本文立足于公司治理對管理會計的實際需要,通過借鑒當前國內外學者在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國國情,對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體系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期促進相關理論和實務的發展。
[關鍵詞]管理會計 創新完善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結構模式的現實選擇
1.公司治理結構模式的選擇
公司治理本質上要處理的是由所有權和控制權相分離而產生的代理問題。我國公司治理結構改革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既有與此類似之處,又有很大的不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經歷了放權讓利、利改稅、經營責任制、承包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不同階段。盡管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內容,但從根本上看,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沿著公司治理機制這一主線推進。表現為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在政府和國有企業的經營者之間分配的變動。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就是治理機制演變的過程。
2.公司治理結構構建的制度支持
公司治理的目標同樣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給經營者以充分的自由去管理好企業,股東不能對其作過多干預;另一方面,要保證經營者以股東的利益為準繩一運用這些自由去管理企業,即企業經營者能夠得到有效的監督浦約束。
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主要表現
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是基于市場制度,尤其是金融制的趨同將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長期過程。這一點對發展中國家和轉軌經濟如何改進公司治理無疑也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1.有效抑制“內部人控制”。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問題,是出資人如何激勵或約束經理人員,使其盡可能地努力經營以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2.完善CEO和執行董事的激勵機制。
3.提高董事會的有效性和促進其對股東責任的履行。
綜上所述,要達到公司治理目標,必須進一步完善會計信息系統,尤其應對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必要的創新。
三、圍繞公司治理的需要拓展管理會計體系
1.目標構造
(1)管理會計目標所包含的兩大問題
會計目標實際上包含了會計信息向誰提供(服務對象)和提供什么(服務范圍) 兩個問題管理會計現行理論在這兩點上的定位都有缺陷。就服務對象而言,長期的誤區是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區分為對外服務和對內服務,一般的描述是“財務會計主要滿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管理會計主要滿足企業內部需要”。這個提法在理論上非常含糊,導致了許多歧義。
管理會計目標必須明確指出服務于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雙重要求。服務于公司治理是管理會計創新的根本需要。以服務于公司管理層面為主的傳統管理會計理念在解決現實信息需求上已顯得極不適應。
(2)管理會計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
根據上述分析,會計兩個子系統的總目標可否作這樣的表述:財務會計是為企業利益相關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強制性信息,管理會計是為實現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的多重目的提供非強制性的相關信息。圍繞其總目標,管理會計的具體目標是:
第一,向公司利益相關者提供非強制性相關信息。在這個領域內,有三個方面特別值得關注:一是未來預測信息相對于財務會計報告反映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狀況,未來預測信息對利益相關者進行經濟決策的相關性更大。二是非財務信息。非財務信息有助于對企業深層次的了解和評價,同時也有助于預測企業的未來。對信息使用者而言,非財務信息在某種程度上比財務信息具有更大的價值。三是社會責任信息。包括對債權人、職工、消費者、供應商、政府、社區和公眾等方方面面責任的履行情況,都需要適當披露。
第二,輔助和審核管理決策。盡管這是管理會計的傳統職能,但要從體現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和在長期經營中最佳使用經濟資源的要求重新認識。
第三,服務于內部控制、快捷準確的信息傳遞和反饋機制。這里所言的內部控制包括兩個層次,一是適應公司治理的需要,對執行董事和 CEO 的控制;二是作為公司管理的重要形式,CEO 對公司日常運作的控制。
第四,建立激勵與補償系統,為業績考評和確定報酬方案提供依據。包括對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各責任中心及其各類員工不同層次的評價和激勵。
第五,為企業經營創新和組織制度創新提供信息支持。
2.方法構造
目標構造決定了方法構造的基本方向,而方法構造的質量又將制約目標構造。當前管理會計方法體系存在的兩個主要缺陷是:一是直接針對“公司治理”層面的手段薄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高層對管理會計的重視;二是方法之間多半是簡單堆積,缺乏系統整合,與企業管理其他領域的界限也不清晰。
從實現公司治理職能的角度,管理會計應創造新的方法或對傳統方法實施改造,以適應例如:公司價值 (或企業核心能力)的評估;前景財務資料的編制;內部會計和審計控制;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保障信息披露;CEO業績責任的制定;各個管理層次的業績評價和激勵補償系統的設計 (包括針對高層管理人員的獎勵與補償合同的制定);人力資本定價,等的要求。
處于市場競爭中的企業必然會受到其外部環境、內部條件和競爭態勢的強烈影響,于是競爭環境越來越需要經理們重視,像市場占有率、革新、顧客滿意、服務質量、業務流程、產品質量、市場戰略、人力資源等,非財務計量指標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業的業績,在企業業績計量方面起著更大的作用。不同行業的企業和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其目標、使命和戰略各不相同,其業績衡量指標也不盡相同。管理會計是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分支,提供各種強制性財務報告之外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目的是滿足公司治理中的特殊信息需求,應針對公司治理中的突出問題進行必要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林琤:淺議我國推行管理會計的途徑[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04)
[2]吳福林:讓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燦爛”[J].遼寧財稅,2003,(12)
[3]王紅珠: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