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供應鏈聯盟戰略中,謀求戰略聯盟穩定發展是最根本的理念。本文通過分析影響供應鏈聯盟的關鍵因素,主要包括促進供應鏈聯盟發展因素和制約供應鏈聯盟發展因素兩大類,為供應鏈聯盟規避發展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供應鏈 戰略聯盟 促進因素制約因素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供應鏈聯盟正日益成為人們所關注的新焦點。供應鏈聯盟在供應鏈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戰略協同,在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等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結成戰略聯盟,將供應鏈企業在操作層面上的合作提高到在戰略層面上合作,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反應速度。它強調供應鏈上企業發揮各自優勢為聯盟貢獻自己力量,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增強供應鏈聯盟競爭力,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
基于供應鏈聯盟發展的目標,本文對供應鏈聯盟的影響因素進行較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促進供應鏈聯盟發展因素和制約供應鏈聯盟發展因素兩大類,為供應鏈聯盟規避發展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二、供應鏈聯盟促進因素
本文將從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兩大方面來探討促進供應鏈聯盟穩定發展的因素。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因素、需求因素、技術因素和政策法規因素。內部條件因素包括資源互補、共同學習、快速響應市場和追求擴張經濟等因素。
1. 外部環境因素
(1)經濟因素。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使得供應鏈聯盟更容易地進入國際市場,可以在更廣闊的市場上搜尋到聯盟企業需要的價格更低、質量更高的人力、資金、技術和原材料等各種資源,聯盟企業通過合理分工與協同合作,促進資源的流動和升值 ,增強供應鏈聯盟競爭能力,促進供應鏈聯盟可持續發展能力。
(2)需求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顧客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因而對產品或服務的要求越來越“苛刻”,這些變化對供應鏈聯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保持市場占有率,吸引并最終留住客戶,增強客戶忠誠度,高質量、低成本、快速、個性化的服務對供應鏈聯盟而言就顯得至關重要。面對變化多樣的市場,供應鏈聯盟通過協同合作以適應市場,滿足個性化客戶需求,從而為供應鏈聯盟穩定發展創造契機。
(3)技術因素。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將產品推向高科技化和復雜化,一種產品的問世往往需要涉及多個領域的技術和知識,這就要求供應鏈聯盟企業加強彼此間合作與支持,能夠勝任一種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與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全部工作,承擔龐大的產品研究與開發經費的開支。此外,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有利于供應鏈聯盟建立、發展和管理異地工作關系。科學技術為供應鏈聯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政策法規因素。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規,深化改革企業外部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加強物流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消除物流供應鏈瓶頸,制定各種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政策法規,推動供應鏈管理效率化,同時加強各政府機關、地方公共團體、供應鏈企業的合作,形成多方面的綜合管理體制,為供應鏈聯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系統地引導供應鏈聯盟發展。
2.內部條件因素
(1)資源互補。通過建立供應鏈聯盟,聯盟伙伴間互通有無,既實現了內外資源的優勢互補,又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這種優勢互補突出表現在企業核心能力方面,供應鏈企業間建立一種合作競爭的戰略伙伴關系,最大限度地培育和發揮各自核心能力,通過優勢互補獲得集體競爭優勢,降低開發成本和投資風險,提高供應鏈聯盟的競爭力。
(2)共同學習。供應鏈聯盟增加了成員企業間的邊界滲透力,將模仿由外部轉移到內部,使其變得更加容易,成本也較低。此外,聯盟成員企業互相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整個聯盟的競爭力,實現整個聯盟穩定發展。供應鏈聯盟企業相互學習能力越強,聯盟企業參與合作的的能力就越強,聯盟合作中的收益就越大,供應鏈聯盟就越穩定。
(3)快速響應市場。快速有效地響應市場是建立在集成聯盟企業既有優勢和良好地協同合作基礎上的。對供應鏈聯盟而言,一旦發現新的市場機遇,供應鏈聯盟上能力互補的戰略合作伙伴做出快速的協同合作,以快捷、低成本利用現有的聯盟資源,設計出一套解決顧客個性要求的方案,而后聯盟企業并行協調工作,縮短產品開發時間,快速及時地響應市場需求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并為供應鏈聯盟開辟新的競爭領域。
(4)追求擴張經濟。在傳統實現規模經濟方式下,企業主要是尋求規模擴大,然而企業規模過于龐大會導致組織失靈,此外,還會受到反壟斷政策的限制。企業通過建立供應鏈聯盟,節點企業協同合作,充分發揮節點企業優勢和利用聯盟資源,可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專業分工,有效地降低各類成本,無須擴大供應鏈聯盟自身的規模和范圍而實現擴張經濟,從而實現供應鏈聯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供應鏈聯盟制約因素
本文將從資源缺口和能力差距兩大方面來探討制約供應鏈聯盟穩定發展的因素。資源缺口因素主要包括人才缺口因素和資金缺口因素。能力差距因素包括信息共享能力、沖突解決能力、流程再造能力、文化融合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等因素。
1.資源缺口因素
(1)人才缺口。供應鏈聯盟中缺乏人才表現在創新企業家、企業高素質的管理者、技術人員、技術工人、營銷人員短缺。若供應鏈聯盟缺少必要的人力資源,則將直接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打擊,影響供應鏈聯盟整體績效,制約供應鏈聯盟發展。比如供應鏈聯盟管理者缺乏創新意識,就容易滿足現狀,不求進取,導致供應鏈聯盟技術創新停滯,使供應鏈聯盟在市場競爭中失去優勢。
(2)資金缺口。資金是保證供應鏈聯盟內部的業務流程能順利運轉的基本條件。資金短缺,供應鏈聯盟中節點企業將難以根據市場需求實現自身最優的生產量(或訂購量),從而導致產品供應的短缺,市場價格波動,并可能較嚴重損害供應鏈績效。缺少資金,將使供應鏈聯盟面臨停滯甚至產生資金鏈斷鏈的風險,使聯盟失去競爭力,降低聯盟穩定性,甚至導致整個聯盟的崩潰。
2.能力差距因素
(1)信息共享能力。信息作為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溝通載體,對供應鏈聯盟的合作、資源的有效利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共享不充分,會影響聯盟成員的生產作業安排和庫存控制以及供應鏈聯盟各個企業決策的正確性,導致聯盟中合作各方的信任危機,妨礙相互之間合作關系的存在與發展;過度的信息共享,可能會泄露企業的商業秘密,造成企業的巨大損失,從而破壞供應鏈聯盟穩定性。
(2)沖突解決能力。沖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作用的主體,彼此之間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不相容的行為或目標[3]。供應鏈聯盟是一個處于動態環境中的復雜系統,因而在聯盟節點企業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沖突。供應鏈聯盟的一個根本目的是通過聯盟內各節點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來實現供應鏈整體最優。對沖突處理不當,就可能會削弱整個供應鏈聯盟的競爭力,影響供應鏈聯盟的穩定。
(3)流程再造能力。流程再造是供應鏈聯盟取得競爭優勢的一種有效方法。流程再造能力不足,則供應鏈聯盟企業間業務流程不協調,無法實現無縫銜接,彼此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不夠,引起聯盟成本增加、業務復雜化、存貨積壓和無法快速響應市場等等問題,聯盟各項績效難以有效改善,從而影響聯盟核心業務方面競爭優勢的保持和提高,降低了供應鏈聯盟敏捷性,不能達到供應鏈聯盟整體績效最優的目的。
(4)文化融合能力。在供應鏈聯盟中,合作的各個成員企業由于制度不同、規模不同、所在地域不同等原因,會形成不同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能力不強,容易使合作伙伴間產生誤解和沖突,使節點企業對供應鏈聯盟合作認識不同,對合作中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也不同,從而影響合作伙伴間關系,產生系統內耗,增加供應鏈聯盟合作成本,導致機會主義行為的產生,降低供應鏈聯盟整體績效。
(5)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是供應鏈聯盟賴以生存的根本和參與競爭的資格所在,需要供應鏈聯盟企業共同參與,并且充分利用和整合供應鏈上的創新資源。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則供應鏈聯盟無法進行系統的技術創新工作,難以產生滿足市場需求且具有獨特的專利或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造成聯盟核心競爭力不強,無法獲得持續競爭優勢,影響供應鏈聯盟持續發展。
四、結論
隨著全球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快速多變的市場需求以及社會化分工的細化,供應鏈聯盟面臨著不斷縮短交貨期、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的壓力,因此供應鏈聯盟企業應該注重促進和制約聯盟發展的因素,充分利用促進因素,改善制約聯盟發展的瓶頸因素,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反應速度,維持供應鏈聯盟穩定,實現供應鏈聯盟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吳殿達蔡啟明唐志宏端傳海:供應鏈戰略聯盟研究[J].物流科技,2006,10
[2]馬祖軍武振業:供應鏈聯盟及成因分析[J].軟科學,2002,4
[3]鄭稱德趙曙明:基于沖突理論的第三方供應鏈管理機制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3,(4) 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