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困境問題在我國高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目前對財務困境的研究大多數局限于企業的財務困境,很少對高校財務困境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所以研究高校財務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選擇高校財務困境問題的一方面即高校財務困境成因進行分析,以期為高校在分析自身財務困境成因時提供一些借鑒,使其盡快擺脫財務困境的不利地位。
[關鍵詞]高校 財務困境成因
一、我國高校財務困境概述
1.高校財務困境含義
在學術界對財務困境有著各種各樣的定義,但是現金流量發生困難、不能如約支付按期債務是大多數學者采用的“財務困境”標準。
1.高校財務困境層次
財務困境的發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一個高校現金流量發生困難,會依次出現以下五種逐漸加重的財務困境層次:①銀行貸款到期后,因無法歸還貸款本金,出現“借新債還舊債”、“展期”或與銀行談判進行債務重組等情況;②延期支付工程建設的工程款;③不能按時如約支付正常采購的應付款項(如煤水電氣費用,購買設備、設備維護);④不能按時如約支付貸款利息;⑤學校內部正常運轉所需費用的支付情況異常,例如由于支付能力不足,對日常教學、科研所需費用采取延期支付、限制報銷等措施。
這五個層次是依次加深的財務困境層次:例如當困境①出現時,高校的正常運作一般并不會受到影響,而當困境③出現時,高校的正常運作往往會受到不利影響,但影響面較小,當困境⑤出現時,高校運作將陷入全面混亂。因此,隨著每一個層次的狀態出現,說明高校的財務困境狀況越來越嚴重。
二、我國高校財務困境現狀分析
由于高校過度負債,貸款數額巨大,并且主要用于固定資產投資,所以拖欠工程款、不能按時如約償還貸款利息和本金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高校只好壓縮正常的教學和科研經費,減少或取消正常的科研項目支出,縮減學術交流活動的開支,導致大學教育資源不足。有的學校甚至降低教職工的待遇,連續數月凍結財務報銷。縱觀全國各地高校的財務困境現狀,現分析總結如下:
首先,學校面臨著付息壓力。以某大學為例,該校2006年末銀行貸款余額為10.7億元,年付利息6548萬元。截至2007年4月底,該校銀行貸款為11.2億元,年付利息需7000余萬元目前該校為償還貸款利息,財務狀況已經惡化,采取了力保人員經費不受影響,教學科研經費限額報銷的非常措施。
其次,學校面臨著巨大的還本壓力。據調查,2007年各學校累計將有8.6億元貸款到期。如某大學2007年有2.2億元銀行貸款到期。在該校的新校區建設可行性規劃報告中,有6億元的建設資金來源于校區置換,但由于校區置換工作的遲滯,導致該校擴大了銀行貸款規模。如果2007年在銀行貸款到期前沒有校區置換資金的注入,該校將無法償還到期的銀行貸款,從而面臨違約的風險。
再次,學校面臨著償還基建欠款的壓力。某大學新校區已基本建成,總投資規劃18億元,己基本實現,但截至目前尚欠基建工程款近5億元。學校在勉力維持運轉的狀況下,根本無力償還基建欠款。
由以上對全國各地高校財務困境現狀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財務困境己經是不爭的事實,只不過有輕重緩急之分,所以很有必要對高校財務困境進行原因分析。
三、我國高校財務困境成因分析
1.高校過度負債方面的原因
(1)高校資本結構方面的原因
高校資本結構是指高校債權資本比例。高校的負債規模過大,一個學校貸款幾個億甚至幾十億,2005年,76所央屬高校的現有貸款規模相當于高校收入的51.1%,所以高校的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數量是很大的,增加了高校的財務風險,即狹義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和財務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高負債很容易導致財務困境。隨著高校債務比例的提高,高校的風險也會上升,因而高校陷入財務危機可能性也就越大。
(2)高校支付壓力與支付能力的脫節
高校的支付壓力是高校巨額債務(主要是貸款)的償還壓力。而高校償還貸款主要通過以下主要途徑:配套服務經營、后勤社會化服務、教師與學生公寓的出售和出租、校本部土地的置換、學生學費收入等,其中學生的學費和住宿收入是主要來源氣高校作為非營利組織,不可能像企業一樣可以用利潤來償還債務,其收入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學費收入和科研經費收入,而財政撥款中又被人員費用占去大部分,主要用來償還債務的只能是學費收入了。所以,高校的支付壓力和支付能力出現嚴重的脫節并將持續下去,高校必然會出現由于收不抵支而引起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風險,即收支性財務危機。
2.外部因素對高校治理的影響
(1)高校管理體制造成的所有者缺位
由于“政校不分”的管理體制造成了我國高校制度突出缺陷是“所有者缺位”,高等教育出資人主要是國家,國家是高校凈資產的終極所有者,但國家并不要求償還其提供的資產,也不要求分享經濟上的利益,而是將這些資產交給高校自行經營和管理。這種缺位是導致高校財務困境的一個制度根源。
(2)本科教學評估的影響
近年來,政府為了保障高校的教學質量,多次調整和提高了高校教學評估標準。高校為了取得一個好的評估結果,不僅在教學質量上要不斷提高,而且在學校環境等硬件設施上也要加大投入,如擴大學校面積、建設實驗室、蓋宿舍等。為了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不得不向銀行貸款。目前各個高校接受教學評估,基本要求是軟件條件、硬件條件一起上,有的高校對于這樣的壓力難于承受,這無疑給高校造成沉重的財務負擔,加快了高校陷入財務困境的步伐。
3.高校內部管理方面的原因
除了上述外部因素對高校治理的影響之外,高校的內部管理很混亂,財務決策制定不科學,財務控制不力,也是導致高校財務困境的重要原因。
(1)高校籌資決策不科學
高校的籌資決策沒有嚴格審批的制度,資本結構決策失控和采用冒險的籌資組合策略導致了高校的資本結構中負債數量過大以及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其中除了政府的原因之外,高校自身也應該負很大的責任。至少在負債的數量、貸款的數量以及債務期限結構的選擇上,是屬于高校自身管理范圍之內的,而高校負債的數量尤其是貸款的數量之巨大,債務期限結構的不合理就證明了高校籌資決策的不科學,從而導致了高校的財務困境。
(2)高校投資決策不科學
高校在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之前沒有進行科學的可行性論證,造成盲目投資、過度投資,甚至非常奢侈。另外,有些高校基本建設項目存在違反基本建設程序,項目設計深度不夠、漏項錯項較多,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法、工程監理制、合同法的執行不夠嚴格等問題,最終導致某些建設項目造價難以控制,超概算問題嚴重,導致部分高校基本建設項目工期延誤,投資膨脹,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低下。
4.高校運營理念的原因
有些高校在運營理念方面存在誤區,認為硬件設施比如“蓋大樓”更能展現一個高校的實力,把很多資金都用在了蓋大樓上面。而高校的主要任務是搞科研、引進高素質教師和培養高素質人才,不是“蓋大樓”,好鋼要用到刃上,資金應該主要用到“大師”而非“大樓”上。
綜上所述,高校財務困境并非單個原因所致,而是由高校過度負債、外部因素對高校治理的影響、高校內部管理原因這些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參考文獻:
[1]崔邦焱:關于當前高校財務方面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 2007,(17)
[2]朱榮、張向達:高校財務危機的根源分析和預警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 2009,(03)
[3]譚德旺:對中國高校財務危機的理性思考[J]. 社科縱橫, 2007, (07)
[4]俞麗鋒:新形勢下高校貸款辦學的財務風險與防范[J]. 中國科技信息, 2009, (07)
[5]黃文德.高校財務危機探究[J].審計與理財,2007(8)